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假如我变小 教案
1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的想象力。
2.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3.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培养乐于助人的思想。
2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是一节三年级的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假如我变小》这个题目本身就很吸引孩子们,看到这个题目之后,孩子们的思维都异常的活跃。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我重点引导学生懂得通过利用身边的事物和人做比较,进行大小对比,使小的事物变大或变小,这些小的事物就是参照物。知道了参照物就可以在画面中把参照物和人类进行比较,参照物变大,人就会的变得很小。
3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的想象与表现。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假如我变小
一、创设情境 切入课题
1.同学生,你们喜欢不喜欢玩游戏呀?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火车钻山洞的游戏。(请一部分同学到前面肩搭肩模仿火车,其他同学模仿火车的声音,钻过由两名高个子同学搭成的山洞,顺利通过后回位。)
2.再请班内其余同学到前面做游戏,同第一组一样,但山洞是由两名矮个子的同学搭成的,教师也加入到火车的队伍中,站在最后。
3.刚才同学们都能顺利的通过,只有谁没通过呀?假如我的个子变成你们一样小,我就可以怎么样?
4.假如我变得更小我就可以坐在小树叶上,把它当作小船,在水上飘荡,假如我变得再小些,我还可以坐在小雪花上随风飘舞。想一想,美不美? (引导学生说出假如我变小了就可以从这个门中走进去了。)
5.人不能真的变小,但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变小后的情景,我们一定可以发现周围将充满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想像练习课——假如我变小了。(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假如我变小
二、激发兴趣 引发思路
1、同学们,假如你们可以变小,那么你们变小之后,都想做些什么呢?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现在给你们两分钟的考虑时间,咱们来比一比,看谁的想像力最丰富,最与众不同。想好的同学还可以把你的想法用悄悄话的方式告诉你的同桌,听明白了吗?现在开始。
2、同学们,谁愿意说一说你变小后的情景,让我们共同分享你遇到的有趣的事。(找同学到前面来说)
3.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那如何表现变大变小呢?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想不想看一看他呀?师出示手偶喜羊羊。你们喜欢它吗?把喜羊羊贴到黑板上。
4.我还会变魔术呢,我能把它变小,你们信不信呀?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见证,画一朵小花,使喜羊羊站在花朵的中间,看我是不是把它变小了?
5.你是怎样看出它变小了的,我们如果只画一个人能不能说他变大或变小,为什么?对,大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用来比较的,物体呢就叫做参照物(学生重复“参照物”)创作时要把参照物画得大一些。这幅画中与喜羊羊做对比的参照物是谁呀?(小花)
6. 你们觉得老师的这幅画够不够完整呢?我还想让它更丰富一些,那我就需要再加一些(背景)(画太阳、小草、小花)。现在画面够不够漂亮了呢?
7.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让他们说出小作者是怎样表
现自己变小的,与主体做对比的参照物是谁?
三、学生创作活动
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表现了,那好,现在你们就用绘笔来表现你们变小后的梦想吧,要大胆想像和表现,看谁的想像最神奇。在画之前要想好自己要画什么,画多大,画在什么位置,注意构
图要饱满,并填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1.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同学们大部分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了,把你手中的笑脸贴给你最喜欢的作品。
3.老师来采访一下这位小画家,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什么地方最满意,谁来说说你喜欢他作品哪部分?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你们的想像力太丰富了,想像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你们还知道了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在表
现大和小时,应该选择一个参照物来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