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体育教案 - 立定跳远 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体育教案 - 立定跳远 全国通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19-09-08 08:4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教材、学情分析?
立定跳远是四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
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
呼啦圈为辅助器材贯穿,借助呼啦圈练习立定跳远,改变练习手段,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小朋友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应抓住这一特点,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完成探疑过程。这样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教学设计过程:
???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和立定跳远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终生体育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
学习立定跳远技术
教学重点
蹬、摆协调用力
的配合。
教学难点
落地时前伸小腿
教学器材
?呼啦圈28个 木桩3个
教学顺序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组织形式
时间
阶段目标




1、指定集合地点
2、听取体育委员汇报人数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5、教师安排学生做热身活动
(1)带领学生一起做徒手操:
①、预备节
②、伸展运动
③、扩胸运动。
(2)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
规则:每组每位同学手拉手,呼啦圈从身体通过,手不能松开,哪一组最快为优胜者
1、在指定地点集合
2、向教师问好
3、听取学练内容
4、学生做热身活动
?①积极自主参与徒手操练习,活动手腕、踝关节、扩胸等
②学生利用呼啦圈做热身游戏
?
三列横队
体操队列:
????????
7


迅速整齐
精神饱满
热身,进入
运动状态。
?
动作舒展
大方
?
充分伸展身体各个关节




?一、立定跳远辅助练习
1、边讲解边示范:立定跳远分三个步骤:①预备开始: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同时手臂向前摆,身体直立;接着手臂后摆,两腿屈膝上体稍前倾。②腾空起跳:两腿用力蹬地,身体展开,同时双手迅速从后面向前上方摆动。③落地缓冲:两腿弯曲,双臂向后摆动。
2、原地练习向上跳跃。
?
认真听讲解看示范,并徒手模仿练习
?
跟随口令认真练习,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性?
?
队列同上:
?
?
?
?
7


?
?
动作到位
?
练习积极
?
?
?
?
?
?
教学顺序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组织形式
时间
阶段目标




二.、立定跳远练习
1、?借助呼啦圈练习立定跳远
2、借助呼啦圈练习连续立定跳远
3、借助呼啦圈练习抬高高度连续立定跳远
及时改正动作,使动作协调,正确
?
1理解记忆动作方法,并模仿练习,
?
2听指挥,反复进行立定跳远练习
?
3、连续立定跳远
4、增加高度,练习难度
?
?
?
?
?
?
7


1.步调一致,集中注意力
2.动作自然放松
3.蹬地迅速有力
4.落地前伸小腿,连跳的时候,不能移动脚步,要屈膝缓冲
7


7




投呼啦圈比赛游戏
规则:分三组站在白线上,往前面标志线前跑,然后往前面木桩内投呼啦圈,投不进捡起来继续,先投完为获胜方。
?
学生分成三组比赛,明确游戏的方法、规则。
?
?
?
?
?
3


?
要求:
动作规范
相互配合
注意安全
?
?
?


?
一. 放松。
二. 本课小结,教师点评
三. 下课,师生再见
?
跟随指挥自我放松
自我总结,听点评
师生道别
?
各种形式的跑(慢跑)
2


?
身体放松
认识本课的练习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