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单元复习试题(共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科学上册1-4单元单元复习试题(共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8 17:48:20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二单元检测卷
、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
2.皮影戏利用了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
3.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在黑屋子里,人在台灯亮后能看见书
上的字是因为光的反射现象
4.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同学们会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旧黑板反射出来
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选填“强”或“弱”
5.一天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长短
方向和形状都会发生
变化。古代人们利用了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制作了计时的工具“日晷”
6.用三面镜子反射会聚的光比一面镜子反射的光要,温度要高
7.夏天,停放在阳光下的三辆同款汽车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白色和黑色,如果除颜色以
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车内温度升高最快的是黑色的汽车,温度升高最慢的是
白色的汽车
8.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早晨太阳在东方,物体的影子在西方;傍晚太阳在西方,物体的影子
在东方。由此可见,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10分)
1.月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所以月亮是光源。
(×)
2.奥运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会聚阳光点燃的。
3.我看到考查卷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考查卷上。
(×)
4.开车司机可以通过反光镜观察到车后方的情形,说明光有时是可以沿着曲线传播的。
5影子的产生有光源和遮挡物两个条件就行了。
6.光既能被分解,也能被混合;既能被反射,也能被吸收
××√
7.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用凸面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
从而制得了氧气。
8.有金属光泽的物体更容易吸收阳光。
(×)
9.潜水艇上装有潜望镜,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也能够观察到海面的情况,这是利用了光的
反射原理。
10.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难题,所以光的反射对人们来说都是好的。
×)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2分
1.在我国,很早之前人们就懂得用(B)的特征做成太阳灶来取火、加热了,
A.凸透镜
B.凹面铜镜
C.凹透镜
2.在太阳下同一时刻观察两棵相邻的小树的影子;你觉得下列现象中一定出现的影子是
C
L
C
3.一天早上,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A.小于5米
B.等于5米
C.大于5米
(共13张PPT)
第三单元检测卷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落叶飘落到地面上,经过很长时间的变化,最终成为土壤中的腐殖质(选填“矿
物质”或“腐殖质”);把土壤颗粒放到盛水的烧杯中,看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
壤中有空乞。
2.小明放寒假外出旅游,他看到当地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该地形是盆地。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4.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6.地形图中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深,浅蓝色则表示
海比较浅。
7.长江的入海口在1300多年前,有两个露出水面的小沙洲,今天却成为了我国第三大岛
崇明岛,这是因为在长江入海口水流速度比较後慢,发生了沉积作用的结果。
8.地球表面的地形总是在不断变化着,造成地形变化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地震
火山等产生地球表面的猛烈变化外,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是在流水
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10分)
1.水流动较快时能携带走一些物体,水流变得缓慢或停止时,被携带的物体就会沉积下来。
2.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如果把鸡蛋比作地球的模型,那么蛋白相当于
地核。

3.在大山里,很多植物都生长在岩石的缝隙里,这些植物的生长会加快岩石的破碎,促使岩
石风化。
4.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
(×)
5.土壤中的腐殖质是风化过程中由岩石转变而来的。
6.风化作用、河流沉积、火山和地震都可以让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7.当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则可以判断这是河流的上游。
(×)
8.坚硬的石头永远都不会改变模样
(×)
9养护植被、改造河道、水库蓄洪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我们的家园遭暴雨袭击受到的灾害。
10.地球表面形成海洋、高原、平原、山脉等多样的地形,离不开地球内部运动和各种自然
力量的作用。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的地形特点是(B
A.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高山,西部多平原
B.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山
C.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高山,西部多平原
2.下列自然灾害不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C)。
A.火山爆发
B.地震
C.台风
3.下列土壤各层中,处于比较上层的是(A)。
A.有腐殖质的表土层
B.岩石碎屑层
C.亚土层
4.将烧热的岩石放进冷水中,反复几次后,岩石破碎了。这个模拟实验告诉我们:(B
影响岩石的变化。
A.地表变化
B.温度变化
C.植物生长
5.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地球上的板块是在海洋上慢慢移动的
B.河流的沉积作用使地表出现许多溪流和沟壑
C.虽然地球上有很多水,但是淡水资源仍然贫乏
(共16张PPT)
第四单元检测卷
、填空题。(每空1分,第8题3分,共15分)
1.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升空,是因为火箭尾部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气方向相反的
反冲力,这个力的方向与火箭运动的方向相同。
2.苹果成熟后就会往下掉,是因为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泡沫塑料块漂在水面上,是
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
3.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越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
4.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时,可以发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5.1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约是100牛顿;1牛顿大约是0.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
重力。
6.蹦床运动员在比赛时,往往是借助于蹦床变形而产生的弹力,使运动员跳得更高,
便于舒展身体做出优美的动作。
7.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粗糙)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
有关
8.圆珠笔写字时笔尖和纸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因为圆珠笔的笔尖上有一粒很小的钢珠,
若此时小钢珠掉了,写字就变得困难起来,主要原因是滚动摩擦变戌滑动摩擦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10分
1.断了线的氢气球会慢慢地升上空中,那是由于反冲力的作用。
(×)
2.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3.有弹性的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弹力
×)
4.要使正在运动中的小车停止运动,必须对小车施加阻力。
5.拔河比赛时应尽可能派体重大的同学参加,并穿上底部有花纹的胶鞋。
6.为了准确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时间,我们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V)
7赛车设计成流线型的车身,其目的是减小空气阻力
8.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车轮转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9弹簧秤在测量范围内使用时,测的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10.自行车上的摩擦力都是有害的,会降低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我们要尽量减小自行车上所
有的摩擦力。
(×)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0分
1.投出去的篮球,最后会落到地面,主要是因为篮球(B
A.受到阻力的作用
B.受到重力的作用
C.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下面的物体中没有产生弹力的是(A)。
A.没有伸缩的弹簧
B.拉开的弓
C.捏扁的海绵
3.嫦娥三号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C)运动的。
A.弹力
B.重力
C.反冲力
4.下面关于测力计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测力计测出的力的单位是克
B.测力计只能用来测重力,不能测其他力
C.使用测力计时,应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共15张PPT)
第一单元检测卷
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等条件。实验告
诉我们,土壤和阳光其实不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2.在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我们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温度,不需要改变的条件
是水分和空乞。
3.实验时通常用设计实验狙和对照组的实验来获取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4.食物链通常从禄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人类的很多行为会直接破坏生态平衡,如乱砍滥伐和乱捕滥杀。
6.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主要是禄色植物,直
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7小明设计制作的生态瓶,里面有金鱼藻、小鱼、河蚌等生物,还有沙子、水等非生物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生态系统。
8.小吴把蚯蚓放在两个“U形管”的中间(一个透明,一个黑色),五分钟后观察到蚯蚓爬
到了黑色的“U形管”内,说明蚯蚓喜欢阴暗的环境。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10分)
1.种子发芽实验每组至少三粒种子是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2.蚯蚓对环境中的光线变化有明显的反应。
3.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时,我们要坚持每天观察和记录。
4.一种生物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5.植树造林是治理沙尘暴最有效的方法。
6.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7.生态瓶中的动物不能太多,植物越多越好。
8.植物生长消耗水和养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
9生态瓶能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
10.香蕉、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4分)
1.绿豆芽的根会朝着(A)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没有水
C.不固定
2.预测需要一定的依据。我们预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是因为(C)。
A.蚯蚓的颜色比较暗
B.在草丛边可以找到
C.在给潮湿的土壤翻土时可以找到蚯蚓
3.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水吗”的实验中,把绿豆种子放置在湿润的吸水纸上,是为
了(B
A.使种子能浸没在水中B.使种子保持湿润
C.使种子保持较高的温度
4.生态瓶中动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C)。
A.氧气、养料
B.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