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试八年级A班语文检测试卷(word+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试八年级A班语文检测试卷(word+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8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9 10:05:11

文档简介

八A语文答案
一、
1(1)朽 (2)建 (3)魁 (4)殚
(答题标准:每空1分,共4分。)
2.(1)误入藕花深处 (2)飞鸟相与还 (3)山随平野尽 (4)大漠孤烟直
(5)富贵不能淫 (6)贫贱不能移 (7)衣带渐宽终不悔 (8)为伊消得人憔悴
(答题标准:每空1分,共8分。)
3.C
4.A
5.B
二、
(一)
6、①贺龙 ②毛泽东 ③彭德怀
7、C
8、少年、“红小鬼”的话,虽然稚嫩却是童言无忌;农民的话虽然质朴,却能反映革命真实的样貌。书中记录少年、“红小鬼”、农民等说的话,一方面增加了作品语言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一方面更加直观地体现了当时少年、农民等人对红军的喜爱、信任与感激,增加了作品内容的真实性。(2分)
9、红军领袖对革命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对人民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让红军真正的成为了人民的军队,也让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得以卷土重来,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过人,坚定刚毅的品质,使得这支军队虽在兵力和装备上没有优势,却能绝处逢生,勇往直前。此外,红军还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红色中国”的胜利不仅是红军始终如一的希望,也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希望。(3分)
(二)
10.(3分) 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11. (4分)(1)(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
(2)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12. (4分)父亲没有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判断1分,理由一点1分)
13. (4分)示例: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一点1分,结合文本内容各1分)
(三)
14.(3分) C
15. (3分)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四)
16. (3分)B
17. (4分)(1)安抚,抚慰 (2)通“返”,返回
(3)生气,发怒 (4)到,往
18. (4分)(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游说(劝说)卫侯。
(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19. (3分)(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任写三条,一条1分)

第 1 页
成绩查询:扫描二维码下载云成绩APP
第 2 页
八年级A班夏令营语文测试答题卷
缺考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
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且按正确填涂方
式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
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贴条形码区
选择题(18分)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7 A B C D
14 A B C D
16 A B C D
卷面分(3分)
1(3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4分)
                                   
2(8分)
(1)               (2)               (3)              
(4)               (5)               (6)              
(7)               (8)              
二.阅读(37分)
6(3分)
①                ②                ③              
8(2分)
                                                           
                                                           
9(3分)
                                                           
                                                           
                                                           
10(3分)
                                                           
                                                           
 
11(4分)
(1)
                                                           
                                                           
(2)
                                                           
                                                           
12(4分)
                                                           
                                                           
                                                           
13(4分)
                                                           
                                                           
                                                           
                                                           
15(3分)
                                                           
                                                           
                                                           
17(4分)
(1)               (2)              
(3)               (4)              
18(4分)
(1)
                                                           
(2)
                                                           
19(3分)
                                                           
                                                           
                                                           
第 3 页 第 4 页
三.作文题(30分)
▲200
▲400
▲600
▲800
▲1000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八A夏令营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卷面分(3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谁是英雄,战场上摧枯拉(xiǔ) 、横渡长江的是英雄,医学上中西结合、颇有(jiàn) 树的是英雄,运动场上技压强敌、摘金夺(kuí) 的是英雄,科研当中 (dān) 精竭虑、攻关克难的是英雄……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都是英雄。
2、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8分)
青春是美好的,我们可以沉醉于“兴尽晚回舟, (1) ”的喜悦,可以尽享“山气日夕佳, (2) ”的悠然。青春是懵懂的,我们可以在“ (3) ,江入大荒流”中开阔眼界,在“ (4) ,长河落日圆”中领略壮美,青春之我应立“ (5) , (6) ,威武不能屈”之志,更应为了理想而“ (7) , (8) ”(柳永《蝶恋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B.近段时间,这个小区盗窃案件频发,窃贼作案的手法极其相似,都是通过未关闭的厨房窗户登堂入室来盗窃财物。
C.“河北大兴摔婴案”近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公诉人认为,韩磊犯罪手段十分残忍,社会危害极大,可谓罪不容诛,建议判处死刑。
D.在亚洲女排锦标赛上,中国队不敌泰国队,首次无缘决赛。消息一出,球迷们口耳相传,感叹女排风光不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齐邦媛先生的著作《巨流河》,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
B.从明年开始,多地政府拟启动“以房养老”的试点,老人们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以定期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C.广州恒大队力压韩国首尔FC队,获得亚冠联赛冠军。赛后,主教练里皮说,此次获胜靠的是全队上下一心,积极拼抢取得的。
D. 这家羽毛球馆设施齐全,可以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拍、羽毛球、球鞋、球衣等羽毛球器材。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3分)
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 。 。 。 。(节选自《昆虫记》)
①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
②它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
③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④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
A. ④③②①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③②
二、阅读(46分)
(一)名著阅读(11分)
(甲)
①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②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他没戴帽子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银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边的行人一起在走。
③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活泼的人。
(乙)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农民喜欢红军吗?”
“喜欢红军?他们当然喜欢。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小鬼”都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
“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
(丙)
“那你得缴多少税和地租呢?”
“四十元一年!”
“那是在红军来这里以前?”
“是的,现在我们不缴税……”
“但是有这样的不同,”一个青年农民插嘴说,“如果我们的街坊说我们没有帮助白军,红军就相信了。但是碰上白军,我们即使有一百个好人为我们担保,而没有一个地主,白军仍把我们当红匪。可不是这样?”
那个老头点点头。
6、文段(甲)摘录了对三位红军领袖的外貌及言行举止描写的语句,他们分别是:(3分)
① ② ③
7、文段(乙)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 的情节。(填字母)(3分)
A、过大草原 B、四渡赤水 C、飞夺泸定桥
8、斯诺在书中采访记录了很多少年、“红小鬼”、农民等说的话,有哪些用意?(2分)

9、斯诺在书中指出:“红色中国”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会获得胜利。请根据全书的阅读体验和以上材料,阐述“红色中国”终会胜利的原因。(3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原本,他们不该迷路。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累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前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0. 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11.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12. 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4分)

13.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6分)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 “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 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 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15.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3分)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6.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 羡/施氏之有 B. 孟氏/之一子之秦
C. 当今/诸侯力争 D. 遂/宫而放之
17.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小国吾抚之 抚: (2)既反 反:
(3)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 愠: (4)其一子之卫 之:
18.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19. 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三、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30分)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_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感情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八A语文1
八 A 语文 1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八 A夏令营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00分,时间 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卷面分(3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谁是英雄,战场上摧枯拉(xiǔ) 、横渡长江的是英雄,医学上中西结合、颇有
(jiàn) 树的是英雄,运动场上技压强敌、摘金夺(kuí) 的是英雄,科研当中
(dān) 精竭虑、攻关克难的是英雄??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都是
英雄。
2、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8分)
青春是美好的,我们可以沉醉于“兴尽晚回舟, (1) ”的喜悦,可以尽享“山气
日夕佳, (2) ”的悠然。青春是懵懂的,我们可以在“ (3) ,江入大荒流”中开
阔眼界,在“ (4) ,长河落日圆”中领略壮美,青春之我应立“ (5) , (6) ,
威武不能屈”之志,更应为了理想而“ (7) , (8) ”(柳永《蝶恋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
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B.近段时间,这个小区盗窃案件频发,窃贼作案的手法极其相似,都是通过未关闭的厨房
窗户登堂入室....来盗窃财物。
C.“河北大兴摔婴案”近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公诉人认为,韩磊犯罪
手段十分残忍,社会危害极大,可谓罪不容诛....,建议判处死刑。
D.在亚洲女排锦标赛上,中国队不敌泰国队,首次无缘决赛。消息一出,球迷们口耳相传....,
感叹女排风光不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齐邦媛先生的著作《巨流河》,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
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
B.从明年开始,多地政府拟启动“以房养老”的试点,老人们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产权房抵
押给银行,以定期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C.广州恒大队力压韩国首尔 FC队,获得亚冠联赛冠军。赛后,主教练里皮说,此次获胜靠
的是全队上下一心,积极拼抢取得的。
D. 这家羽毛球馆设施齐全,可以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拍、羽毛球、球鞋、球
衣等羽毛球器材。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3 分)
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 。 。 。 。(节选自《昆虫记》)
①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
②它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
③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④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
A. ④③②①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③②
二、阅读(46分)
(一)名著阅读(11分)
(甲)
八 A 语文 2

①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
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
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②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
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他
没戴帽子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
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银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
和旁边的行人一起在走。
③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
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
劳,是个活泼的人。
(乙)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
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
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终于有一个红军
战士爬上了桥板??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
了敌军机枪阵地。
“农民喜欢红军吗?”
“喜欢红军?他们当然喜欢。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
小鬼”都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
“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每户人
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
(丙)
“那你得缴多少税和地租呢?”
“四十元一年!”
“那是在红军来这里以前?”
“是的,现在我们不缴税??”
“但是有这样的不同,”一个青年农民插嘴说,“如果我们的街坊说我们没有帮助白军,红
军就相信了。但是碰上白军,我们即使有一百个好人为我们担保,而没有一个地主,白军仍把
我们当红匪。可不是这样?”
那个老头点点头。
6、文段(甲)摘录了对三位红军领袖的外貌及言行举止描写的语句,他们分别是:(3分)
① ② ③
7、文段(乙)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 的情节。(填字母)(3分)
A、过大草原 B、四渡赤水 C、飞夺泸定桥
8、斯诺在书中采访记录了很多少年、“红小鬼”、农民等说的话,有哪些用意?(2分)

9、斯诺在书中指出:“红色中国”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会获得
胜利。请根据全书的阅读体验和以上材料,阐述“红色中国”终会胜利的原因。(3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原本,他们不该迷路。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
“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 14 岁,正是贪玩的年
八 A 语文 3

纪。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
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
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
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
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
了。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走了好一
会儿,儿子有点累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
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继续走,父亲在前走
着,儿子在后面跟着。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
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儿子又累又
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
前走。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拍打着门,
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
吧。”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
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那是儿子 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
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
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
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
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前半个小时,原告
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直到走出法院,儿
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父亲说:
“不管了,咱们回家。”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
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
也挺好的。”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 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
吗?”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0. 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3 分)

11.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
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12. 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 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
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4分)

13.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6分)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八 A 语文 4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 “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
思念之情。
C. 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
抑郁。
D. 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
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
么崇高。
15.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3分)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
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
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
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
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
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
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
“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
责问,责备。
16.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 羡/施氏之有 B. 孟氏/之一子之秦
C. 当今/诸侯力争 D. 遂/宫而放之
17.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小国吾抚.之 抚: (2)既反. 反:
(3)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 愠: (4)其一子之卫 之:
18.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19. 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三、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30分)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
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
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
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_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感情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字;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