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幼儿到小学的涂鸦让他们对线已经有了较丰富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注意相关知识的渗透,本课我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的组织秘密,感受线排列组合产生的节奏、韵律美感。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尝试画出轻重、粗细、快慢、虚实、疏密不同形态的线,体会线条丰富的节奏感和多变的魅力。
2、教学难点:
学生能大胆运用线条组织画面,画出线条丰富的变化。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验(做一做,认一认)
1、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来玩个游戏,看,我这里有根毛线,请一位同学上来,其他同学仔细看,一根毛线都能变成什么形状?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思考)
2、谁能用手势把这些线的形状表示出来呢?全班站起来一起做。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揭题:一根线就能变化出这么多的形状,看来线条还真是很神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线条,感受绘画作品中的线吧。(板书课题。)
(二)欣赏感受(找一找,说一说)
1、回忆生活中看到的线条
在我们的身边你都见过哪些线条?(生回忆,说)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2、欣赏美丽的线条。
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这是哪里呢?(梯田)
(2)贝壳上的花纹(你能用手划出来吗)
(3)斑马(它们是谁?仔细看,它们身上的线条有变化吗?)
(4)蜘蛛网(勤劳的小蜘蛛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网)
(5)鸟巢(你认识这个建筑吗?从外面看,鸟巢就是由一根根的线条构成的)
师:这些图美吗?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线条?
总结:线条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种:直线,曲线,折线。不同的线条有着不同的趣味,你能说说它们给你的不同感觉吗?(直线——平缓,简单;曲线——飘逸,温柔;折线——紧张,急促。)
(设计意图:认识线条的种类及在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受)
(三)联想描绘(听一听,画一画)
感受线条的情感。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刚才我们用眼睛欣赏了不同的线条,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耳朵,我们来听两个同学唱两首歌曲,想一想,这两段音乐你会用什么样的线条去表现呢?让我们一起跟着节奏用手来画一画吧。
问:第一段音乐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线条去表现?为什么?第二段呢?
(设计意图:听音乐体会线条所表达的情感)
(四)探究创作(学一学,画一画)
1、欣赏艺术家作品,体会不同材料画出线条的不同的感觉,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
师:线条是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艺术大师们也喜欢用线条表现他们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笔下的线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1)元代的《永乐宫壁画》和毕加索的坐在藤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画面中的线条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它用了什么样的线条?
(2)叶浅予的《飞天》和杜米埃的《骑者》画面中的线条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3)元代书画家赵孟畹摹缎闶?枇滞肌泛吞拼?獾雷拥摹栋耸?呱裣赏季怼坊?械南咛跤惺裁囱?谋浠??(板书:轻重、粗细、浓淡)
2、欣赏小朋友的画。
(板书:粗细、疏密、曲直、长短)
总结:其实这些就是线条的表现规则,有了它们我们就可以画出形形色色的线条了。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绘画大师的作品与同龄孩子的画体会线条的不同变化,发现线条的表现规则)
示范:你们看,老师这有好多贝壳,我已经画好了第一步贝壳的轮廓,接下来我们只要加上变化的线条,就可以随意打扮贝壳了。怎么样,你也想来试一试吗?
(五)学生动手实践:利用不同的线条在纸上画贝壳并把贝壳的轮廓剪下来贴到黑板这个大海中。
(六)展示评价
1、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画出海边沙滩,画好的可以放进海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学生自评、互评,提高表达、欣赏能力。评出最漂亮的贝壳,要说出理由。(培养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
(七)总结拓展:
拓展:利用线条的表现规则画一画生活中除了贝壳的其他事物。
总结:我们今天用变化的线条画出了丰富多彩的画。最后,老师要送同学们一句话:我们同学们的人生就像一根线条,人生的每一段经历就像是线条上的每一点,每一段,希望同学们都能描绘出自己的精彩画面。
(八)板书设计:
1、线条的种类:直线——平缓,简单
曲线——飘逸,温柔
折线——紧张,急促
2、线条的表现规则:轻重、粗细、浓淡
粗细、疏密、曲直、长短
4.1.2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