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课程标准 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01020304 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2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激化3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一、天国之兴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一、天国之兴 材料四 洪秀全(1814—1864)出身农家,四次科考失败。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在第三次科举落榜后,他无意中得到了《劝世良言》(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洪秀全受其启发,创立拜上帝教,假说自己是上帝次子,特下凡除妖魔,号召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这也是农民阶级几千年的梦想,农民群起响应。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且参加民众日益增多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4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一)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二)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天王洪秀全诏令全军不得私藏金银财务;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具受东王节制,其余有功将士均晋升官制;颁行天历,废清朝纪年;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等。二、天国之盛 太平天国运动二、天国之盛 (三)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定都于此并改称“天京”,建立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
措施:
军事上:
政治上:为拱卫天京,主动进行北伐、西征和东征。1856年达到全盛。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太平天国运动二、天国之盛 (四)《天朝田亩制度》
(1)主张:
(2)评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太平天国时期的田凭 太平天国运动三、天国之衰 (一)天京事变 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由此元气大伤。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太平天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逐步呈衰落态势。 陈玉成 李秀成(二)后期重要领导核心
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任命洪仁?鞒殖???岢觥蹲收?缕?贰? 太平天国运动三、天国之衰 (三)《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洪仁?M?柚?鞣降恼?巍⒕?谩⑽幕?胧├凑裥颂?教旃?岢龅模?蔷哂邢拭鞯淖时局饕迳?实母倭欤?窍冉?闹泄?俗钤缣岢龅脑谥泄?⒄棺时局饕宓姆桨浮?
(1)内容:
(2)评价:《资政新篇》书影政治: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反对干涉中国内政。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太平天国运动【课堂探究】 区别《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四、天国之亡 (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重大战略决策失误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直接原因)3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允觥?
材料三 分散落后的自然经济使得作为个体小生产者的农民自私;不思进取,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用宗教等形式;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运动四、天国之亡 (二)太平天国的评价促进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汉族地主势力崛起。
2.催生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阻碍作用
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2.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的背景与目的 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致使领土主权丧失内忧外患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维护清朝统治解内忧——镇压农民起义
排外患——抵御外来侵略 洋务运动二、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中央)(地方)主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外需和戎,内需变法” 洋务运动三、“自强”与“求富” 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洋务派还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洋务运动四、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作用:
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
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一、边疆危机 (一)西北危机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一、边疆危机 (二)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法国控制越南,将矛头对准中国1883年8月中法战争打响法军进攻台湾未果,转而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船政局镇南关
大捷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法国占领越南1883年12月1884年8月1885年3月1885年6月冯子材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二、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材料一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日本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1.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侵略朝鲜、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台湾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二、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材料三 1860年左右,崔济愚创立了东学教(一种半宗教性的会党组织),以对抗传入朝鲜的西方文化,并致力于帮助贫困农民争取权益,口号为“惩治贪官污吏”和“斥倭斥洋”。1894年1月11日。全琫准率领农民军队在全罗道古阜郡举行起义,后被镇压。
材料四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2.直接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清政府应朝鲜政府求援派兵入朝,日本也借机派兵入朝。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二、甲午中日战争 (一)背景 材料五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六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3.外部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加紧侵略扩张。以及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二、甲午中日战争 (二)过程1.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丰岛1894.7.25平壤1894.9.15黄海海战旅顺威海卫1894.9.171894.111895.2.2↓
2.平壤战役(1894.9)↓
3.海军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4.旅顺大屠杀(1894.11)↓
5.威海卫战役(18945.2)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二、甲午中日战争 (三)结果: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二、甲午中日战争 (四)影响010203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04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一、三国干涉还辽 俄、法、德三国强迫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与俄国的扩张计划发生冲突,俄国向德、法两国建议采取一切手段逼迫日本向中国归还辽东半岛,得到响应。1895年4月23日,三国照会日本,要求放弃辽东半岛,并施加军事压力,日本无力对抗,被迫妥协,向清政府索要3000万两“赎辽费”,后归还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漫画《三国干涉还辽》二、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时局图》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瓜分中国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