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课件(30张PPT)+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课件(30张PPT)+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9 20:50:13

文档简介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课后篇一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幼稚(zhì)       靶子(bǎ)
莫名其妙 量体裁衣
B.蹩脚(pié) 庸俗(yōng)
状腔作势 对牛弹琴
C.檄文(xí) 瘪三(biē)
言之无物 枯躁无味
D.乳臭(chòu) 胆怯(qiè)
祸国殃民 壹贰叁肆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航天技术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冷门专业,不仅因为它枯燥无味,而且学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它需要有强大的理科思维以及构建模型的能力。
②其实,依我看,拖延根本不是什么“症”,而是一种逐渐养成的坏习惯,坏习惯根深蒂固,就形成了愚性,即顽劣的本性。
③生活中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莫名其妙,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④席勒的创作诞生于传统与现代分裂、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展览中的160幅水彩画和素描,展现了他以生命孤寂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以及与装腔作势的社会观念的冲突。
⑤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⑥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越来越火,加在各个学员身上的谣言也开始风生水起横行网络,对此节目组表示将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种高于天的理想,          ,          ,          ,          ;这种崇高的理想,           ,          ,          ,          ,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①领导红军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②不怕流血牺牲
③能够在万分复杂的形势中制定正确的战略
④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无所畏惧
⑤使得广大红军
⑥勇往直前,前赴后继
⑦能够以洞若观火的眼光审时度势
⑧在面对强大而凶恶的敌人时
A.⑤⑦⑥④⑧②③① B.④⑧②③①⑤⑦⑥
C.④②⑥③①⑧⑦⑤ D.④⑦③①⑤⑧②⑥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那年高考刚结束,一外地老师就发来微信:向您垂询一下,您觉得全国卷第21题考的是逻辑问题还是语言准确?
B.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借光,借光!”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C.吴阳要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入,吴阳说:“我不能久坐,半小时后我还有事,恐怕要失陪了。”
D.真是抱歉,家弟放学时边走边踢球,不小心打坏了您的车灯,请您原谅,我一定照价赔偿,并教育他不要在路上踢球。
5.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骈文、碑帖、宗教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如:山寺月中寻桂子,稻花香里说丰年。虽出自不同诗句,但对仗工整,仄起平落,俨然天成。此乃集句对之上品。试据其特点,完成下面集句联。(任选两小题)
①风定花犹落,         ?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6.《反对党八股》适时恰当地运用谚语、歇后语、成语和俗语,为文章增色不少。请从下面这些熟语中选择一个,学习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看法。(不超过60字)
备选熟语:①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②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二、课内阅读
阅读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节选部分,完成7~9题。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7.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这个歇后语用在这里比喻有些同志写的又长又空洞的文章,这比直接说“又长又空洞”要生动形象得多。
B.作者对党八股“又臭又长”的毛病是深恶痛绝的,用“可是怎么敢看呢?”这一反问句式表达出了强烈的厌恶语气。
C.选文运用了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分项列举法等论证方法,使人一目了然,得其要领,避免了呆板的抽象说理。
D.这段文字先摆现象,运用比喻,使用引证,阐发自己的主张,即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正面说“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反面说“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8.作者用《资本论》的例子要证明什么观点?达到了什么论证效果?
9.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层次。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8分 实际得分:   分?
一、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马克思说:“人双重地存在着:从主体上说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这就是说,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物”,存在于自然之中。作为一种自然存在,隶属自然的本性规定了人如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这是人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作为一种自为存在,人的活动总是灌注着一种内在的渴望、憧憬,即要求在创造性活动中,通过自我意识,把自身从自在的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这是人的存在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梁漱溟的“人禽之辨,前者形为心役,后者心为形役而已”的议题,同样也暗含着对人的两重性存在的肯定。“形为心役”,一方面肯定了“心”这种精神内驱力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形”与“心”、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不是分裂的,而是相互依存、同生共存的。正是因为两重生命的共在,人才能在生产自身、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人独有的身心不二、体魂合一的存在方式。
但进一步看,人的两重化生命存在对人的意义并非等量齐观。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在内在的精神世界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进而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人之为人的独特性。赫舍尔直言:“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他总是牵涉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人所固有的。”面对现代人的沉溺于物欲,皮兰德洛的“我为什么不是我自己?”以反问句式和更强烈的指向,说明了精神生命、意义生命是人的生命的重要内容。诸多论述共同表明,能将人和一般动物区分开来的,不是人的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而是人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其中,对意义的追问和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独有的内容。这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最高意义上的精神权威,是人独有的最高之境,也是人的本性的重要方面。它使人立于自然而又能超越自然,受制于肉体生命而又能超越肉体生命的局限,成为一种超越之物,一种“超自然的自然体”“超生命的生命体”。
总之,人既不是纯粹的物质存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存在,而是具有精神意味、意义向往的物质存在和在自然界中的精神存在。
(摘编自李丽《文化困境及其超越》,人民出版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克思认为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文中对此的表述为自然存在和自为存在。
B.为了能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人类不得不把自身从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
C.人的两重生命存在同生共存,但就对人的意义而言,精神存在显得更重要。
D.是否存在对意义的追问、对真善美的向往,是区分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关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通过引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为文章观点的具体阐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B.梁漱溟的话,与马克思论述的重点和角度不同,但也认可人的两重性存在。
C.赫舍尔和皮兰德洛的话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性。
D.文章第三自然段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简明扼要地申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要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需先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然后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
B.相较于创造自身的人生价值,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追求显得低级而缺乏意义。
C.动物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状态缺乏清醒的认识,更不会思考何为有意义的生活。
D.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使人立于并超越自然。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9分)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4.对上面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读却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浏亮。
B.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将“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对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5.自古吟秋多抒发凄凉、寂寞之情,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否也是如此?请简要说明。(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作为对联大家族中的一个门类,(     ),2005年,春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好的春联读来总是让人有唇齿生香之感,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春联印刷精美,甚至都不必特意去买,街头巷尾就有不少免费送的。那些春联看上去闪闪发光,却     ,毫无特色。用机器印制出来的,到底不如带有墨香味儿的春联有看头。每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一些老者总要写若干春联以应各方。就春联书写者的体会而言,在      之下落笔挥毫,会有一种情绪高涨的心理感受,尤其是看到好的对联,或书写自咏春联,那真是喜上眉梢,纵横驰骋,      ,神来之笔常见。这种时候写出来的春联,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这种场合,书者酣畅淋漓,尽兴挥洒;观者则眼随笔走,如饮佳酿。写得过瘾,看着也过瘾,都是一种艺术享受。?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春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B.春联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春联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春联历史悠久,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春联
B.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印刷精美的春联
C.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印刷精美的春联
D.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春联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大同小异  众目睽睽  得心应手
B.千篇一律  光天化日  游刃有余
C.大同小异  光天化日  游刃有余
D.千篇一律  众目睽睽  得心应手
9.下面是一则通告的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通  告
2018年4月7日~8日,我市将举办首届国际商务文化节。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我市城区部分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现宣布如下:
4月8日晚,市行政中心广场将举行首届国际商务文化节文艺晚会。从17:00~23:00对德天路、新城路、龙峡山路西段实行交通管制,无通行证的车辆切莫通行。前来观看晚会的群众必须将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在指定地点。
交通管制措施如有变动,以现场交通警察指挥或者设置交通标志明示为准。
因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不便,敝交警支队深表不安,希望市民给予支持、配合与谅解。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2018年4月2日
10.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苔》,在沉寂了三百年之后的今天突然刷爆了朋友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其中必定有来龙去脉,以下是某网友的一条推断。
网友推断:经典就是经典,即使沉睡百年,也会一朝醒来。
据此,你又有怎样的推断呢?请写出两条,要求合乎逻辑,每条不超过40字。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课后篇一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幼稚(zhì)       靶子(bǎ)
莫名其妙 量体裁衣
B.蹩脚(pié) 庸俗(yōng)
状腔作势 对牛弹琴
C.檄文(xí) 瘪三(biē)
言之无物 枯躁无味
D.乳臭(chòu) 胆怯(qiè)
祸国殃民 壹贰叁肆
答案A
解析B项,“蹩”应读“bié”,“状”应为“装”;C项,“躁”应为“燥”;D项,“臭”应读“xi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航天技术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冷门专业,不仅因为它枯燥无味,而且学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它需要有强大的理科思维以及构建模型的能力。
②其实,依我看,拖延根本不是什么“症”,而是一种逐渐养成的坏习惯,坏习惯根深蒂固,就形成了愚性,即顽劣的本性。
③生活中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莫名其妙,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④席勒的创作诞生于传统与现代分裂、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展览中的160幅水彩画和素描,展现了他以生命孤寂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以及与装腔作势的社会观念的冲突。
⑤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⑥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越来越火,加在各个学员身上的谣言也开始风生水起横行网络,对此节目组表示将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③“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不合语境,可改为“束手无策”。⑤“生吞活剥”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经验、理论等;此处用来表示对于意见的接受用词不当。⑥“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属于褒贬失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种高于天的理想,          ,          ,          ,          ;这种崇高的理想,           ,          ,          ,          ,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①领导红军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②不怕流血牺牲
③能够在万分复杂的形势中制定正确的战略
④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无所畏惧
⑤使得广大红军
⑥勇往直前,前赴后继
⑦能够以洞若观火的眼光审时度势
⑧在面对强大而凶恶的敌人时
A.⑤⑦⑥④⑧②③① B.④⑧②③①⑤⑦⑥
C.④②⑥③①⑧⑦⑤ D.④⑦③①⑤⑧②⑥
答案D
解析先说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制定战略,故先选④⑦③①;再说红军怎样战胜重重困难,故选⑤⑧②⑥。再者分号前的横线处应填“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和“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遥相呼应,由此也可以排除前三项。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那年高考刚结束,一外地老师就发来微信:向您垂询一下,您觉得全国卷第21题考的是逻辑问题还是语言准确?
B.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借光,借光!”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C.吴阳要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入,吴阳说:“我不能久坐,半小时后我还有事,恐怕要失陪了。”
D.真是抱歉,家弟放学时边走边踢球,不小心打坏了您的车灯,请您原谅,我一定照价赔偿,并教育他不要在路上踢球。
答案B
解析A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句中应改为“请教”。B项,借光:用作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客气话。使用正确。C项,失陪:客套话,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多指中途先走。“失陪”一词本身使用没问题,但学生吴阳本是去向导师请教的,反而搞得像是导师耽误他的时间似的,这就很不得体。D项,家:用于对人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家人,如家兄、家父。句中应改为“舍弟”。舍:谦辞,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如舍侄、舍弟。
5.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骈文、碑帖、宗教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如:山寺月中寻桂子,稻花香里说丰年。虽出自不同诗句,但对仗工整,仄起平落,俨然天成。此乃集句对之上品。试据其特点,完成下面集句联。(任选两小题)
①风定花犹落,         ?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答案示例①鸟鸣山更幽。②与尔同销万古愁。③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不管集一人之句,还是集两人甚至多人句,必须含意深刻,思想贯通,对仗合理,浑然天成。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对仗工整也不能叫对联。
6.《反对党八股》适时恰当地运用谚语、歇后语、成语和俗语,为文章增色不少。请从下面这些熟语中选择一个,学习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看法。(不超过60字)
备选熟语:①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②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参考答案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一向务实,言简意赅,他在很多场合都表达了对一些干部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的讲话风格的不满。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话题,要善于联系现实。
二、课内阅读
阅读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节选部分,完成7~9题。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7.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这个歇后语用在这里比喻有些同志写的又长又空洞的文章,这比直接说“又长又空洞”要生动形象得多。
B.作者对党八股“又臭又长”的毛病是深恶痛绝的,用“可是怎么敢看呢?”这一反问句式表达出了强烈的厌恶语气。
C.选文运用了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分项列举法等论证方法,使人一目了然,得其要领,避免了呆板的抽象说理。
D.这段文字先摆现象,运用比喻,使用引证,阐发自己的主张,即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正面说“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反面说“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答案C
解析选文中没有运用分项列举法,分项列举法是在全文中运用的,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8.作者用《资本论》的例子要证明什么观点?达到了什么论证效果?
参考答案①作者用《资本论》的例子证明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不能盲目追求文章形式上的短,文章的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的观点。②文章在批评了长而空的文章不好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要写短小精粹的文章。但是也要避免出现另一种倾向——盲目追求形式上的短。作者用这个例子扣住分论点强调了文章形式上的长短一定要服从内容上的需要,突出了文章内容的重要性,这样就使论证始终围绕反对空洞,提倡有内容这个中心话题。论证严密,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9.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层次。
参考答案共分四层:第一层从开头到“……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第二层从“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到“……可是怎么敢看呢?”第三层从“长而空不好……”到“……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第四层从“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到本段结束。第一层:提出分论点。第二层:批评了长而空的文章,指出其危害,从反面指出了写短小精粹文章的必要性。第三层:批评了短而空的文章,同时强调文章的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第四层:正面指出目前我们要反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和演说。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8分 实际得分:   分?
一、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马克思说:“人双重地存在着:从主体上说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这就是说,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物”,存在于自然之中。作为一种自然存在,隶属自然的本性规定了人如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这是人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作为一种自为存在,人的活动总是灌注着一种内在的渴望、憧憬,即要求在创造性活动中,通过自我意识,把自身从自在的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这是人的存在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梁漱溟的“人禽之辨,前者形为心役,后者心为形役而已”的议题,同样也暗含着对人的两重性存在的肯定。“形为心役”,一方面肯定了“心”这种精神内驱力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形”与“心”、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不是分裂的,而是相互依存、同生共存的。正是因为两重生命的共在,人才能在生产自身、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人独有的身心不二、体魂合一的存在方式。
但进一步看,人的两重化生命存在对人的意义并非等量齐观。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在内在的精神世界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进而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人之为人的独特性。赫舍尔直言:“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他总是牵涉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人所固有的。”面对现代人的沉溺于物欲,皮兰德洛的“我为什么不是我自己?”以反问句式和更强烈的指向,说明了精神生命、意义生命是人的生命的重要内容。诸多论述共同表明,能将人和一般动物区分开来的,不是人的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而是人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其中,对意义的追问和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独有的内容。这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最高意义上的精神权威,是人独有的最高之境,也是人的本性的重要方面。它使人立于自然而又能超越自然,受制于肉体生命而又能超越肉体生命的局限,成为一种超越之物,一种“超自然的自然体”“超生命的生命体”。
总之,人既不是纯粹的物质存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存在,而是具有精神意味、意义向往的物质存在和在自然界中的精神存在。
(摘编自李丽《文化困境及其超越》,人民出版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克思认为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文中对此的表述为自然存在和自为存在。
B.为了能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人类不得不把自身从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
C.人的两重生命存在同生共存,但就对人的意义而言,精神存在显得更重要。
D.是否存在对意义的追问、对真善美的向往,是区分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关键。
答案B
解析B项,“人类不得不把自身从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错误,人类为了能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是人“一种内在的渴望、憧憬”,是人的“自我意识”。“不得不”体现的却是人“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通过引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为文章观点的具体阐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B.梁漱溟的话,与马克思论述的重点和角度不同,但也认可人的两重性存在。
C.赫舍尔和皮兰德洛的话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性。
D.文章第三自然段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简明扼要地申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案C
解析C项,“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性”错误,依据文本,皮兰德洛是用反问的句式从正面论证,更加肯定、强调“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性”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要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需先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然后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
B.相较于创造自身的人生价值,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追求显得低级而缺乏意义。
C.动物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状态缺乏清醒的认识,更不会思考何为有意义的生活。
D.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使人立于并超越自然。
答案D
解析A项,“需先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然后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错误,原文“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正是因为两重生命的共在,人才能在生产自身、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人独有的身心不二、体魂合一的存在方式。”强调“共生、共存”是人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说要先追求“物质”然后再追求“精神”。B项,“缺乏意义”错误。原文“正是因为两重生命的共在,人才能在生产自身、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人独有的身心不二、体魂合一的存在方式”,承认人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合理性、必要性,并没有认为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追求是低级的;同时,“但进一步看,人的两重化生命存在对人的意义并非等量齐观”的观点也表明,虽然人的两重化生命存在对人的意义有差别,但有差别并不等同于缺乏意义。C项,“缺乏清醒的认识,更不会思考何为有意义的生活”错误。“人和一般动物区分开来”这意味着人固然不是一般的动物,但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是“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特殊动物,而人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状态是有认识的,人会思考何为有意义的生活。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9分)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4.对上面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读却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浏亮。
B.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将“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对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答案B
解析上阕以“黄花”为喻表现战斗者的喜悦之情,下阕以“秋风”为喻,赞美蓬勃发展的工农革命运动,表现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自古吟秋多抒发凄凉、寂寞之情,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否也是如此?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不是。这首词虽然写的也是肃杀的秋景,但表现的是乐观豪放之情,对革命充满必胜之情。
解析全诗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作为对联大家族中的一个门类,(     ),2005年,春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好的春联读来总是让人有唇齿生香之感,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春联印刷精美,甚至都不必特意去买,街头巷尾就有不少免费送的。那些春联看上去闪闪发光,却     ,毫无特色。用机器印制出来的,到底不如带有墨香味儿的春联有看头。每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一些老者总要写若干春联以应各方。就春联书写者的体会而言,在      之下落笔挥毫,会有一种情绪高涨的心理感受,尤其是看到好的对联,或书写自咏春联,那真是喜上眉梢,纵横驰骋,      ,神来之笔常见。这种时候写出来的春联,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这种场合,书者酣畅淋漓,尽兴挥洒;观者则眼随笔走,如饮佳酿。写得过瘾,看着也过瘾,都是一种艺术享受。?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春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B.春联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春联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春联历史悠久,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 A项的末句说历史,与后文的“列入……文化遗产名录”不能衔接;C项“历史”“形式”不属于“组成部分”,句子内部不衔接;D项末句的“构成”与“组成部分”杂糅。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春联
B.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印刷精美的春联
C.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印刷精美的春联
D.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春联
答案C
解析A项,“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春联”,“精美”前缺“印刷”;B项,“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暗换主语;D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手写春联离我们越来越远”主语残缺,“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春联”,“精美”前缺“印刷”。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大同小异  众目睽睽  得心应手
B.千篇一律  光天化日  游刃有余
C.大同小异  光天化日  游刃有余
D.千篇一律  众目睽睽  得心应手
答案D
解析①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根据语境,此处选“千篇一律”。②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光天化日:指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根据语境,此处选“众目睽睽”。③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里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根据语境,此处选“得心应手”。
9.下面是一则通告的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通  告
2018年4月7日~8日,我市将举办首届国际商务文化节。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我市城区部分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现宣布如下:
4月8日晚,市行政中心广场将举行首届国际商务文化节文艺晚会。从17:00~23:00对德天路、新城路、龙峡山路西段实行交通管制,无通行证的车辆切莫通行。前来观看晚会的群众必须将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在指定地点。
交通管制措施如有变动,以现场交通警察指挥或者设置交通标志明示为准。
因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不便,敝交警支队深表不安,希望市民给予支持、配合与谅解。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2018年4月2日
答案(1)“宣布”改为“通告”;(2)“切莫”改为“不得”;(3)“必须”改为“请”;(4)“敝交警支队”改为“我们”;(5)“不安”改为“歉意”。
解析“宣布”指向听众宣读某个决定、信息,此处用于书面的“通告”不合适;“切莫”是口语,不合此处的书面语要求;“必须”口气太严厉;“敝交警支队”不合现代表达习惯;“不安”用词不当。
10.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苔》,在沉寂了三百年之后的今天突然刷爆了朋友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其中必定有来龙去脉,以下是某网友的一条推断。
网友推断:经典就是经典,即使沉睡百年,也会一朝醒来。
据此,你又有怎样的推断呢?请写出两条,要求合乎逻辑,每条不超过40字。
参考答案①“苔”虽渺小,也学牡丹开。这种乐观自强的精神激励了当下的人们。
②只有苔花也能怡然自得开放,才能成就百花齐放的局面。这符合和谐共生的价值导向。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诗歌《苔》的意蕴入手,可以深入挖掘《苔》给人们的启迪意义。
课件30张PPT。11 反对党八股(节选)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演。当时,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右倾错误,特别是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王明“左”倾错误,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系统地彻底清算,党内对这种错误的思想根源还缺乏深刻认识,党的高级干部中对党的历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党内的“三股歪风”,即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还较为突出。同时,抗战以来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使大量新党员、新干部加入党的队伍,他们常常把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带进党内,成了党内各种错误倾向滋长的温床。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因此,在党内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是十分必要的。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极为严重的困难时期,这就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更加团结统一和更加巩固,这是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抗战的决定性因素。整风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首先在延安从党的高级干部开始的。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演和《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是整风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论证方法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一般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常用的有五种。
1.事实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3.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4.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5.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 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2.写对字形 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3.掌握词语
(1)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2)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
(3)明晰:清楚;不模糊。
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4)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者的文书。
(5)言之无物:文章或言论内容空洞。
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6)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7)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4.成语辨析
装腔作势·装模作样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本文深刻地揭露了党八股的罪状和它对革命工作的危害,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内容,阐明了抛弃党八股、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战斗檄文。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一】理解重要词句
1.“毒物”与“毒素”是同义词,但课文说宗派主义、主观主义是“毒物”,说“有些党八股,不只是空话连篇,而且装样子故意吓人,这里面包含着很坏的毒素”,两个词能不能换用?为什么?
点拨:在上述两个句子中,“毒物”与“毒素”两个词不能互换。党八股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比较抽象,用“毒素”一词突出其腐蚀作用,说明党八股这种比较抽象的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有害的。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是比较具体的东西,故用“毒物”这个比较具体可感的词。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2.课文在结束时说“必须抛弃党八股”,为什么不说“反对党八股”呢?
点拨:“抛弃”除了含有“反对”意思外,还有“与之彻底决裂”的含义,因此较“反对”更进一层。文章至此已是结论部分,一般说,结论的内容不能机械地重复前文的话或只是语句数量上的递减,总要比前文有所提高和深化,此其一。只有“抛弃”党八股,才能更有效地“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此其二。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二】理清论证思路
3.本文在层次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首先,从全文来看,纲目分明,结构完整。课文开宗明义,在第一段就揭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然后逐段一一列出罪状加以剖析,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从文章的主体部分来看,八大罪状的排列也很有讲究。第1~5条是讲党八股的具体表现,其中第1~3条可以说是属于思想方面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是内容空洞,“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是动机不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是目的不明;第4、5两条可以说是属于艺术方面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是缺少文采,“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是形式主义。先讲思想方法的,再讲艺术方面的,体现了先主后次的原则。第6条挖根源:“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是“责任心不足”,这是党八股产生的根源之一。第7、8两条讲危害——“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及后果——“传播出去,祸国殃民”。八条罪状由表现到根源到危害,又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这完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从对每一条罪状的剖析来看,基本上是按照先提出问题(摆情况),然后分析问题(挖根源、揭目的、论危害),最后解决问题(提办法)的思路来安排的,有条不紊,逐层深入。这种条分缕析的层次结构,值得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借鉴。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4.本文论证结构严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首先,本文的结构安排是按事物内部联系组织起来的。文章列举党八股的八条罪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三条罪状侧重于内容;内容决定形式,故接着第四、五条罪状侧重形式;第六条罪状从革命责任感角度分析造成前五条罪状的原因;最后两条概括党八股的危害性。这八条既各有侧重,又互有联系。在论述每个问题时,都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组织材料。最突出的如“学习语言”这一问题:课文先列举党八股语言干瘪的罪状,由此提出要学习语言的问题,接着分析为什么要学与怎样学,条分缕析,十分清晰。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其次,文章结构严密还表现在本文在破和立之间用了过渡的词和句,内容前后照应环环相扣上。例如,课文批判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时,先从坏影响和根源两方面揭露长而空的罪状,接着用“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的问句过渡到对短而空的批判。紧接着又用“但是”这一词转到对当前任务的论述:“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该段落最后再次提到反对言之无物,与前文自然地呼应。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三】赏析论证方法
5.课文是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的?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点拨:课文先提出本段论点:“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分析批判“空话”的两种表现形态:第一是长而空。长而空的后果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其产生原因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然后以斯大林的演说为范例,一褒一贬,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第二是短而空。先承上启下,辩证地指出短而空也不好,因为“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紧接着用长篇巨著《资本论》作为例证,并引用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明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最后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这段文章总的论证方法是边破边立,但在论述具体问题时,又具有各种不同的论证特点:
①用典型事例论证: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
②引用论证: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③正反论证:《资本论》与有些“老爷”的长文章。
④比喻论证:长而空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四】鉴赏语言特色
6.本文作为一篇论说文,语言却生动活泼。请你结合实例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点拨:本文巧用成语、俗语,善于引例、设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新鲜活泼。
(1)作者引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语言。在指出党八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时,作者使用了“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这个俗语,无须多言,只此一句,就把党八股既空又长的令人厌恶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在回答人们的疑问“《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时,作者使用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两个俗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刻哲理,浅显易懂地表达了出来。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2)巧妙设喻,语言幽默、风趣、形象。在揭露党八股“不负责任,到处害人”的罪状时,作者拿人们天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洗脸作比方,幽默而带有讽刺意味。作者以上海人所叫的“小瘪三”来比喻党八股,形象地刻画出党八股“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的干瘪、难看样子。
(3)作者还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明白。整篇文章中,“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随处可见,像“瘪三”“不中用”“扔到垃圾桶里去”等。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毛泽东是系统阐述反对党八股思想的建构者,他反对党八股的历史实践和思想,对当今知识分子有怎样的启迪意义?请联系实际谈一下你的认识。
点拨:观点1: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毛泽东不仅积极主张反对党八股,而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全党做出了榜样,对全党优良文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毛泽东在各类写作中践行反对党八股的精神,将其落到实处,不能光打雷不下雨,走过场,草草了事。
观点2:坚定不移反对党八股,常抓不懈建设新文风。虽然毛泽东不是党内第一个提出反对党八股思想的政治家,但他是党内最坚定的反对党八股者。我们广大知识分子应该学习毛泽东长期坚持反对党八股的精神,常抓不懈地进行文风建设,将文风建设制度化,而不是潮起潮落。只有将文风建设制度化,常抓不懈,成效才能逐渐显现出来。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观点3:注重文风理论建设,指导反对党八股斗争实践。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的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视文风理论建设。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所作的《反对党八股》报告,系统阐释了反对党八股思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文风建设的经典文献,为中国特色的文风建设打下了理论基础,促使新中国成立前文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因此,广大知识分子应该注重文风的理论建设,不能光靠中央出台几个文件,知识界做几场报告,工作者走几次基层,活动就戛然而止。广大知识分子应该发动理论界开展文风建设研究,用研究取得的理论成果指导文学实践,促进文风建设逐步深化。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引 证 法
引证法,全称为引用论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如《反对党八股》一文引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俗语,来论证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需要的观点。那么,怎么用好引证法呢?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可应用于特定的交际语境,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可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远,可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某同学沉湎于上网,可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曝十寒,可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需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迁移练笔 请运用引证法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