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课标要求: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主要过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意义狭义:
广义:一、辛亥革命的概念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1911年的武昌起义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4年兴中会——1912年民国成立)二、背景——革命还是改良?VS君主立宪,保留清政府民主共和,推翻清政府二、背景——革命还是改良?列强清政府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20世纪初的中国与清政府 20世纪的头一个月,在八国联军炮口下逃往西安的慈禧宣布变法,由此开始了直到1911年,十多年的“自我挽救”,而清政府在不久前刚捕杀过维新人士,现在又说维新,颇具有粉刺意味。所以人们将其称之为假维新,但假维新中也有些真东西,比如发展工商业,近代教育,清政府没想到这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二、背景——革命还是改良?问题探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革命前做了哪些准备呢?(组织、思想、实践)VS晚清政府革命党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清政府腐败无能。
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社会政治背景:
经济和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条件:
军事基础:
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并深入湖北新军做工作二、背景——革命还是改良?二、背景——革命还是改良?徐锡麟秋瑾林觉民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憾矣!秋风秋雨愁煞人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幸福也。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1911年的武昌成为革命的首发成功地,这里又有怎样的偶然性呢?有利时机:首义成功革命高潮革命结局三、革命过程武昌篇:首义成功结果:建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武昌起义主力:湖北新军时间:1911年10月10日三、革命过程三、革命过程武昌首义——全国响应三、革命过程武昌首义——全国响应11月,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任都督,挂起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江苏就这样“和平光复”了。根据图片和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存在什么危机?南京篇:革命高潮三、革命过程武昌首义——全国响应——建立民国
①成立中华民国:
时间、首都、国旗、临时大总统
民国纪元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题2:阅读P64第二段内容并结合下列材料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体现了那些民主精神与法则?宪法有什么进步性?两大革命成果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四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五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六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1、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2、意义: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制度北京篇:革命结局三、革命过程武昌首义——全国响应——建立民国三、革命过程武昌首义——全国响应——建立民国——清帝退位——袁氏篡权第一步: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步: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
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为什么能篡权?袁世凯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革命阵营中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PK溥仪宣布退位
孙中山辞职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失败原因? 材料一:江苏巡抚程德全挑落府衙屋上几块瓦片,以示革命破旧,遂宣布江苏独立。
材料二:某日身穿中山装的革命党人偶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称:中华民国人是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当被告知他自己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大惊失色,连声道:“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材料三:“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 四、评价——成功还是失败组图一:赶跑了皇帝四、评价——成功还是失败现代化史观——政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项权利。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评价——成功还是失败组图2:迎来了春天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房六百多家,新增资产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其中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张謇的南通大生集团在1921年期间获利一千六百多万两。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史上是空前的。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现代化史观——经济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组图3:短暂的君主梦四、评价——成功还是失败袁世凯称帝:83天张勋拥戴溥仪复辟:12天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立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林伯渠现代化史观——思想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四、评价——成功还是失败推动社会生活习俗向平等、文明、健康方向变革现代化史观——社会习俗一夫多妻制民国时期的新式婚礼四、评价——成功还是失败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到了推动作用。 整体史观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只是倒了一个皇帝,割了一条辫子,革命是失败的。辛亥革命的另一面历史哈哈镜 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呢?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特殊环境中,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历史赋予它的使命是反帝反封建,完成了这一任务,革命就算成功。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阐述当初发动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为独立的中国,以屹然于世界。”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②未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③中国并未完全独立,仍被列强控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四、评价——成功还是失败成功说(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近代化) 失败说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政治)
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
③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外)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
⑤促进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社会生活)
对亚洲各国的反侵略斗争产生影响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②未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四、评价——成功还是失败为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 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1.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宣告中华民国建立
B. 标志清王朝统治结束
C. 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涎生D纸上练兵:2.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
A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 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A3.“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B4.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
C.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消息
D.西方列强发电支持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 D 章太炎:“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邹容《革命军》:“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基础知识:
兴中会: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基础、地点、性质、纲领、主要领导人、机关刊物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