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 ( )
①赋税沉重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③中央集权 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今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其含义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然而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反映了秦的 ( )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3.“揭竿而起”源自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赤壁之战
4.小丽同学在某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在网页中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
A.商鞅 秦孝公 B.陈胜 吴广 C.项羽 刘邦 D.李斯 赵高
5.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的领袖是 ( )
①项羽 ②刘邦 ③陈胜 ④吴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6.下列属于秦末农民大起义范畴的历史事件有 ( )
①陈胜、吴广起义 ②项羽领导的起义
③刘邦领导的起义 ④楚汉之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及其部下包围在垓下。刘邦让士兵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 )
A.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揭竿而起 D.纸上谈兵
8.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
A.严酷的刑罚 B.骄傲自大 C.剥削沉重 D.失去人心
9.历史上把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称为 ( )
A.巨鹿之战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
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情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是谁说的话?结合教材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次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怎样?
(4)如果没有遇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B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及严酷的刑罚。故选B。
2.C 题干中的“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说明秦朝刑罚的残酷。
3.B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4.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公元前209年”和“大泽乡”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农民起义。
5.B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革命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B。
6.B 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反秦起义都属于秦末农民大起义,而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之争已经演变成争夺统治权的斗争,不再属于农民起义的范畴。
7.B “破釜沉舟”与巨鹿之战相关;“揭竿而起”与陈胜、吴广起义相关;“纸上谈兵”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相关。只有“四面楚歌”与垓下之战有关。
8.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严酷的刑罚”“剥削沉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骄傲自大”是项羽失败的原因,不是共同原因。二者都失去民心,所以D正确。
9.B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 (1)秦的暴政。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严酷。
(2)陈胜。大泽乡起义。
(3)900多个贫苦农民去渔阳戍边,遇雨误期,按法律当斩。结果被镇压了。
(4)会爆发。理由: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统治阶级实施的暴政。主要表现为:刑罚严苛,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多;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陈胜、吴广途中遇到大雨误期,只是他们起义的表象而已。如果不是遇到大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迟早也会爆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一反映了秦的暴政的四个表现:徭役沉重,兵役繁多,赋税沉重,刑罚严酷。这样第(1)问就解答出来了。材料二是有关大泽乡起义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2)(3)问。第(4)问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由于秦的暴政,引起老百姓的怨愤,起义是早晚的事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