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一、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难:①nán ②nàn
灾难( ) 难题( ) 难分难解( )
磅: ①bàng ②páng
磅秤( ) 磅体重( ) 气势磅礴( )
二、读拼音,写生字。
大dù( )河的两岸都是悬yá( )峭壁,河水像瀑布一样奔腾而下,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颜:①脸;脸上的表情。②体面;面子。③颜色。
五颜六色( ) 和颜悦色( )
无颜见人(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2.尽:①完。②达到极端。③全部用出。④所有的。⑤死亡。
同归于尽( ) 山穷水尽( ) 尽人皆知( )
取之不尽( ) 人尽其才( )
四,、读句子,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1.红军越过(万代千秋 万水千山 千沟万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万里长征的胜利。
2.优美(逶迂 逶移 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
3.雄伟壮观的故宫,气势(磅礴 喷薄 滂沱),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经典。
五、根据语境,默写《七律?长征》中的诗句。
1.老师经常用“ , ”鼓舞我们克服困难。
2.读了《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 ”这句诗。
3.《抢渡金沙江》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到的诗句是“ ”。
六、把《七律?长征》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 。
逶迤腾细浪, 磅礴走泥丸。
水拍云崖暖, 桥横铁索寒。
更喜 千里雪, 过后尽开颜。
1.首联两句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 的英雄气概,
“ ”一词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颔联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豪迈气概。
3.颈联既写了红军巧渡 后的喜悦,又写了飞夺 的惊心动魄,表现了战斗的惊险激烈和红军的神勇无敌。
4.尾联描述了 ,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 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5.本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和 精神。
七、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如梦初醒:
(2)日夜兼程:
2.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会有什么后果?
3.从哪儿可以看出红军是巧渡金沙江?
4.这个故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一. 1.② ① ① 2.① ① ②
二.渡 崖
三 1. ③ ① ② ① 2.⑤ ② ④ ① ③
四.1.万水千山 2.逶迤 3.磅礴
五.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大渡桥横铁索寒
3.金沙水拍云崖暖
六.红军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 三军
1.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等闲
2.夸张 比喻
3.金沙江 泸定桥
4.长征的最后历程 喜悦
5.艰难历程 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
七. 1.(1)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2)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2.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3.红军利用探子的船只消灭了敌人,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使红平主力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4.表现了红军的机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