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协作校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协作校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13 16: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度(上)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
高一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僻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相对论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适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昵?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2.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世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同,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
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诃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刑馀之人不可 ②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3分)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4分)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叉一年。
8.沈德潜认为第三句“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试作简要分析。(5分)
9.分析首句诗歌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1)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
(2)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
(苏轼《赤壁赋》)
(3)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 。
(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20分)
父子之间的怯意
韩 羽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地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喝得高兴了,还逼着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儿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父亲惊奇了,我也惊奇。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房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是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了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到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唯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村落里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儿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着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如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1.在“唱戏”和“看庙”两段描述中,,除了“勤俭”外,还表现了“父亲”哪些个性特点?请列点(每点用序号标明)回答。(4分)

12.请概述“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6分)

13.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6分)

14.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几个生活片段的连缀,但却真实而生动的表现了父子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化和父子之间的怯意.。
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父亲逼我喝茶”一节,仅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既慈爱又威严的父亲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
C.作品通过“看庙”时“父亲惊奇”“我也惊奇”,父亲“长叹”“我也惊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意”。
D.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譬如,“背粪筐”这一细节,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父亲勤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
E.文中倒数第三段有一处情景交融的描写,它着力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气氛,从而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与依恋的情怀。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0分)
立足道德自强,争取社会正义(节选)
——《我有一个梦想》序
何光沪
①有不少人得出结论说:非暴力主义是软弱的、无效的、注定要失败的!它的两位最著名的鼓吹者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就是最好的例子!
⑦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失败了吗?他们用生命去实践的主张是失败的吗?是无效的吗?是软弱的吗?
③就甘地而言,他比任何别的印度领袖都动员了更多的民众,他用最少的人命牺牲赢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民族独立运动的成功!他以最低的代价,最有效地摧垮了一个统治方式最有效的殖民帝国的长期统治!他那副瘦骨嶙峋的身躯包涵着的精神力量之强大,使得那个作为世界霸主的敌人也肃然起敬!
④就马丁·路德·金而言,他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不但赢得了蒙哥马利城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而且赢得了全国全世界对伯明翰市黑人运动的关注和同情;不但胜利地组织了向首都华盛顿的大进军,而且深深地打动了包括总统肯尼迪在内的各阶层白人的心;不但促成了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从法律上正式结束美国黑人的被歧视地位,而且影响了英国国会通过反种族歧视法和反性别歧视法,从长远来说还促成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崩溃。
⑤至于这些胜利之伟大,以及马丁·路德·金的努力成效之惊人,可以从以下事实略见一斑: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曾在长达三百多年之中被视为当然,被视为有理,所以问题远远不止是法律的禁止与否,而是人们的心理和观念的改变与否,后一件事情人人都明白是最难做到的。然而人们看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一些大学的白人学生暴乱,会仅仅是因为学校收了几个黑人学生,而在二十世纪结束之前,白人却早己习惯了大量的黑人官员、黑人警察、甚至黑人部长、黑人军队首脑,更不用说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黑人白人的共同活动,甚至已有了不少白人与黑人的通婚;而在二十一世纪开始之际,甚至已有黑人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
⑥就马丁·路德·金个人而言,他不但在生前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而且他的生日早被确立为法定全国假日,这在从国父到各界名人的行列中也极其罕见。最主要的是,他也同甘地一样,不但成了他本国良知的代表,还成了人类良知的代表。而这一切所证明的,恰恰是同样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力量之强大,恰恰是他和甘地、曼德拉等等所代表的非暴力抵抗的精神力量之强大。
⑦当然,我们已经看到,就马丁·路德·金来说,他的这种精神之强大,是来源于他的基督教信仰。但他认为,基督福音不是个人精神的福利奖券,而是社会公义的实践要求。在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中,他认为“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
⑧正因为如此,他可以强大到不在乎胜利与否的地步——他领导的运动参加者要遵守的“非暴力十诫”中,有一条是“要争取正义与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也正因为如此,他可以强大到视“受苦”为“救赎”,甘愿自己流血牺牲的地步——他说:“要争取自由,必须付出流血的代价,而流的血必须是我们的鲜血……无辜受苦是有救赎力量的。”
⑨这种来自信仰的精神之强大,在马丁·路德·金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中,就表现为一种道义上的强大或道德上的自强。为他在复杂的处境、艰难的斗争和内心的矛盾中提供了孥如磐石的基础的,正是这种道德自强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任何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来说,是经费的或经济的、武器的或武力的力量都不可比拟的。
⑩马丁·路德·金已经去世三十三年了。但是,这本书所提供的他的言行,对于当今的世界来说,不是仍值得思索吗?这些言行所树立的崇高榜样,对于当今的人类来说,不是仍值得效法吗?
(节选自《博览群书》2001年第9期)
15.简要说明作者在第④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列举马丁·路德·金胜利事实的。(4分)
16.开头两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6分)
17.为什么说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力量对于正义斗争来说“是经费的或经济的、武器的或武力的力量都不可比拟的”? (4分)
18.文章最后说“他的言行,对于当今世界来说”,仍然值得思索。结合文意内容和当今世界发展主流,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中央电视台同时在3个频道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报道国家领导人出访,改变了以往时政新闻报道时效 的局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②一座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融商贸、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刚刚 专家论证,预计4月初破土动工。
③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气力, 学习英语呢?
A.滞后 通过 何况 B.滞后 通过 况且
C.落后 经过 况且 B.落后 经过 何况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B.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C.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D.采用各种办法提高现代企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尤其是青年同志的管理水平,是我国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21.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4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 。
应对: 。
22.请拟一条以“禁烟”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简明。(在10-20字之间)(4分)
23.下面是某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发给该会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专家的邀请函中的部分语句,表达了对他们在语文学科所作贡献的赞扬,并邀请他们来参与语文学科的建设。请在横线上补写相关内容,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内容连贯得体。(6分)
您,多年来关心、支持、指导中语会的工作,引清泉浇灌语文苗圃, ,我们常怀感佩之意。值此年会召开之际,敬请阁下莅会,提携后学, , 同谱教改新篇, 。
六、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世界著名企业家希尔顿说过:“许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元;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是25万之多了。”
请以“潜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