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文档属性

名称 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8 11:1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西汉的建立者是 (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2.刘邦称帝时有定都洛阳之意,群臣多山东(崤山以东)之人,也主张定都洛阳,最后刘邦却采纳了娄敬、张良的建议,将都城定在( )
A.咸阳 B.长安 C.镐京 D.殷
3.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主要是因为 (  )
①秦朝的残暴统治 ②秦末的战乱
③汉初的统治者不懂管理 ④秦始皇“焚书坑儒“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税。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 (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皇帝的励精图治 D.社会上人心思安
5.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6.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  )
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B.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C.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
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7.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包括 (  )
A.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B.结束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C.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汉朝 D.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初步改变汉初贫困局面
8.“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9.下列是四位同学排演的“文景之治”课本剧中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 B.县令王二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嫔妃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文帝命人依照阿房宫修建宫殿
二、非选择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时,官员们给皇帝上书,都用布包着,叫书囊。时间长了,书囊存了很多,文帝舍不得丢弃,于是就命人把这些五颜六色的书囊拼凑起来做了一件帏帐,挂在宫殿里。一天,大臣们看到帏帐挂在宫殿里,便对文帝说:“陛下,国库里有那么多的绸缎,为什么要用这些书囊作帏帐,这不有损皇帝的体面吗?”文帝答道:“这件帏帐虽不好看,但不是一样能用吗?况且又节省了财物,不是很好吗?”

材料二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文帝具有怎样的品质?你对此有何感受?



(2)从材料二中得知,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他在位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当时实际,说出文帝和景帝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做法带来怎样的结果?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选择题
1.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推翻秦朝之后,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终于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故选D。
2.B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3.A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4.A 秦朝因为暴政短暂而亡,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统治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A符合题意。
5.D 汉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自身的统治,故答案 选D。
6.C C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不属于休养生息的措施。
7.A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局面的是秦王嬴政。其余三项都是刘邦的功绩。
8.D 西汉初年,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汉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秩序,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符合题意。
9.D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提倡勤俭治国。因此A、B、C均符合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汉文帝反对奢华,并以身作则,故D不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 (1)品质:节俭。感受: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应学习文帝“思江山来之不易,惜民力劳作辛苦”。
(2)发展农业。措施:①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3)为巩固统治,吸取秦亡教训,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结果:出现了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的“节省了财物”可知,汉文帝注重节俭,第二小问是主观性题目,在阅读材料一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感受;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是对“文景之治”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的考查,应明确问题的考查意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