人教新课标A版 必修五 2.5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A版 必修五 2.5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08 22:0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授课班级】 成都七中高2016级11班
【授课时间地点】 2017年3月28日上午第1节;高一网班教室
【数学学科素养】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认识理解涉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六大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具有特殊代表作用。
【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2016级网络直播班,作为年级的平行班,班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较薄弱,课堂活跃程度一般,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但缺乏探索、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比数列求和的计算问题;?
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3.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
4.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分类讨论和转化化归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思考、类比、归纳、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有趣的实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有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
目标
情景
引入
情景
引入
“张哥”集团因资金周转不灵陷入了窘境,急需大量资金投入,于是就找贷款公司帮忙.他们一口答应:“行!每天投资100万元,连续一个月(30天),但是有一个条件是:作为回报,从投资的第一天起你必须返还给1元,第二天返还2元,第三天返还4元……即后一天返还数为前一天的2倍.”
“张哥”听了,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第一天:支出1元,收入100万;第二天:支出2元,收入100万,第三天:支出4元,收入100万元;……哇,发财了……” 心里越想越美……
【教师提问】
(1)假如你是“张哥”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张哥”分析一下,按照贷款方的投资方式,30天后,“张哥”能吸纳多少投资?又该总的返还给贷款公司多少钱?
(2)
(观察数字特征,引出课题)
公司借给“张哥”30000000元
“张哥”还给公司?
累计(元)
第一天:1 1
第二天:2 1+2=3
第三天:4 1+2+4=7
第四天:8 1+2+4+8=15
第五天:16 1+2+4+8+16=31
、、、、、、
学生归纳猜想:
“张哥”还给公司:
=1073741823元
依托市场经济背景,运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编拟故事,以趣引思,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认识这是个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
2. 师生共同探讨
一般地,等比数列前n项和:

方法1:错位相减法 (体会“消除差别”)
方法2:利用等比定理 (体会用已知找未知)
……
备选方法3:提取公比 (整体换元—减少项推导引入)
1、学生认识导入课题的情景就是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
2、学生体会等比数列后项与前一项 ,联系解方程时消元的思想,学生归纳出错位相减法.
3、学生从推导公式的过程中体会讨论公比的必要性.[.Com]
4、学生体会转化与划归思想推导公式.
5、学生体会利用等比定理推导公式.
通过生生、师生间的探讨、合作,培养学生的洞察力.




练习.判断正误:


回到“导入课题的情景”,解决“张哥”还款问题.

学生通过例题的解答辨析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体会公式中每个量所具有的意义,识记公式.
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及结构特征,识记公式.




例1.已知是等比数列,请完成下表:
题号
(1)
   
  
(2)
  
  
(3)
  
  
例2.
(小组讨论)学生体会分类讨论对的分类讨论
总结:对公式的再认识.
通过例1的练习,体会,,,,五个基本量,知三求出其余两个量。
例2考察学生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熟练公式运用,着重强调公式的选择.
本例由书中的例题改编而成,一题多解及变式,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梯度.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及记忆规律;
2、错位相减的数学方法,基本量思想、方程(组)思想.
引导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知识归纳提炼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文化水平
作业布置
一、阅读教材,再次体会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过程及思想方法;
二、必做题:《乐学七中》活页2.5.1(1);
选做题:课本61页B组1、2题.
思考: 如何计算如下前n项和?
(1)
(2)
备选
1、体会等比数列公式特征
(1)
(2)
2、
布置弹性作业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备选重在考察学生对公式的深入理解
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