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学配套资源
6 蝙蝠和雷达
一、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铃铛、苍蝇、揭开、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尝试多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
预习课文,了解雷达。
(二)教师
生字卡、课件、蝙蝠和雷达图。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屏幕出现蝙蝠)这是什么?
出示:“蝙蝠”,齐读正音,强调“蝙蝠”两个字都是“虫字旁”。
2.了解蝙蝠。(出现多幅蝙蝠图:头像──捕食──倒挂)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昆虫。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上,冬季在隐蔽的地方冬眠。
3.(屏幕出现雷达)这是什么?出示:雷达(齐读)
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请你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用一、两句话来说说。
4.是的,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刚才的飞机上也同样有雷达装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新课就是──(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自主预习,尝试自学
1.提出读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划出新词,并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生字词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多角度提出问题。
(三)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我会认的字指名读。
蝙 蝠 蛾 铛 揭 碣 荧
注意:蝙(biān)不要读成(piān)重点正音“荧”(yíng)、“碍”(ài)等音准。
同学们自己学习的效果很不错。横七竖八是什么意思呢?
生解释意思。还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写的字呢。
出示横竖:大家看,要写好这个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④老师板书: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品读课文,小组交流
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①同桌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②全班交流
③归纳概括的方法:围绕课题,抓重点词语,抓重点句子等。
1.过渡:同学们,刚才咱们从整体感知,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继续读书,(老师指着板书说)首先我们从“提出问题”入手,看看科学家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可以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2.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我们上个学期已经学过,叫什么句?(设问句)设问句起什么作用?(引起别人注意)谁能说说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3.同学们,谁能用合适的关联词把2自然段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将问句变为陈述句。(指名用一句话概括这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指名说:飞机在漆黑的夜里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之所以……是因为)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到蝙蝠飞行的本领高超?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来,并找出重点的词。
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谈谈。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如:“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等。
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去掉关联词,有什么感觉?
再读原句。归纳:利用关联词语可以体现表达的层次性。
区分敏锐和敏捷
6.科学家提出来什么疑问?
预设:学生说正确了,出示第三自然段,变红最后一句。这是科学家发现蝙蝠夜里飞行的现象提出的疑问。科学研究不就是从提出疑问开始的吗?同学们很善于读书。
同学们,蝙蝠为什么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呢?下节课咱们继续探讨。
(五)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敏锐 敏捷
兔子( )地一跳,躲开了老鹰的攻击。
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它的眼睛特别( )吗?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
2.查阅资料,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第二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模拟体验:有请一位同学在教室里走一圈,走完后说说感受。要注意不能碰到任何东西。
(二)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了这一课的生字新词,现在就来复习。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 ,解开了蝙蝠???????? 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解决了飞机?????????? 的问题。
2.过渡: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希望这节课表现得更棒!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这一生物在夜间飞行的奥秘。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即研究和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为了揭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什么?
出示4-6自然段,小组合作: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填写下列表格)请同学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将试验的情况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 ? ?
第二次 ? ? ?
第三次 ? ? ?
上传学生填写表格,学生小组展示。
3.结合学生交流情况,相机指导“蒙住、塞住、封住”几个词语的运用情况,感受用词准确。
这三次试验证明:齐读第6自然段: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实验和试验的区分。
科学家仅仅是做了三次试验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反复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两组句子,引导理解 “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4.出示第7自然段。
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他究竟是怎么用耳朵和嘴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读一读课文,看看谁能通过画图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画图讲解。
小结:就这样科学家从发现问题,经过了反复试验研究,终于得出结论。
5.科学家受到蝙蝠夜里飞行的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第8自然段。请大家自读课文。
观看视频。
出示图,我们也通过图来画一画。(师先在黑板上贴“雷达”“障碍物”字图。)
对照两份示意图,说一说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相机出示课后的填空题。
雷达上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6.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科学家历经艰辛研究的成果,还感受到了科学性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仿生学是一门博大的学科,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也会受到大自然的启示,只要我们也能深入研究,也必定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深入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知识,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启示。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
4.小练笔:写一写自己的实践探究。
?
板书设计:
?
11、蝙蝠与雷达
?
提出问题
?
/蒙眼睛\
?
研究问题 试验 —塞耳朵— 揭开秘密
?
﹨封嘴巴∕
?
解决问题 模仿──发明雷达
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学配套资源
第6课 《蝙蝠和雷达》作业超市
课内作业
一、我会连线
?
超声波 雷达
?
嘴巴 电波
?
耳朵 荧光屏
?
二、小练笔
大自然是个无穷的宝库,你有没有从周围的动物、植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搜索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把你得到的新启示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作业
一、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
biān fú ling dāng jiē kāi
?
( ) ( ) ( )
?
?
二、区分多音字
塞:(sāi)__________ __________ 蒙:(mēng)__________ __________
?
(sài)__________ __________ (měng)__________ __________
?
(sè)__________ __________ (méng)__________ __________
?
三、我能分辨它们,并能组词。
捕( ) 蛾( ) 锐( ) 避( )
?
哺( ) 鹅( ) 说( ) 僻( )
四、拓展阅读
阅读《蝙蝠和雷达》资料链接,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共56张PPT)
6 蝙蝠和雷达
1.学习生字新词。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铃铛、苍蝇、揭开、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尝试多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蝙蝠
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隐藏的地方冬眠。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雷达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不仅军事上必不可少,还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以及科学研究,如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研究等。
1.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 尝试多角度提出问题,把问题写到课文旁边。
自主预习,尝试自学
蝙蝠 飞蛾 铃铛 推进 揭开 捕捉 避开 反射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从地面上突出的山岩
岩石或悬崖阻挡去路
障碍:阻挡,使其不能顺利通过
障
碍
小篆
小篆
+
+
科学家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系
j?
x?
表示动作:
系鞋带 系领带
系扣子 系绳子
表示名词:
关系 联系 系列 系统
横七竖八:横,纵横杂乱;竖,杂乱。有的横着放,有的竖着放,杂乱无章。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
分析综合法
联系实际法
科学家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横
竖
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小组问题清单
1.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2.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提出问题的角度
默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这段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设问句
品读课文,小组交流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飞机之所以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之所以……是因为)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去掉关联词,再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敏锐:指感觉灵敏,反应快。
敏捷:指动作灵敏,速度快。
感觉
动作
敏锐 敏捷
>兔子( )地一跳,躲开了老鹰的攻击。
>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它的眼睛特别( )吗?
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敏锐 敏捷
>兔子( )地一跳,躲开了老鹰的攻击。
>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它的眼睛特别( )吗?
敏捷
敏锐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提出问题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查阅资料,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第二课时
模拟体验:有请一位同学在教室里走一圈,走完后说说感受。要注意不能碰到任何东西。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 ,解开了蝙蝠 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 ,解决了飞机______的问题。
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小组合作: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填写下列表格)
研究问题
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间飞行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与嘴巴有关
在科普文中,词语的使用要严谨、准确。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试验:为了查看某种结果而进行尝试。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操作。
shì
shí
试验 实验
科学家经过反复(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常识课上,老师为我们做了“火烧纸杯”( ),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试验
实验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
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②颠过来倒过去。
③重复的情况。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① )
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②颠过来倒过去。
③重复的情况。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比较句子:
配合
缺一不可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
?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原来蝙蝠是这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解决问题
雷达上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比如,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它们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可是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机场的指挥人员在“电子蛙眼”的帮助下,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人们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于是产生了一门科学,就是仿生学。
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青蛙和电子蛙眼青蛙的眼睛对小飞虫非常敏感,当小飞虫在它头上飞时,它会盯住不放。于是,人们模仿蛙眼的结构原理制成了“电子蛙眼”,可用来识别飞行中的飞机和导弹,也可用来预防飞机相撞。
长颈鹿和“抗荷服”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为什么没有在饮水时因大量血液涌上大脑使得脑充血或血管破裂呢?原来是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科学家依照这一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从而解决了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
老鹰
飞机
松鼠
降落伞
游鱼
潜水艇
趣味连线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下面是一个小组问题清单,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1.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2.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
3.蝙蝠探路的原理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课文内容
课文的写法
联系生活经验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课后小阅读,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