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5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5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9 15: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1、历史背景   A.政治: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经济:工商业繁荣,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兴起。   C.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提高。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思想
历史影响
普罗泰格拉
公元前5世纪
(1)“_____①_____”,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
___②___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初步体现。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给主观随意性和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___③___”、“认识你自己”、“美德来源于教育”(知德合一)
崇尚真、善、美,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_④_”的学问。
柏拉图
前427-前347
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代表作品《____⑤____》: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
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_____⑥____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1)对柏拉图的唯心论进行了批判,“吾爱吾师,吾更爱__⑦__”。 (2)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
__⑧__的人。
参考答案: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人文主义 ③美德即知识 ④人 ⑤理想国 ⑥理性主义
⑦真理 ⑧博学
/要点精析
要点一:全面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这句名言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即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主张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2.这一主张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承认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了人认识主观事物的主体意义,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表现。
3.这一主张过分强调了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典型例题】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普罗泰格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真正含义在于首先否定或者严重质疑神,甚至表述不知道神是否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说明神也在人的思考范围之内,不相信神创造人,否定神,反思人。故选C。
答案:C
/2、(2018 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期末考)西方哲学史上有一段名言:“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of the things that are, that they are, and of the things that are not, that they are not。”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民主制度的滥觞??????????B.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统治的根基
C.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D.奠定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普罗泰格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材料中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万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万物不存在的尺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觉醒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现代意义上的“民主”,A项错误;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统治的根基,B项错误;启蒙运动奠定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D项错误。故选C。
答案:C
要点二: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1、相同点:①生活时代相同,都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②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研究社会的各种问题,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将知识当作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工具;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②苏格拉底:重视教育,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典型例题】
/1、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关注的问题是
A.人类社会问题           B.教化人民问题   C.人类与法律的关系问题        D.人的道德问题 解析:两者都关注人类社会问题。智者学派强调人的自我感觉和发展,其主张不涉及教化人民和人的道德问题,排除B、D两项;C项只符合智者学派。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2019 山东威海期末)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论点
论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
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
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 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
C.甲的论点错误? D.乙的论点错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倡导“知识即美德”,根据材料的描述,甲的论据和论点是正确的,而乙的论据中苏格拉底重视美德教育,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A项错误;甲的论据和论点正确,B项错误;甲的论点是正确的,这一时期都提倡重视人,C项错误;智者学派只是强调人的作用,而苏格拉底主张将知识与美德结合起来,因此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乙的论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要点三:用史论结合法分析理解古希腊先哲们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探索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4.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文艺复兴提供价值标准定位;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为文艺复兴提供道德标准定位;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文艺复兴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定位。
【典型例题】
/(2018 北京朝阳期末考)“他们将哲学从上天降至人间,认为专门研究人类就是研究个人;他们见树不见林,见个人不见人类,夸大人类判断的分歧,强调人类认识中的偶然,强调感官的虚幻;他们利用各种思维谬误和诡辩,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如果对这一学派的评说再加上一句话,你会选择
A.他们认为人的产生、存在及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
B.关注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是希腊人自主意识觉醒的体现
C.强调人的价值,提倡怀疑精神,具有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D.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努力规定善的含义,为伦理学铺平道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智者学派。“都是鬼使神差”反映的是对鬼神的敬畏与崇拜,这与材料中“专门研究人”的主旨不符,A项错误;“关注”“物质”反映了人们开始关注身边的世界,但只集中在了对自然界的关注上,B项错误;材料中的“强调感官”“诡辩”表明是智者学派,他们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体现了人文主义本质,C项正确;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并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与材料观点不符,D项错误。故选C。
答案:C
思维拓展:古希腊人文主义与中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古希腊人文主义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背景
信奉多神教,相信神;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人的地位的提高
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变革
条件
工商业经济发达,利于产生自由、平等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希腊的辩论则促进人对知识的崇尚和人的才智的发挥
农业经济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管理,强调统治者实施“仁政”;春秋战国的社会巨变中,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观点
内容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孔子
“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苏格拉底
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舍生取义
柏拉图
鄙视奴隶制;提出“理想国”
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
评价
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
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典型例题】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下面两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审题在于明确所问的角度即思想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什么,属于逆向性思维试题。两者都研究人,都重视道德,对于一种衰落的政治制度都想挽救。对于过激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反对,孔子所处的时期还没有民主,故不可能提出反对民主的话题。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元前5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心时代”。为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填写空白部分。
比较项
孔子
苏格拉底
背景
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士在社会中的地位活跃起来
重要主张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影响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解析:本题以思想解放为主题宏观考查中外古代思想解放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中外古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本题的知识落脚点是两大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比较,再填写表格时注意比较项,结合所学知识逐项填写即可。
答案:
比较项
孔子
苏格拉底
背景

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重要主张
“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影响

使儒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学问;他的人文、理性精神对西方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外拓展
名词解释
智者学派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格拉和安提丰等人。
历史辞典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和反诘法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诘问式”,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和反诘法是由逻辑推论和反证法发展而来的。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形式上的“辩证法”。
怎样理解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英语、德语中对应的词是Humanism,在中文里,Humanism也译作“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是同义词,含义是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唯人论、人道主义等,即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人的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实际上,Humanism在西方文化传统里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指从古希腊开始的一种精神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第一是人性,就是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是理性,就是人的大脑对真理的思考和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实质上就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指超越性,即对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实质上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历史故事
辩护的悖论
这是一个有关辩护的古老故事:
有一次,古希腊智者派诉讼师普罗泰格拉招收了一个叫欧提勒士的学生,教他学习法庭辩论之术。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格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欧提勒士以后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则证明普罗泰格拉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欧提勒士剩下的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不交。
欧提勒士毕业后并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格拉等得不耐烦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
在法庭上,普罗泰格拉的理由是:“如果你欧提勒士这次官司打赢了,那么按照合同,你应付我另一半的费用;如果你输了,那么按照法庭的裁决,你也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这次官司或者打赢,或者打输,你都得付我另一半学费。”
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欧提勒士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如果我打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裁决,我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如果我打输了,那么按照合同规定,我也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不管是赢还是输,我都不必付给你学费。”面对这个“半费之讼”,法官真不知所措。
这确实很难裁决。姑且不论其中是非,它所提出的问题是:在人类庄严的法庭上,谁是真正的强者?
有人设想,只要愿意,双方会永远平衡地对峙下去。然而,争讼双方在事理上从来不曾同时有过真正的平衡──论辩使之失衡。双方不断地向自己一边的天平上增加砝码,这种竞赛的结果最终会区分出“胜诉”与“败诉”。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 山东滨州期末考)古希腊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含着一条血缘纽带,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思想
2.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种观点应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美德即知识”
3.(2019 湖南益阳期末)智者学派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核心思想内容是
A.强调追求真理?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 D.提倡人性,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4.(2019 广西桂林期末)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但丁
5.“苏格拉底常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B.重视知识与理性
C.鼓吹神本主义思想?????????D.倡导法治与民主
6.古希腊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都肯定了人的价值。但不少人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害怕智者学派的社会活动可能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7.(2018 北京海淀期末考)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
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
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
8.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9.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10.(2019 山东济宁期末)“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智者学派的上述主张
A.适应了雅典直接民主的需要????B.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C.提供了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首先,智者们在希腊哲学史上首次将他们关注的目光从自然身上移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贯注到人的身上;其次,他们首次把思想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并且已经开始批判性地考察思想的条件、可能性和限度;最后,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审视道德的价值标准,并从而为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处理伦理问题并把它纳入到一个合乎逻辑的哲学体系中提供了可能性。
——[德] 施杜里希《世界哲学史》
(1)智者学派的哪一名言体现出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贯注到人的身上”?
(2)智者学派“开始批判性地考察思想的条件、可能性和限度”的实践表现是什么?
(3)智者学派“审视道德的价值标准”后,提出了什么观点?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法律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民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民之间约定的产物。”
——安提丰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材料四 美德即知识。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影响。
(3)材料三、四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的观点是什么?他在古希腊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4)在这位思想家眼中,优秀的个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以人的形象塑造神,这一现象与民主思想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材料中仍然承认神的存在,并非无神论,B项错误;承认神的存在,与科学思想相违背,C项错误;以人的形象塑造神,肯定了人的中心地位和价值,符合人文主义思想,反映出古希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D项正确。故选D。
2.C 解析:人类自主意识的真正觉醒始自于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的出现,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A项为自然哲学的主要观点;B项是智者学派在伦理学上的观点,不符合题干要求;D项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
3.B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而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A项错误;智者学派反对迷信,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B项正确;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C项错误;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D项错误。故选B。
4.B 解析: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的感觉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忽略道德,A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既要智慧也要道德,体现了题干主旨,B项正确;梭伦主持古代雅典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制的基础,与题干意思不合,C项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跨世纪的诗人”,与题干主旨不符,D项错误。故选B。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观点。材料没有涉及城邦民主制度,A项错误;从材料“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反映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理性,B项正确;苏格拉底反对神本主义,提倡人文主义,C项错误;苏格拉底没有倡导法治思想,D项错误。故选B。
6.D 解析: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维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故人们担心会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柏拉图的观点。材料认为国家灭亡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有关,因此统治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理智与美德。故A项正确。
8.D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与材料中的“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信息都符合的只有亚里士多德。
9.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强调的是在分数基础上的比值平等。故选B项。
10.A 解析:根据材料强调的是人的作用,结合当时雅典的社会发展,这一主张适应了雅典直接民主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构建社会秩序,B项错误;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从而否定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C项错误;智者学派的主张不利于提高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D项错误。故选A。
11.【答案要点】
(1)“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2)巧言善辩。
(3)道德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致。
12.【答案要点】
(1)智者学派。背景: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随着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和安提丰等。思想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对于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尤其是他们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尤其难能可贵。
(3)思想家:苏格拉底。主要思想: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善良的道德,其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地位: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
(4)心底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