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9 21:1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青岛中考)“公元前 3 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是( B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秦始皇不用几丈高或三头六臂的超人神像代替数目众多的兵马俑,突出反映了秦朝( A )
A.皇权的至高无上 B.神权色彩较明显 C.按军功授予爵位 D.劳动人民的伟大
3.下面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图片,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D )
/    /    /
A.消除六国遗迹 B.方便商品流通 C.完善经济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4.(北京中考)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B )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邮电部于1991年发行《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千二百年》纪念邮票一套。你认为发行这套邮票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A.陈胜、吴广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B.陈胜、吴广起义灭亡了秦朝
C.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D.陈胜、吴广号召“天下共起反秦”
6.(青岛中考)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D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7.(潜江中考)阅读右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A )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8.(沈阳中考)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B )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9.“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 C )
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 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
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
10.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D )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11.(泰安中考)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C )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12.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B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扁鹊——创造医疗体操“五禽戏”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13.(邵阳中考)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B )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14.(通辽中考)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B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15.“夔门天下雄,峨眉天下秀,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相传,在四川青城山诞生了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这是( A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6.(10分)(舟山中考)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4分)
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或中央:三公九卿制度、地方:郡县制)。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4分)
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材料三 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宋承元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2分)
对秦朝:巩固中央政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
17.(10分)(青岛中考)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他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2分)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2分)
极大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3分)
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国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18.(10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这一技术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图二中的人物有何成就?与他同时期的“医圣”代表作品是什么?(2分)
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创作医疗体操五禽戏。《伤寒杂病论》。
(3)图三中的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有何特点?(3分)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4)综上三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3分)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②封建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发明创造为秦汉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