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假如我变小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运用对比关系来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2.能够较好的组织画面,时间足够可以配置画面色彩。
3.愿意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会生活的乐趣。
2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听课方式都要有所转变。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充满乐趣,但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相对不够集中,略有点懒惰思想,不太认真,有时遇到困难会退缩等。
3重点难点
能够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并能够运用对比关系来表现出有情趣的画面。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切入课题)
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好!老师今天特别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这节美术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上美术课,那么我就把我的一个小秘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小了,我可以在咖啡杯里游泳,可以在手机屏幕上跳舞,七星瓢虫是我的车、蜻蜓是我的飞机、蘑菇是我的房子、校园里月季花的花瓣是我的床被......同学们,你们觉得我的这个梦神奇吗?
生:神奇!
师:可是不管这个梦再怎么神奇,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可能实现,就让画笔来帮你实现这个梦想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想象画练习《假如我变小》。
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欣赏故事(激发兴趣)
师:其实,全世界的人们都有一颗童心,都琢磨着自己变大或变小的神奇经历。
师:同学们,谁看到过或听过变大变小这方面的影片和故事?
生:《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
生:《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大了》,还看过童话故事《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
师: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个小姑娘,咱们一起看看她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教师播放动画片段《拇指姑娘》学生观看,边看边露出谅讶的表情并不时发出大叫声,很是兴奋)
2讨论,得出结论
师:拇指姑娘经历的事情可真惊险呀!那么在这个短片中你怎么看出拇指姑娘很小的?
生:和青蛙相比、和田鼠相比、和燕子相比......
师:大和小是怎样看出来的?
分析得出:有参照物,大和小是通过比较看出来的。
3欣赏有趣的图片
师:大和小是通过比较看出来,那么接下来咱们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人在图片中是变大变小了?参照物是什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议论。
活动3【活动】讨论设想
三、讨论设想(引导探究欲望,相互启发思路)
师:(看完后)如果给你一个变大或变小的机会,你希望自己变大还是变小呢?变大或变小后,你希望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一会儿用简短的几句话表达出来。 (学生边说边带动做,参与积极)
生:我希望变小后和蜜蜂蝴蝶一起玩耍。
生:我希望变大后,几步走遍全世界,看尽风景。
生:我希望……(学生畅所欲言)
活动4【练习】欣赏作品,分析范画
四、欣赏作品,分析范画(拓宽学生思维,丰富视野)
师:大家的想法真棒!我们是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的,接下来我们欣赏下列作品,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画这些作品中,人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画面表现了哪些内容,用什么做参照物?等等(教师展示作品,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作品的立意、画面构图,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教师从旁启发学生思考,你所表现的画面的主题物是什么?用什么来做参照物……学生对如何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5【作业】学生创作评价总结
五、学生创作自由选择表现手法和形式。教师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展示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述能力)
1学生先评述自己的作品,然后进行他评,主要看作品里是否选择了适当的参照物进行表现,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完整,富有情趣性。
2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八、总结延伸
师:同学们! 这节课过的高兴吗?(高兴)老师也很高兴,而且对你们也相当满意。希望同学们有时间把你们的所看所想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无论是对写作还是绘画都有很多益处。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大家都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来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来热爱这个世界,让我们度过美好的童年。
课件23张PPT。快乐的美术课假如我变小有参照物,变大或变小通过比较看出来4-14-24-34-4如果给你一个变大或变小的机会,你希望变大还是变小呢?变大变小后,你希望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我想变大,变大后我希望… 我想变小,变小后我希望…通过画笔实现变大变小的梦想,但是,我们如何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画纸上呢?画变大的内容时,要把“我”画的大大的,参照物画的小小的。
画变小的内容时,要把“我”画的小小的,参照物画的大大的作业要求:用画笔实现自己变大变小的愿望
把画纸画满
作品勾边,可以不涂色
孩子们,请记住,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希望你们能够发现它们,并且把它们记下来或画下来。这样,这些美好的事物都会围绕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度过美好的快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