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地理七上第二章章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初中地理七上第二章章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10 22:5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二)
[测试范围:第二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南、北半球图”,回答1~3题。
/
图T2-C-1
1.人们说地球是“水的行星”,运用图中数据可以算出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面积比约为(  )
A.2∶8       B.3∶7
C.4∶6 D.5∶5
2.下列大洲中,未被赤道穿过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
3.图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下图为沿着赤道分割的纬线地图,白色部分为陆地。读图回答4~6题。
/
图T2-C-2
4.甲地所在的大洲是(  )
A.亚洲 B. 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
5.乙地所在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6.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大洲是(  )
A.亚洲 B. 非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读部分大洲轮廓图,回答7~8题。
/
图T2-C-3
7.甲大洲与丁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乌拉尔山脉 D.巴拿马运河
8.丙大洲没有濒临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下图为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其中表示世界第一大洋的是(  )
/
10.图中箭头所指海峡是欧洲和非洲分界线的是(  )
/
A     B       C      D
11.[衡阳中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B.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C.地球大地坚固稳定,海陆轮廓亘古不变
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
图T2-C-4
12.以上哪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14.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15.小亮正在做的模拟实验是为了印证(  )
/
图T2-C-5
A.水土流失 B.大陆漂移
C.海底扩张 D.山脉形成
读下图,回答16~17题。
/
图T2-C-6
16.图中代表亚欧板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下列山脉分布在图中①处的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科迪勒拉山系
C.乌拉尔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18.[临沂中考]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T2-C-7
A.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B.喜马拉雅山脉会不断增高
C.地中海面积会不断增大
D.澳大利亚大陆很少发生地震
19.火山、地震灾害的发生多与板块运动有关,全球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
20.当地时间2018年12月5日下午,智利中部沿海地区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39.1千米。首都圣地亚哥震感明显,可见建筑物摇晃。读震中位置图,造成智利多地震的原因是(  )
/
图T2-C-8
A.处于平原与山地的交接地带
B.处于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地带
C.处于板块的内部地带
D.处于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2分)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
图T2-C-9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半球(填“南”或“北”)的海洋面积较大。(2分)
(2)图中A、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此经线为________。(1分)
(3)图中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1分)
(4)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
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3分)
(5)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注以下大洋的字母代号:(3分)
①面积最大的大洋
②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③形状大致呈“S”形的大洋。
(6)如果两图为东、西半球的话,左图是________半球,右图为________半球。(2分)
22.(12分)读世界主要港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图T2-C-10
(1)鹿特丹是________洲港口,旧金山是________洋沿岸港口,里约热内卢是________洲港口。(6分)
(2)鹿特丹到上海传统海上航线要经过①________运河和②马六甲海峡,旧金山到里约热内卢最短海上航线要经过③________运河。(4分)
(3)①运河未开通前,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最短航线必经________洲的甲地。(2分)
23.(16分)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图T2-C-11
(1)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澳大利亚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名称。
(2)图中A是________板块,F是________板块,A板块与F板块交界处分布着世界上著名的____________山系。
(3)B是________板块,该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____洲,由于位于________,地震很少。
(4)C是________板块,D是________板块,两板块之间的________将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5)下列图片展示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D板块与________(填“C”或“E”)板块之间,这种运动常常形成________。
/
图T2-C-12
(6)F板块与其周围的板块交界处,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________。E是________板块,该板块与C板块、D板块之间分布着世界上第二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详解详析
1.B [解析] 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算出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面积比是(39%+19%)∶(61%+81%)=29∶71,大约为3∶7。
2.C [解析] 赤道穿过非洲、南美洲及亚洲、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七大洲未被赤道穿过的是欧洲、北美洲和南极洲。
3.D [解析] 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相交,北极点被北冰洋覆盖,南极点被南极洲覆盖。
4.A 5.C 6.C
7.D [解析] 通过图示特征可以判断:甲为北美洲、乙是非洲、丙是亚洲、丁是南美洲,其中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8.A [解析] 丙大洲是亚洲,没有濒临的海洋是大西洋。
9.B [解析] 世界第一大洋是太平洋,根据经纬度位置可首先判断出D为北冰洋,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内;30°W位于欧洲以西,欧洲西临大西洋;印度洋完全位于东半球,对应C;180°经线穿过太平洋。
10.B [解析] 直布罗陀海峡既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又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A是马六甲海峡,B是直布罗陀海峡,C是白令海峡,D是土耳其海峡。
11.C
12.A 13.C 14.B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大陆漂移说的证据、原因以及目前海陆的分布状况。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慢慢地漂移分离,逐步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南美洲和非洲原来是连在一块的,经过大陆漂移,才变成现在大陆的分布状况;由于岩石圈板块的运动,从而导致了大陆的漂移。
15.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结果是挤压隆起,此实验可以验证板块挤压形成山脉。
16.C [解析] 根据图中所给板块的名称和半球分布可判断,甲是太平洋板块,乙是非洲板块,丙是亚欧板块,丁是印度洋板块。
17.A [解析] 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挤压处,阿尔卑斯山脉分布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18.C [解析]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多个板块交界处,是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故喜马拉雅山不断上升;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故地中海不断缩小;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很少发生地震。
19.C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三大板块之间,美洲板块在西半球。
20.D [解析]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智利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多地震的原因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21.(1)南 (2)20°W
(3)苏伊士运河
(4)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5)标图略。 (6)西 东
22.(1)欧 太平 南美
(2)苏伊士 巴拿马 (3)非
23.(1)略。
(2)美洲 太平洋 科迪勒拉
(3)南极洲 南极 板块内部
(4)印度洋 非洲 红海
(5)C 裂谷或海洋
(6)环太平洋地带 亚欧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