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09 10: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空气(1)
班级:组别:组号:姓名:
一、预习要求
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你对空气有什么认识?如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2.认真阅读课本P26,试着了解拉瓦锡实验研究过程,试着分析实验原理。
3.阅读课本P27,初步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
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干燥的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2.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
3.氧气和氮气的化学符号是和。
4.稀有气体包括、、、、等。
5.叫混合物,如:;
叫纯净物,如:。
预习测评
1.空气中体积含量占第二位的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自来水C.海水D.蒸馏水
3.有些汽车为增强安全性配有安全气囊。当汽车受到一定力量撞击时,某些物质迅速分解,释放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使气囊弹出并迅速膨胀,以保护车上人员安全。这种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三、课堂探究
1.结合课本P27实验2-1,认真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①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②实验现象:
③异常现象分析:④实验结论:
⑤思考与交流:
为什么选择红磷:
瓶内为什么要先装少量水:
为什么要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请同学们把以下物质进行分类: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并说明理由。
四、/
/
1.装在某容器中的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是10L,则该容器的容积为
()
A.10LB.15LC.12.5L D.18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4.下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精盐 B.白酒、纯碱 C.铝合金、生铁 D.红磷、氧化铜
/
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采用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一定空气体积,然后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的变化情况。(注:在炙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即铜能吸收氧气。)
(1)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小强实验后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空气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l%(填“>”、“=”、“<”)。造成实验出现误差原因不可能的是。(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铜丝量太少;
④铜丝量太多。
五、课堂小结

【答案】
【自主学习】
1.78% 21% 0.94% 0.03% 0.03%
2.拉瓦锡
3.O2 N2
4.HeNeArKrXe
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空气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N2 O2
预习测评
1.A 2.D 3.B
【课堂探究】
1.
①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②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内水倒流至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内体积的1/5处。
③<1/5: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导管内未先注满水>1/5:没有迅速伸入燃烧着的燃烧匙塞好瓶塞
④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⑤因为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热胀冷缩使实验产生误差
2.混合物:空气、稀有气体理由: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理由:只含有一种物质。
【达标训练】
基础巩固
1.C 2.A 3.D 4.D
能力提升
5.(1)使氧气充分反应(2)<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