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还剩下多少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认识减法及练一练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景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减法的意义,并能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
能用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景引入
PPT课件出示“苹果”情景图。
笑笑家的苹果熟了,要去摘苹果,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探索新知
1.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1)学生观察情景图,读懂图意。
(2)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师板书)
(3)动手操作,感知减法意义。
用学具代替苹果,动手操作:拿出5个圆片,去掉2个圆片,还剩下3个圆片。
学生边做边说。
2.PPT课件出示“奶酪”情景图。
(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板书:还剩下多少块奶酪)
(3)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①用小棒代替奶酪,边说边摆:拿出5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剩下3根小棒。
②拿出笔来画一画,用圆圈表示奶酪:先画5个圆,划掉2个圆,还剩下3个圆。
3.认识减法。
(1)小老鼠搬奶酪的故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5-2=3。(板书)
(2)算式中的数字,在故事中都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笑笑摘苹果,也可以列出一个算式。
学生列式:5-2=3。
在这个算式里,每个数字又代表什么?
4.认识减号。
(1)“-”这个符号,在故事里表示什么呢?(生:去掉,拿走)
(2)师讲解:“-”叫“减号”。
(3)学生读一读、写一写算式。(师板书:5减2等于3)
5.说一说。
(1)“5-2=3”还可以表示什么故事?
学生想一想,跟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师引导学生:妈妈买了5个梨,我吃了2个,还剩下3个……)
6.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7.试一试,“还剩下多少”。
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出减法算式。
8.试一试,“说一说”。
组织学生结合图意在小组内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
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8~29页“练一练”第1~5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情景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容易融入情景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足之处] 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引导不到位。
[再教设计] 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深刻体会减法的形成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