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 教案(2课时,共7页)+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 教案(2课时,共7页)+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8 14:31:49

文档简介

1 草原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美丽的大自然”,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感受山川湖海的的美好。《草原》一课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费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最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选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并积累语言。三是通过学习蒙汉人民友好和睦的一幅幅动人场景,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感悟浓浓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境界、陈巴尔虎旗、鞭子、衣裳、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何忍别、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背诵第1自然段。
3.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
完成预习单(作业超市)。
(二)教师
草原资料介绍及相关美文及歌曲,草原图片、视频,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天堂》,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对草原的了解。
(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
课件出示:
草原 线条 柔美 境界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衣裳
彩虹 飞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干部 举杯 羞涩 感人
会心 微笑 摔跤 目的地 蒙古包 热乎乎 奶豆腐 襟飘带舞
2.开火车读,齐读。
3.听写词语,反馈矫正。
4.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
腐 涩
(1)指导书写“腐”: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
(2)指导书写“涩”:左右结构,注意右上部件是“刃”。
(3)学生练写,点评,修改。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导学生用一个字或者词语概括交流对草原的印象。
2.学习第一段,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表现草原迷人景色的句子,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板书:迷人景色
(2)同桌合作,读句子,谈感受。
(3)全班交流,展开想象。
课件出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想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指导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预设一:“绣”字用的非常巧妙。本来羊群在草地上吃草是随意走来走去,可老舍先生却说“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预设二: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想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句子写的更加生动形象了。
(5)指导想象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预设三:①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庄, 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③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6)出示图片,播放视频,进一步感受草原迷人的景色。
(7)指导多种形式朗读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8)学习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美景,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课件出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9)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书:高歌──低吟
(10)同桌合作讨论: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1)思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乐乐趣。这句话是在写景还是写感受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写作者的感受,因为“好像”一词是作者的想象,他被草原美景陶醉了,所以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和他有一样的心情。
思考: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预设四:①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活得无忧无虑。②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③ 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12)思考: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明白: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的好处。
板书:情景交融
3.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4.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的第一课时一、二、三题。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继续熟练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1草原
迷人景色
高歌──低吟
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草原人民热情待客,激情联欢的图片,导入新课。
(二)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
草原 线条 柔美 境界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衣裳
彩虹 飞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干部 举杯 羞涩 感人
会心 微笑 摔跤 目的地 蒙古包 热乎乎 奶豆腐 襟飘带舞
2.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2.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热情迎客──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深情话别
3.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先来自由朗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做批注。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4.组内交流。
5.合作交流。
(1)第二自然段──热情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③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引导学生感悟:第一句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第二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的情谊。第三句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④多种形式朗读,深化理解。
(2)第三自然段──激情相见。
①思考: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预设一: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课件出示: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引导学生明白: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②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3)第四自然段──盛情款待。
①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预设二: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
课件出示:
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
引导学生明白: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话别。
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

课件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6.引导学生明白: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全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舍难分。
板书:蒙汉情深 难舍难分
7.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
(2)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
(3)用线条画出轮廓。(     )
(4)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空气  (    )的天空   (    )的绿毯
(    )的线条  (    )的小诗   (    )的乐趣
(    )的小鸟   (    )的衣裳   (    )的草原
(    )的主人   (    )的帽子   (    )的微笑
静立(    )     一碧(     )    翠色(    )
3.理解课文后填空。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

(2)《草原》一课的作者是 。这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 的草原风光,而且让我们感受到 之间浓浓的民族情。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提升主题。
“美丽风光、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那样和谐。人们总是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远珍藏。谁又舍得这样分别呢?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继续背诵第一自然段。
3.拓展阅读
老舍的《草原》这篇文章,节选自《老舍散文集·内蒙风光》。推荐阅读原文。
板书设计
1.草原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蒙汉情深
尽情联欢 难舍难分
深情话别
作业超市

1.《草原》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读 ☆ ☆ ☆ ☆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课文,读通句子,相信你能超过三遍。
二、我会写 ☆ ☆ ☆ ☆ ☆
认真读课文,正确读写以下字词:
毯 陈 鞭 忍
草原 线条 柔美 境界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衣裳
彩虹 飞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干部 举杯 羞涩 感人
会心 微笑 摔跤 目的地 蒙古包 热乎乎 奶豆腐 襟飘带舞



三、我会做 ☆ ☆ ☆ ☆ ☆
通过读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四、我会查 ☆ ☆ ☆ ☆ ☆
把你搜集到的关于草原的文字资料或图片写下来,或者剪下来粘贴在后面吧。




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一、写好每一个字
毯 鞭 羞 涩




二、填一填  
  一( )千里  ( )色( )流  ( )飘( )舞
  这种(  ),(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  )一首(  )的小诗。
三、读一读,写一写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
(2)作者在写景物的同时,不忘写自己的感受。请用“﹏﹏﹏”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出来。
(3)这段话主要写了 。
四、课外延伸: 熟练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写一写。
(1)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
(2)国画的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
(3)用线条画出轮廓。(     )
(4)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
二、填一填。
(    )的空气  (    )的天空   (    )的绿毯
(    )的线条  (    )的小诗   (    )的乐趣
(    )的小鸟   (    )的衣裳   (    )的草原
(    )的主人   (    )的帽子   (    )的微笑
静立(    )     一碧(     )    翠色(    )
三、想一想,填一填。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

(2)《草原》一课的作者是 。这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 的草原风光,而且让我们感受到 之间浓浓的民族情。
四、推荐阅读《老舍散文集?内蒙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