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课后篇一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飞禽(qín) 炽热(chì)
醇酒(chún) 雕琢(zhuó)
B.酣畅(hān) 真挚(zhì)
闺阁(rùn) 阴蔽(yīn)
C.摧残(cuī) 晨曦(xī)
摈弃(bìn) 露怯(lù)
D.馥郁(fù) 霓红(ní)
倦怠(dài) 蔚蓝(wèi)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②抬头望处,已是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霞蔚云蒸,颇为壮观。
③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④“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⑤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⑥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西班牙人民发起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诗人鼓动劳动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力量,起来改变自己的奴隶处境。
B.在印度设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旨在加强中印两国出版领域务实合作,编辑出版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图书,提高印度各界对中国的了解。
C.《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海军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实力,获得高达36.5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票房。
D.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在访谈中,这位艺术大师提到了自己的母亲,他动情地说:“家慈经常告诫我和弟弟妹妹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B.老王生病,小李买了些东西去看望,老王说:“怎么还买东西啊?受之有愧,却之不恭,我只好笑纳了。”
C.他在征稿启事中接着写道:“恳请小区居民帮助我们,为办好《小区直通车》尽一点绵薄之力。”
D.小张刚到外地工作,有一天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小张对同事说:“先父要我多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请多多指教。”
5.下列选项中,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阳光下,周围的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地洒下来。?
A.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格外清新爽快。
B.成群的灰雀不时像一片乌云似的从玉米地里腾空而起,又像冰雹似的纷纷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百灵鸟在割过的草地上空低飞盘旋。
C.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D.河面足有一里多宽。浪涛一个跟着一个,雪崩似的重叠起来,卷起巨大的旋涡,狂怒地冲击着堤岸,发出“哇哇”的响声。
6.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卢梭的墓志铭是:“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人为其写一则墓志铭:
蔺相如、高尔基、屈原、鲁迅。(每则不超过20字)
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不超过25字。
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两个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非其他民族所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
核心观点是:?
?
二、课内阅读
阅读雪莱的《致云雀》,完成8~10题。
8.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第1节表达了诗人对于云雀这种鸟的特殊的喜爱,他将云雀看作一般的家禽。
B.“地平线下的太阳”象征着光明,而云雀冲上它沐浴着阳光飞行,证明了云雀有一种勇敢的精神和渴望光明的精神。
C.最后两节,高度赞扬了云雀的“歌声”,云雀的欢欣和谐及炽热的激情也会传递给真心的倾听者。
D.《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9.在诗歌的第8~12节,诗人是如何歌颂云雀的?
10.最后一节,揭示了本诗怎样的主旨?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8分 实际得分: 分?
一、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9分)
游 子 谣
戴望舒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游子的家园呢? 篱门是蜘蛛的家,土墙是薜荔的家,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
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清丽的小旅伴是甜蜜的家园,
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
唔,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1.下列是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节写游子乡愁的触发:海上微风乍起,碧海像“青色的蔷薇”。游子触景生情,想起了家园。
B.第三节写“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处境如此艰险,自然顾不得家园,只得“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C.本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种循环,从而细微地展现了游子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坚强的意志,又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情绪波澜。
D.这首诗发表时戴望舒正处在苦闷彷徨中: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人生探求,另一方面又有着无法摆脱的茫然若失、怅惘疲惫的情绪。这些复杂的情怀在这首诗中便有所流露。
2.诗人在第二节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9分)
祖 国 土
(俄罗斯)阿赫玛托娃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是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认为祖国土就像“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它影响了美观,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把祖国土“践踏蹂躏,磨成齑粉”,从而表明诗人想要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B.诗人用“不拘礼节”来表明自己已经和土地融为一体,土地已是自己的一部分,一切礼节反而是疏远的表现,这样写更能体现作者对土地的亲切感。
C.最后两句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是对祖国土的理性的思索与透彻认识,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的爱国之情。
D.在诗人看来,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依靠,哪怕祖国再怎么贫穷落后,再怎么遭灾受难,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4.明明是在抒发自己对“祖国土”的热爱之情,而诗篇却用大量诗行写“祖国土”普通与卑微,为什么这样写?(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 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 ,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城市管理者, 。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既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不仅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既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不仅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众目昭彰 乘虚而入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众目睽睽 乘其不备 当仁不让 推己及人
C.众目昭彰 乘虚而入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众目睽睽 乘其不备 当仁不让 以己度人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8.某中学将于2019年1月25日举行2016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5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9年1月25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16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班班委会
2019年1月17日
9.下列是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课后篇一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飞禽(qín) 炽热(chì)
醇酒(chún) 雕琢(zhuó)
B.酣畅(hān) 真挚(zhì)
闺阁(rùn) 阴蔽(yīn)
C.摧残(cuī) 晨曦(xī)
摈弃(bìn) 露怯(lù)
D.馥郁(fù) 霓红(ní)
倦怠(dài) 蔚蓝(wèi)
答案A
解析B项,“闺”应读“guī”,“阴”应为“荫”;C项,“露”应读“lòu”;D项,“红”应为“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②抬头望处,已是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霞蔚云蒸,颇为壮观。
③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④“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⑤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⑥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①对象错误,“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酣畅淋漓”适用于人,本处应为“淋漓尽致”。③望文生义,“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这里误以为真正的瓜田和李下。⑥望文生义,“拍案而起”,一拍桌子愤然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也形容对反动势力不屈服。与句子中“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的语境不符,应为“拍案叫绝”。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西班牙人民发起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诗人鼓动劳动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力量,起来改变自己的奴隶处境。
B.在印度设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旨在加强中印两国出版领域务实合作,编辑出版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图书,提高印度各界对中国的了解。
C.《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海军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实力,获得高达36.5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票房。
D.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提高”与“了解”不搭配,可以把“提高”改为“增进”。C项,不合逻辑,“高达”应该是具体的数字,去掉“以上”。D项,句式杂糅,“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去掉“原因”或者“造成的”。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在访谈中,这位艺术大师提到了自己的母亲,他动情地说:“家慈经常告诫我和弟弟妹妹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B.老王生病,小李买了些东西去看望,老王说:“怎么还买东西啊?受之有愧,却之不恭,我只好笑纳了。”
C.他在征稿启事中接着写道:“恳请小区居民帮助我们,为办好《小区直通车》尽一点绵薄之力。”
D.小张刚到外地工作,有一天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小张对同事说:“先父要我多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请多多指教。”
答案A
解析B项,请别人或对方“笑纳”。C项,“绵薄之力”谦指尽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努力去帮助别人。D项,“先父”多用于称呼自己的过世的父亲。“先”,敬辞,用于称死去的人。
5.下列选项中,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阳光下,周围的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地洒下来。?
A.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格外清新爽快。
B.成群的灰雀不时像一片乌云似的从玉米地里腾空而起,又像冰雹似的纷纷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百灵鸟在割过的草地上空低飞盘旋。
C.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D.河面足有一里多宽。浪涛一个跟着一个,雪崩似的重叠起来,卷起巨大的旋涡,狂怒地冲击着堤岸,发出“哇哇”的响声。
答案A
解析语段文字描写暮春景色,基调欢快喜悦,清新浪漫。B、C两项情感抑郁、惆怅;D项情感激昂、愤怒。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基调与之相符。
6.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卢梭的墓志铭是:“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人为其写一则墓志铭:
蔺相如、高尔基、屈原、鲁迅。(每则不超过20字)
答案示例蔺相如:智勇双全,千古一贤。
高尔基:消逝的作家,人类不朽的战士。
屈原: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
鲁迅:以笔为枪,绝不休战。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题目。要求写“墓志铭”。注意结合题干中的介绍,从内容看要有“悼念性”“对死者一生的评价”,从特征看要有“概括性”“独创性”,撰写时符合这几点即可。
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不超过25字。
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两个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非其他民族所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
核心观点是:?
?
参考答案社会提升依靠胆识非凡、人格卓越的少数人。
二、课内阅读
阅读雪莱的《致云雀》,完成8~10题。
8.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第1节表达了诗人对于云雀这种鸟的特殊的喜爱,他将云雀看作一般的家禽。
B.“地平线下的太阳”象征着光明,而云雀冲上它沐浴着阳光飞行,证明了云雀有一种勇敢的精神和渴望光明的精神。
C.最后两节,高度赞扬了云雀的“歌声”,云雀的欢欣和谐及炽热的激情也会传递给真心的倾听者。
D.《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答案A
解析“将云雀看作一般的家禽”有误,“你似乎从不是飞禽”表明诗人并不将云雀看作一般的家禽。
9.在诗歌的第8~12节,诗人是如何歌颂云雀的?
参考答案第8~12节,作者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等,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修辞和意象两个角度进行思考,诗人采用了“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等意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歌颂了云雀的美丽。
10.最后一节,揭示了本诗怎样的主旨?
参考答案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8分 实际得分: 分?
一、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9分)
游 子 谣
戴望舒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游子的家园呢? 篱门是蜘蛛的家,土墙是薜荔的家,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
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清丽的小旅伴是甜蜜的家园,
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
唔,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1.下列是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节写游子乡愁的触发:海上微风乍起,碧海像“青色的蔷薇”。游子触景生情,想起了家园。
B.第三节写“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处境如此艰险,自然顾不得家园,只得“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C.本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种循环,从而细微地展现了游子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坚强的意志,又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情绪波澜。
D.这首诗发表时戴望舒正处在苦闷彷徨中: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人生探求,另一方面又有着无法摆脱的茫然若失、怅惘疲惫的情绪。这些复杂的情怀在这首诗中便有所流露。
答案B
解析B项,第三节并没有否定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而是愁上加愁。
2.诗人在第二节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①游子无家,就连乡愁也没有着落;②游子思家而无归期的深深叹惋;③游子对家园花自开自落的无奈和伤感的情绪。
解析诗人吟唱蜘蛛等各有其家,实际指自己的家园正在荒芜,从而巧妙回答上文设问,游子无家,就连乡愁也没有着落。通过对比,表现出游子思家而无归期的深深叹惋。家园的荒芜,与自身处于“鲸鱼海蟒间”的险境相呼应,表达了游子对家园花自开自落的无奈和伤感的情绪。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9分)
祖 国 土
(俄罗斯)阿赫玛托娃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是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认为祖国土就像“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它影响了美观,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把祖国土“践踏蹂躏,磨成齑粉”,从而表明诗人想要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B.诗人用“不拘礼节”来表明自己已经和土地融为一体,土地已是自己的一部分,一切礼节反而是疏远的表现,这样写更能体现作者对土地的亲切感。
C.最后两句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是对祖国土的理性的思索与透彻认识,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的爱国之情。
D.在诗人看来,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依靠,哪怕祖国再怎么贫穷落后,再怎么遭灾受难,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答案A
解析A项,“从而表明诗人想要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分析有误,本诗表达的是爱国情怀。
4.明明是在抒发自己对“祖国土”的热爱之情,而诗篇却用大量诗行写“祖国土”普通与卑微,为什么这样写?(6分)
参考答案开篇用大量诗行渲染了一种氛围,“祖国土”普通而又卑微,含蓄委婉地写出了祖国土的命运。而只有强化这种情感体验,才能使最后两行的抒情有所依托,在背景的反差中达到高潮。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开始是一种抑的写法。先写它的普通与卑微,再写出对祖国土的热爱,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 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 ,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城市管理者, 。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既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不仅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既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不仅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答案D
解析从语境看,“阻止”的是事情,而不是具体事物,排除B、C两项;从搭配看,“保障”应与“安全”搭配;从逻辑关系看,用递进关系表述更恰当。故排除A项,选择D项。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众目昭彰 乘虚而入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众目睽睽 乘其不备 当仁不让 推己及人
C.众目昭彰 乘虚而入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众目睽睽 乘其不备 当仁不让 以己度人
答案A
解析①众目睽睽:形容在众人注视之下。众目昭彰: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结合“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为人诟病”分析,应选用“众目昭彰”。②乘虚而入:趁着对方空虚或疏于防范时进入。乘其不备:趁着别人没有防备时去袭击或侵害。结合“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分析,应选用“乘虚而入”。③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说不允许推辞。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勇于承担,不推诿,不辞让。结合“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城市管理者……”分析,选用“义不容辞”较恰当。④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以己度人:根据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结合“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分析,选用“推己及人”较恰当。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多处语病:“去向、来源”语序不当,排除A、C两项;“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搭配不当,逻辑关系紊乱,排除D项。
8.某中学将于2019年1月25日举行2016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5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9年1月25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16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班班委会
2019年1月17日
参考答案(1)“家父家母”改为“您”;(2)“实属是”,删去“实属”或删去“是”(重复);(3)“惠赠”改为“敬赠”;(4)“抽出时间拨冗”,删去“抽出时间”或删去“拨冗”(重复);(5)“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家父家母”,谦称自己的父母,语境是所有学生的父母,改为“您”。“实属”中的“属”在文言文中就等于“是”,表意重复。“惠赠”,称人赠予的敬辞,改为“敬赠”。“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与“抽出时间”重复。“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改为“深表感激”。
9.下列是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参考答案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临时应急救治,报告领导,请求医疗救援。领导知情后,一方面向上级报告,同时到现场指挥应急工作。领导到达现场后,落实医疗救援情况,同时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是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在事故发生后,应先启动应急预案,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处理,即临时应急救治,报告领导,请求医疗救援。然后领导知情后,一方面向上级报告,同时到现场指挥应急工作。最后领导到达现场后,落实医疗救援情况,同时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
课件21张PPT。2 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1952年开始发表诗作。代表作有《慈航》《划呀,划呀,父亲们!》等。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代表作有《西风颂》《致云雀》等。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作于1962年。当时王昌耀在青海生活一段时间。峨日朵雪峰在青海和甘肃交界的峨堡附近,青海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在峨日朵雪峰的西南方向。这首诗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
《致云雀》: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抒 情 诗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 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2.写对字形 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3.掌握词语
(1)雕琢:指过分地修饰(文字);雕刻(玉石)。
(2)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3)摈弃:抛弃。
(4)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4.成语辨析
霞蔚云蒸·五彩缤纷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用峨日朵雪峰落日和岩壁上的蜘蛛等审美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描绘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一】理解重要句子
1.《峨日朵雪峰之侧》起句是“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这个诗句中“此刻”和“仅”两个词语读起来特别有韵味。你能从中读出哪些韵味呢?
点拨:①这个高度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②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③暗示着“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
2.“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点拨:“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3.《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点拨:“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二】分析诗歌形象
4.《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
点拨:①诗歌第一节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第二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诗人也由此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②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5.如何理解《致云雀》一诗中“云雀”这一形象?
点拨: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受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绪去超越感伤。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三】赏析诗歌技巧
6.《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
点拨: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②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四】把握思想情感
7.观照诗人境况,联系时代背景,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内容主旨的理解。
点拨:①诗人王昌耀1950年参军,曾参加战斗,负伤致残,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被定为“右派”。②受“大跃进”思想影响,60年代初我们国家存在一种狂热、迷乱、肤浅、喧嚣的精神风貌,那种对理想追求的热情和热爱往往遭到拒绝。诗人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凭着一份清醒和理智,开始打量和思考时代与现实。③“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观中摆脱出来,只能有“滑坡”的下场。虽然仍旧“一派嚣鸣”和一片“喊杀声”,但这是“自上而下”,是“滑坡”,是“远去”,是时代归于冷寂和沉闷以及随之而来的清醒和理智之前的“绝响”。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④“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诗人昌耀并没有与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站稳了自己的高度。⑤“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彰显诗人精神空间的不是“雄鹰或雪豹”而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尽管“蜘蛛”如同诗人一样渺小,却是精神高度的坚守者,这正是诗人坚定理想追求、绝不随波逐流的呐喊。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诗中的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诗人。那么,你认为云雀的代表意义有哪些?
点拨:观点1:云雀代表诗人自己。诗人与云雀一样是渴望光明、正义、美好的,而云雀的鸣叫就像是诗人所写的作品一样,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
观点2:云雀代表的是一种平等的制度。诗人写这篇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诗人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浪漫主义手法
浪漫主义着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表现客观现实,抒发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比如《致云雀》一诗中,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迁移练笔 请以“梦想”开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梦想在一片清幽的竹林里,品青茗、赏竹韵,用古琴奏一曲《高山流水》,学嵇康弹一支《广陵散》而后听蝉鸣、莺唱;梦想乘一叶扁舟,于江南水乡的小路旁,那里的女子吴侬软语、曼妙罗裳;梦想化作月亮的清辉,投下几点斑驳,流入李白的酒壶,大笔如椽,一挥就是半个盛唐;梦想变作翱翔九天的鲲鹏,与庄周一道于九霄之上,感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