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 积的近似数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 积的近似数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09 11: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 页。
??一、课前部分?
(一)课标分析
?? 积的近似值是小数乘法的内容一部分,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中数的计算中的估算内容。课程标准要求能解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积的近似值”是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乘法第三节的内容。安排在小数乘法之后。教材安排了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求积的近似值,选用了每千克猕猴桃含糖量的信息设计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第二是根据生活经验取积的近似值。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估算最后一环,将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估算的实际问题奠定一生的基础?
(三)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积的近似值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点移动规律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数近似数等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分析总结规律。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1)?由于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的不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结果;
(2)对小数点的变化过程中用0占位的理解。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从生活出发,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并用近似数表示结果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3)感受求积的近似值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说明自己确定的近似值合理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六)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为此我把本节课的教法定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模型——巩固练习。
(七)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八)课前布置探究?
了解电费收据上的数学;收集常吃水果的含糖量?;特别关注猕猴桃的含糖量。
(积累生活经验,为课上学习做准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课上部分(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吃水果,不长肉,你认为有道理吗?
(展示学生收集的常吃水果的含糖量。)
师:你发现了什么?猕猴桃的含糖量怎样?
(从学生感兴趣的水果入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水果的一些常识,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最少含糖量问题
多媒体出示:书第14页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台秤上的数学信息;研究人员话语中的信息)
教师板书: 猕猴桃每千克含糖 0.08 千克—— 0.14 千克
师: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 每千克猕猴桃最少含糖 0.08 千克 最多含糖 0.14 千克。
(重点让学生理解“每千克猕猴桃含糖 0.08 千克—— 0.14 千克” 的实际意义,理解生活中的数学语言,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多媒体出示:“0.6 千克猕猴桃至少含糖多少千克?”
师:怎样列式?
学生说 教师板书。
0.08×0.6
师:要求: 先估计一下 0.08×0.6 的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在黑板书写。
学生自主试做 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出现的计算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
交流计算的方法。
师:0.08×0.6 的积是三位小数 而 8×6 积只有两位怎么办?
(在 48 的左边补一个 0 占位 ,在 0 的左边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 0。)
教师重点强调小数位数不够用0占位的意义方法。
说明保留近似值的意义 提出 0.048 要保留两位小数结果是多少 ?
讨论:0.048的小数部分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怎样取近似数?
(0.048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小数部分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比5大,向百分位进1。)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 教师介绍“计算小数乘法时 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最后 求出 0.08×0.6 积的近似值。
0.08×0.6≈0.05 千克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会独立思考,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2、 探究最高含糖量问题。
出示问题 2:0.6千克的猕猴桃最多含糖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0.14×0.6
学生自己尝试计算。要求写出竖式,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指名板演
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 重点讨论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重点关注后进生。交流时,关注优秀生的表达,关注后进生的理解。)
讨论“0.084 保留两位小数怎么办”的问题。
0.14×0.6≈0.08 千克。
(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方法,加深理解,同时兼顾后进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中的“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试做 。交流时 ,说一说是怎样保留近似数的,为什么?
(通过计算电费问题,让学生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联系实际的生活。同时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课堂练习
“练一练”的第1题填表按要求取积的近似值。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5题先让学生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熟练取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的价值,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交流 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进一步内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 15 页“练一练”的第 2、3题。
了解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信息,自编题并解答。
(巩固取积近似数的方法,拓宽学生视野,积累数学经验。)
三、课后部分——教学后记?
《积的近似值》教学体会
本节课《积的近似值》是小学数学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课前我布置了两项任务:了解电费收据上的数学;收集常吃水果的含糖量?,特别关注猕猴桃的含糖量。既积累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为课上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本节课难点的突破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二是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第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前两节已经掌握,这节课主要是熟练算法。计算是学生小学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是数学解决问题的基石。因此在这个目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独立计算,学生板演的方式教学。这样前两节学习好的学生在竖式计算过程中,熟练了小数乘法的方法,同时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能及时的关注并辅导后进生学习。这样安排学习过程,既做到了课标的面向全体,有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二部分内容是新知,我通过生活事例,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掌握这节课的重点。通过求猕猴桃的最少含糖量的问题引导掌握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通过求最多含糖量的问题,熟练求积近似值的方法,同时及时辅导后进生。通过练习中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一定要联系实际。这节课的设计,难点突破有方法,重点突出掌握好,学生学习有信心,课标精神融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