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09 16:01:50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每年9月,鸿雁会陆续离开日渐寒冷的繁殖地.受冬季季风影响,鸿雁的繁殖地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
A. 寒潮 B. 洪涝 C. 台风 D. 滑坡
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 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 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 B. 台风来临,渔船进港避风 C.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 在室外时,到空旷的地方
2017年6月2号前后,我国台湾和福建发生特大暴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 ①洪涝???②地震????③泥石流???④滑坡???????⑤台风.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海南岛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 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C. 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 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C. 大陆性气候显著 D. 地形复杂多样
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统计资料,其中在西北地区发生频次较高的是(  )
A. 洪涝 B. 干旱 C. 台风 D. 寒潮
2018年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据此完成第1~2题。 当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
A. 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B. 滑坡发生时,近观震撼场景 C. 台风来临时,广告牌下避风 D. 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流量小 B. 含沙量大 C. 枯水期长 D. 无结冰期
该区域最不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寒潮 C. 泥石流 D. 春旱
读“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分布图”,回答12-13题 图中反映的气象灾害是(  )
A. 地震 B. 滑坡 C. 泥石流 D. 寒潮
中央气象台 2017 年 11 月 16 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三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秋裤预警地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寒潮来袭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 刮起强劲的西北风 B. 吹来湿润的东南风 C. 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D. 农田开始播种
“不穿秋裤则 die”的城市有
A. 哈尔滨 B. 北京 C. 上海 D. 拉萨
与图中秋裤分割线吻合的地理分界线是
①1 月 0℃等温线②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③人口地理界线④南方和北方分界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秋裤预警地图”反映我国
A. 冬季南北温差大 B. 气温从北向南递减 C. 夏季东西温差大 D. 气温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四川盆地却“不带走一条秋裤”,主要是因为其
A. 身居内陆 B. 海拔低 C. 四周环山 D. 多大风
洪水是因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等原因导致河湖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如图为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 1949-1989年)。读图,完成第17~19题。 洪水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是(  )
A. 降水多的地区每年都发洪水 B. 降水少的地区不会发洪水 C. 洪水多发区降水量大且集中 D. 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不会发洪水
??? 2016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受寒潮影响出现雨雪天气,读图的“雨雪天气分界线移动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四个城市.最迟受雨雪天气影响的是
A. 成都 B. 武汉 C. 杭州 D. 昆明
成都降雪比武汉更迟,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陆因素 D. 人为因素
二、综合题
读我国气象灾害图回答
(1)从气象灾害图判断,图例中A为___________路径,B为___________路径?
(2)在北方地区,干旱多发区分布的主要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发生的季节多为___________?
(3)图中G省没有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该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
(4)地震属于地质灾害,2017年12月19日在辽宁鞍山市海城市发生了4.4级地震,沈阳有明显震感,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下列自救错误的是(  )
A.教室内,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B.场馆内,就地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C.楼道内,远离窗户,坐电梯迅速离开
D.卧室中,可以在小开间的墙角躲避
读影响我国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影响我国的季风为______(冬、夏)季风,该季风的气流特点是_____________(温暖湿润、寒冷干燥);
(2)①为_____(西南、东南)季风,来自_________洋;
(3)图中季风活动不稳定,会导致______灾害;
(4)受该气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进入雨季南方比北方___(早、晚),河流汛期南方比北方___(长、短);

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每年9月,鸿雁会陆续离开日渐寒冷的繁殖地.受冬季季风影响,鸿雁的繁殖地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
A. 寒潮 B. 洪涝 C. 台风 D. 滑坡
【答案】A
【解析】图中鸿雁的繁殖地位于东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由于距离冬季的发源地近,极易发生寒潮天气. 故选:A.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要理解记忆.
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 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 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答案】C
【解析】甲图例是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乙图例为台风,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丙图例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长江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所以洪涝灾害频繁;丁图例为干旱;华北平原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黄河水量“入不敷出”,下游干流经常断流。 故选:C。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要理解记忆。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 B. 台风来临,渔船进港避风 C.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 在室外时,到空旷的地方
【答案】A
【解析】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乘电梯逃生,乘电梯会有被困在里面的危险,选项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台风来临,渔船马上进港避风,避免台风带来的危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当发生泥石流时,为了躲避泥石流带来的危害,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当地震发生时,在室外时,马上跑到空旷的地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的危害的现象和事件.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预防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2017年6月2号前后,我国台湾和福建发生特大暴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 ①洪涝???②地震????③泥石流???④滑坡???????⑤台风.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特大暴雨可能诱发洪涝灾害,我国台湾和福建地形多山地丘陵,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故选:A。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样性. 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
海南岛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 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C. 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 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答案】B
【解析】我国冬季风的发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势力较强,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但个别地区例外,如海南岛纬度低,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较远,再加上山岭的重重阻挡,几乎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故选:B. 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海南受寒潮影响小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C. 大陆性气候显著 D. 地形复杂多样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季风气候,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我国的季风气候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B对,ACD错。 故选B。
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统计资料,其中在西北地区发生频次较高的是(  )
A. 洪涝 B. 干旱 C. 台风 D. 寒潮
【答案】D
【解析】西北地区靠近寒潮的发源地,受寒潮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寒冷的寒潮加剧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严寒。 故选:D。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内蒙古高原位于北部边疆地区,东北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此题主要考查寒潮对我国的影响。
2018年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据此完成第1~2题。 当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
A. 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B. 滑坡发生时,近观震撼场景 C. 台风来临时,广告牌下避风 D. 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答案】D
【解析】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目前尚难以准确预报。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应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如果地震还未开始,但已听见地声或看见地光,应立即关闭煤气,浇灭火炉,切断电源,用最快的速度离开房屋,到户外空旷处躲避。地震时来不及撤离者,应尽快寻找空间狭小或有管道通过的地方如卫生间或墙角等躲藏,或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在地震过后迅速撤出时应注意保护头部,避开玻璃门窗、围墙、电线杆、大型广告牌等。在教室或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要冷静行动,听从指挥,震动会使门窗变形而自动关死,出逃时应打开出入口,确保人员迅速撤离。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立即停车。在山谷等特殊地段,应警惕山崩、滑坡等发生,遇到山崩、滑坡,要向与山崩、滑坡的垂直方向跑,尽快撤至安全地区。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压在塌房里,首先尽量除去压在身上的重物,并设法找到食物和水,千万不要大喊大叫,避免体力消耗过多。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设法让别人知道你的位置,及时获救。不要听信谣言,可用收音机收听广播,以获取准确信息。 故选:D。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进行逃生。 根据发生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常识分析后,选择正确的选项。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流量小 B. 含沙量大 C. 枯水期长 D. 无结冰期
该区域最不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寒潮 C. 泥石流 D. 春旱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河流。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从图中信息可知其纬度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无结冰期,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的灾害。从图中信息可知其纬度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而春旱出现在北方和华南、西南地区,尤其是华北严重;东部沿海山区易发生台风、泥石流,偶尔也有寒潮发生。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分布图”,回答12-13题 图中反映的气象灾害是(  )
A. 地震 B. 滑坡 C. 泥石流 D. 寒潮
【答案】D
【解析】寒潮和冬季风的发源地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读图可知,该自然灾害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应为寒潮;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 故选:D.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要理解记忆.
中央气象台 2017 年 11 月 16 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三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秋裤预警地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寒潮来袭期间,我国北方地区
A. 刮起强劲的西北风 B. 吹来湿润的东南风 C. 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D. 农田开始播种
“不穿秋裤则 die”的城市有
A. 哈尔滨 B. 北京 C. 上海 D. 拉萨
与图中秋裤分割线吻合的地理分界线是
①1 月 0℃等温线②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③人口地理界线④南方和北方分界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秋裤预警地图”反映我国
A. 冬季南北温差大 B. 气温从北向南递减 C. 夏季东西温差大 D. 气温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四川盆地却“不带走一条秋裤”,主要是因为其
A. 身居内陆 B. 海拔低 C. 四周环山 D. 多大风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由题意可知,寒潮来临的时间是在11月16日(在北半球,3月、4月、5月为春季,6月、7月、8月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为秋季,12月、1月、2月为冬季),此时正值北半球的深秋初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强劲的西北风,A对;湿润的东南风主要在夏季影响我国北方地区,B错;寒潮的大风会吹走雾霾,C错;冬季不是我国北方农田播种的季节,D错。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城市的位置。由秋裤预警地图可知,“不穿秋裤则die”指的是最低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在题目中的城市中,哈尔滨最低气温低于﹣10℃,A对,北京和拉萨最低气温低于﹣5℃,BD错;上海最低气温低于10℃,C错。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由“秋裤预警地图”可知,秋裤分割线大致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吻合,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致吻合,秦岭—淮河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①④对;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②错;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云南省腾冲到黑龙江省黑河一线,③错。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由“秋裤预警地图”可知,我国南部最低气温在10℃以上,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到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在﹣10℃以下,这说明我国冬季气温从南向北逐渐减低,南北温差大(最低气温相差20℃),A对,BCD错。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四川盆地气温比同纬度高的原因。由“秋裤预警地图”可知,我国四川盆地属于盆地地形,四周环山,尤其是北部高大的秦岭阻挡了冬季风南下,从而使得四川盆地气温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高,C对,ABD错。故选C。

洪水是因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等原因导致河湖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如图为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 1949-1989年)。读图,完成第17~19题。 洪水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是(  )
A. 降水多的地区每年都发洪水 B. 降水少的地区不会发洪水 C. 洪水多发区降水量大且集中 D. 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不会发洪水
【答案】C
【解析】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多发的灾害之一。 故选:C。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该题考查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地区,要理解记忆。
??? 2016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受寒潮影响出现雨雪天气,读图的“雨雪天气分界线移动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四个城市.最迟受雨雪天气影响的是
A. 成都 B. 武汉 C. 杭州 D. 昆明
成都降雪比武汉更迟,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陆因素 D. 人为因素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本题考查寒潮带来的雨雪天气对我国省区的影响,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寒潮来自我国北方地区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自北向南推进,依据“雨雪天气分界线移动图”,读图分析可知,出现雨雪天气最早的是武汉,其次是成都和杭州,最迟受雨雪天气影响的是昆明。故选D。
本题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读图分析可知,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脉对南下的寒潮有阻挡作用,所以冬季气温较高,降雪较迟;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地形对南下的寒潮毫无阻挡,冬季气温较低,降雪较早。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综合题
读我国气象灾害图回答
(1)从气象灾害图判断,图例中A为___________路径,B为___________路径?
(2)在北方地区,干旱多发区分布的主要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发生的季节多为___________?
(3)图中G省没有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该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
(4)地震属于地质灾害,2017年12月19日在辽宁鞍山市海城市发生了4.4级地震,沈阳有明显震感,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下列自救错误的是(  )
A.教室内,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B.场馆内,就地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C.楼道内,远离窗户,坐电梯迅速离开
D.卧室中,可以在小开间的墙角躲避
【答案】(1)寒潮 ?台风
(2)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春季
(3)拉萨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从气象灾害图判断,图例中A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为寒潮路径,B来自东部的太平洋,为台风路径?
(2)依据位置,读图分析可知,在北方地区,干旱多发区分布的主要地形区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其发生的季节多为春季,降水少,气候干旱?
(3)依据省区轮廓,读图可得,图中G西藏自治区没有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其行政中心是拉萨?
(4)当地震来临时,自救措施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底下,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教室内,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场馆内,就地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卧室中,可以在小开间的墙角躲避;楼道内,远离窗户,一定不能坐电梯迅速离开,防止断电被困等。综上所述,故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读影响我国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影响我国的季风为______(冬、夏)季风,该季风的气流特点是_____________(温暖湿润、寒冷干燥);
(2)①为_____(西南、东南)季风,来自_________洋;
(3)图中季风活动不稳定,会导致______灾害;
(4)受该气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进入雨季南方比北方___(早、晚),河流汛期南方比北方___(长、短);
【答案】(1)夏温暖湿润
(2)东南季风太平洋
(3)旱涝灾害
(4)早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气候和自然灾害。
(1)读图可知,吹的偏南风即夏季风,所以该季节为夏季,该季风的气流特点是温暖湿润。故填夏、温暖湿润。
(2)读图可知①从东南方向吹来,所以①为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故填东南、太平。
(3)图中为夏季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夏季风来得早,退的晚,风力强,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留下讥讽来得晚,退的早,风力弱,容易引发旱灾。所以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会导致旱涝灾害。
(4)夏季风向从我国南方地区登陆,逐渐向北推移,夏季风增温增湿,所以受该气流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进入雨季南方比北方早,河流汛期南方比北方长。故填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