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5课 黄河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5课 黄河颂(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8 10: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
1.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主要作品有歌词《 》、组诗《 》、长篇叙事诗《 》等。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
2.背景探寻。
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后经 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 》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3.主旨归纳。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参考答案
重点
1.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2.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3.本文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诗歌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对黄河的歌颂,赞美中华民族。
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气势、源远流长的历史、英雄般的体魄和铁一般的力量的歌颂,流露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战胜敌人的信念。
4.本文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
5.本文在句子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整齐。全诗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诗歌花了大量笔墨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气魄( ) 山巅( ) 澎湃( )
狂澜( ) 浊流( ) 构筑( )
流泻( ) 哺育( )
2.词语填空。
不屈不( ) 惊涛( )浪 一( )千里
浊流( )转 九曲连( ) 万丈( )澜
3.下列诗句在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3)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5.按照要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错误。
“五四”青年节前夕,①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②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③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激起阵阵掌声。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
(1)第①处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标点使用有误,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成语使用不恰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的?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谈谈。
3.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屏障”?
4.“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和“屏障”能否换成“身躯”和“屏风”?为什么?
5.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歌词“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中,“铁的臂膀”是形容黄河的无数支流。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我爱你中国
瞿 琮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皑皑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6.这首诗歌涵盖内容很广。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它分别写了什么?
7.“我爱你,中国!”诗中反复出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8.仿照下面的例句,分别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0.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诗句。
(1)比喻:
(2)拟人:
11.“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12.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诗歌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贵州遵义卷】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天涯海角,招之即来
张佳玮
①我外婆说,我舅舅小时候性子很倔。跟我外公吵完架,就气哼哼地出门,在门口还会吼一声:“我这就去美国!再也不回来了!”
②外婆说,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打两个鸡蛋,坠在碗里的面粉上,加水,拌,加点盐,加点糖。直到面、鸡蛋、盐、糖勾兑了感情,像鸡蛋那样能流、能坠、能在碗里滑了,就撒一把葱。倒在油锅里,转一圈,起火。看着葱都沉没到面里头了,将面粉碗绕着圈把调好的面粉浆倒进锅里,铺满锅底。一会儿,等一面煎微黄、有面香了,她就翻个面儿。两面都煎黄略黑、泛甜焦香时,她把饼起锅,再倒一点儿白糖。糖落在热饼上,会变成甜味的云。这时候,我舅舅准靠在门边儿站着,右手食指挠嘴角。我外婆说:“吃吧。”我舅舅就溜进来,捧着一碗面饼,拿双筷子,吃去了。
③我爸说,我以前在房间里看书时,就像进了螺丝壳,总是听不见叫喊我吃饭的声音。每当这时,他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往锅里倒油,叉着腰等油热起来,打下一个鸡蛋,叉着腰等,看着蛋白边儿被油煎得黑黄卷了,翻个面儿,往锅里点酱油、一小点糖和水,听着荷包蛋在酱油里的咕嘟咕嘟声。等酱油和糖的香味把我抓到厨房门口时,他关火,把荷包蛋连酱汁一起装碗,扣在我的白米饭上。指指:吃。
④我妈说,我爸以前痴迷于麻将。中午出门,说好下午回来吃饭,可是到天黑都不见人。我妈说,每到这时,她就叹一口气,走进厨房。把刚抓的花生,倒进凉油锅,起火。拿铲子翻着炒,花生们怕烫了,开始叫疼,我妈很有同情心,就把火关了,就着油继续炒它们。等花生发出一片嘘嘘声,我妈就把它们请出来,顺手把黄酒从瓶里倒出来,黄酒和花生的香魂半空搅着。这时候,我爸准就开始敲门了
⑤我以前,不开心时就去买香肠、鸡蛋、青豆、青椒、毛豆和胡萝卜。在锅里下一遍油,把青椒倒下去,炒出一点味道,捞走;把五个鸡蛋打进青椒油里,看着它们起泡;再下一遍油,把冷饭倒下去,拿铲子切了米饭,让鸡蛋卷裹着;再下一遍油,把切好的香肠和胡萝卜,外加青豆和青椒倒下去。我妈这时就在远方开个窗提示我:别下那么多油!鸡蛋要分块儿!我不理她,继续炒。等鸡蛋炒得泛黄香,眼看要焦黑时,停火起锅。把炒饭盛一大盆,花一小时吃完,一边抹嘴边的油,一边烧水煮茶。喝一口热普洱,打一个饱满的油香十足的嗝后,不好的心情就飘走了。
⑥我妈说,每当她想我回家,就去菜场买一只壮硕油头肥厚的鸡,洗干净,放水里煮。放下锅盖慢火焖,把鸡肉里的油都熬出来,浓黄的油浮成一片一片。又拿一个锅,加点儿水,把一块块的五花肉搁进去,煮得五花肉见灰白了,加了水,下酱油、糖和黄酒,放下锅盖慢火炯,让肉慢慢炯红。她自己一旁继续扫地、逗狗、收拾沙发垫去。
⑦她说,这时候,我在外地,或者其他天涯海角的街上,不管走着还是坐着抑或站着,准会忽然一皱眉,一耸鼻子,抬头仰望许久,然后对身旁的某人说:“我觉得,我妈好像在炖鸡汤和红烧肉。”
(《意林》2018第11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题目“天涯海角,招之即来”的含义有哪些?
2.试品析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字“抓”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
3.请你说说文章为什么要按照“外婆说”“爸爸说”“妈妈说”到“我”的顺序写作?
4.全文在选择事例上有哪些共同点?试结合文本分析。
参考答案
1.pò diān péng pài lán zhuó zhù xiè bǔ
3.D
【解析】D项,朗读停顿有误。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此题注意要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分开。
4.(1)对偶
(2)比喻
(3)比喻
(4)反复
6.D
【解析】本题句子短小,易于阅读理解,对选项内容学生稍有历史常识了解三个短语之间的关系即可作答。解答此类题,需要有一定的语感能力和分析的技巧,平时要多阅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本题中要注意观察几个选项文字上的区别,从历史发展演变时间角度来理解此题,自然环境(黄土地)是先形成的,人类(黄皮肤人的群落)是后出现的,有了人类才会有文化(黄河古文化)。
1.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学生要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思考。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啊!黄河!”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这句诗在不同的段落有不同的作用,主要是起到烘托情感、强调内容等作用,有感慨、有期盼、有深沉的爱也有浓重的情。从诗歌的内容上看,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啊!黄河!”起到了分清层次的作用。
3.“摇篮”,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5.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以长句为主”错。应该是以短句为主,长短结合。
6.从时间上看,它写了春、夏、秋、冬。从空间上看,它写了天上、地下、南、北。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重要信息的理解和提取能力。“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白雪皑皑的北国”等句涵盖了春、夏、秋、冬四季。“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皑皑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涵盖了天上、地下、南、北等。
7.四次反复出现,利用具体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抒发的感情越来越强烈。
【解析】本题考查反复手法的作用。利用具体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抒发的感情越来越强烈。也是层次划分的需要,也是感情递进的需要。
8.夏天:我爱你夏天亭亭的荷花。
冬天:我爱你冬日洁白的雪花。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仿写句子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等。本题中要抓住前面的例句“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句式结构为“我爱你(季节)……的……”。内容要写夏季和冬季的景色,与前一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9.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烈歌颂和浓烈的热爱。
11.“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恋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象征意义的能力。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相关句子的含义。“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句,把“浓浓的相思”比作“黄金”,突出写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的情感;“挂霜的葡萄”一句,根据生活常识,明确原意是成熟的葡萄,然后结合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明确,这里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2.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聚焦诗歌的第二小节,“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是写外貌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是写性格的美丽;“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是写思想的美丽。然后分析出“外貌、性格、思想”的作用。这样写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井然有序,将思想一步步深化,把感情逐渐推向高潮。
1.是指人们不管处在什么地方,离家有多远,都会被家里的菜的美味吸引(都会想念家里的菜的美味);都会思念家和亲人。
3.一是这样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是事件的先后顺序;二是先写外婆,再写爸爸妈妈,最后是“我”,这样安排,写出了家的味道(爱,亲情)的传承(延续、弘扬)。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顺序。通读文章后再作答。这样安排材料有三个因素:事件的先后顺序;由长辈到小辈的顺序;味道的延续过程。这种顺序更能突出亲情的传承的主题。
4.都选择了家里亲人做菜的事;都详写了做菜的做法和过程;都写出了菜的巨大吸引力(写出了菜给人的安慰);都运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选择事例特点的把握。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全文在选择事例上的共同点很多,如写的人都是家里的亲人;写的事都是做菜的事;都写出了菜给人的安慰。从手法上讲,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这也是行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