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章末检测题(有答案详解详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章末检测题(有答案详解详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11 09: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二)
[测试范围:第二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读图,回答1~2题。
/
图T2-C-1
1.图中山脉走向为(  )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2.图中山脉西侧和东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B.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3.读我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图中甲和乙代表的地形区分别是(  )
/
图T2-C-2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读“我国四城市1月、7月气温和降水图”,回答4~5题。
/
图T2-C-3
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气温特点是(  )
①冬季南北普遍气温低
②越向北,气温年较差越小
③夏季普遍高温
④越向南,气温年较差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四个城市中,最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6.下图是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年平均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图T2-C-4
A.酒泉、文昌、西昌、太原
B.酒泉、太原、文昌、西昌
C.文昌、太原、西昌、酒泉
D.文昌、西昌、太原、酒泉
7.读某地气温和降水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T2-C-5
A.6到9月降水较多
B.该地位于东北平原
C.1、2月份该地河流无结冰现象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8.下列有关气候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
B.江淮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D.黄土高原全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读图,回答9~10题。
/
图T2-C-6
9.关于黄河流经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源头位于唐古拉山脉
B.上游全部流经青藏高原
C.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
D.下游流经江淮平原
10.黄河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长度较短,结冰期较长
B.中游为“地上河”,没有支流注入
C.流域内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D.含沙量大,汛期较短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1~12题。
/
图T2-C-7
1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①洪涝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②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③
12.与其他地区相比,IV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涝
13.广东省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提示中小学生停课的是(  )
/
[岳阳中考]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据此回答14~15题。
/
图T2-C-8
14.该图示避灾方法适合于(  )
A.泥石流 B.火山喷发
C.地震 D.寒潮
15.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化工厂废水泄漏,导致水田被污染
B.非洲的旱灾,导致农田颗粒无收
C.燃放大量烟花爆竹,引发森林火灾
D.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二、综合题(共55分)
16.(每空2分,共24分)我国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大地的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平原,共同构成祖国的大好河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图T2-C-9
(1)根据图中信息,在下表中填写地形区名称:
山脉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巫山
(2)第一级阶梯内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________高原,因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雪山皑皑,我国许多大江大河如:黄河、________(填河流名称)等均发源于此,该区域也被称为“中华水塔”。
(3)第二级阶梯内既有我国最大的盆地________盆地,也有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________高原。
(4)第三级阶梯内地形以________(填地形类型)为主,首都北京位于________平原。
(5)A、B两处相比较,漂流比较平稳的是______处,最适合建水电站的是______处。
17.(每空2分,共20分)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图T2-C-10
(1)按图中的序号填出气候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2)①②③气候的相同点:都是________气候,________同期,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
(3)④气候降水较少,是因为距海________,受________风的影响小。
(4)⑤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8.(11分)历史上,长江流域多次发生大洪灾。到20世纪下半叶,发生大洪灾的频率不断提高,进入20世纪80年代,几乎年年发生洪灾。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历史时期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分布图
/
图T2-C-11
材料二 洞庭湖面积和容积的变化图
/
图T2-C-12
(1)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该历史时期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的次数自上游到下游逐渐________________。(1分)
(2)根据材料二解释材料一中长江流域甲区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原因。(2分)
(3)下列结构图可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易发的主要原因,请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内。(5分)
A.水流速度减缓 B.泥沙淤积
C.降水集中 D.植被遭到破坏
E.湖泊面积减小
/
图T2-C-13
(4)我国在长江上游已建成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________,它将在防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减轻洪涝灾害对长江流域的威胁,你还能提出哪些建议?(3分)

教师详解详析
1.C
2.C [解析] 大兴安岭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侧为内蒙古高原,东侧为东北平原。
3.B [解析] 沿32°N地形剖面图经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图中甲为四川盆地,乙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4.D [解析] 从两条气温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较陡,说明1月南北气温差别很大;7月曲线较缓,说明东部地区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每个城市的1月和7月气温距离代表气温年较差,越向南,气温年较差越小。
5.B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北京夏季降水占全年的比例最大,夏季降水过于集中,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其他季节降水少,容易发生旱灾。
6.D [解析] 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结合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位置即可判断降水量的多少。
7.B [解析] 从图中能够看出,该地最低气温 5 °C左右,而东北平原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下。
8.D [解析] 黄土高原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9.C [解析]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上游流经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中游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下游流经华北平原。
10.C [解析] 河流径流量大小与流域的降水量大小有直接关系,黄河流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同时下游有“地上河”,基本无支流汇入,造成黄河径流量较小。
11.B [解析]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2.C [解析] IV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受到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泥石流。
13.C [解析] 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台风来袭时,中小学生一般都要停课避险。广东省在夏季也多出现暴雨,但是台风的危害比暴雨大得多;沙尘暴和霜冻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
14.C 15.B
16.(1)
山脉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2)青藏 长江 (3)塔里木 黄土
(4)平原、丘陵 华北 (5)B A
17.(1)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 雨热 (3)远 夏季 (4)海拔高
18.(1)增多
(2)围湖造田,湖泊淤积,降低了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洪灾频发。
(3)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为:D A C B E
(4)三峡 加固中游河段大堤;修建分洪工程;裁弯取直;疏通河道;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退耕还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