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我想对您说
—声音的获取与加工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获取声音的常用方法,即用录音设备或录音软件直接录制声音、从音频CD光盘中提取音乐、从互联网上下载声音文件。另外,本节课也要求学生能够对获取的声音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为第三章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做好知识储备。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其心理发展上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即所谓的“危险期”。他们渴望父母的理解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沟通方式,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其知识储备上,我校学生基础较好,已基本具备多渠道(网络、光盘、录入)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电脑设备的使用,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多媒体信息均具备了一定的处理能力。“爸妈,我想对您说”主题能引起其强烈的心理共鸣。
三、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声音文件格式。 (2)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获取声音文件。 (3)能根据需要将多个声音文件混音合成。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任务引导,归纳总结加工处理声音文件的一般流程与方法。 (2)能通过自评、互评及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较为合理地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2)认识到与父母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能够以合理方式与父母有效沟通,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用录音软件Total Tecorder录制声音。
2.从音频CD光盘中翻录音乐。
3.混音合成。
(二)教学难点:
利用WaveCN混音合成声音文件。
五、教学策略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探究法、小组协作学习。
六、环境与素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准备:配乐散文朗诵“从挚爱到无语.mp3”,耳麦,录音笔,CD,与语文老师沟通让学生提前完成的作文《爸妈,我想对您说》节选
课时要求:本课1课时(45分钟)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3分钟) 1.播放配乐散文朗诵“从挚爱到无语.mp3”2.与父母是否从曾经的“无所不谈”到如今的“交流甚少”,不是对父母不爱了往往是“话在心中口难开” 3.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爸妈,我想对您说” 1.聆听作品
2.反思自身亲子关系现状 引起学生心理共鸣
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 (5分钟) 1.要制作合成声音文件“爸妈,我想对您说”有哪些步骤? 总结归纳步骤: (1)录制原音 (2)获取背景音乐 (3)混音合成 1.思考讨论制作合成声音文件的流程 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提高获取知识的方法和信息素养。
2.组织学生观看教学网站,明确本课任务和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 (1)教材; (2)学习网站、操作录像; (3)小组讨论协作学习;(4)请老师指导 2.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形式和学习资源。
巧设任务 循序渐进 (27分钟) 1.给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协同合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网站自主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 1.进入学习网站浏览本课操作任务。 1.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能实现组内优势互补,保证组间公平竞争。
2.任务一:根据自己作文片断(爸妈,我想对您说.doc)及此刻内心所想录制原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录音工具:录音笔,TotalRecorder录音软件) 提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录音设备。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请选用录音软件录音的同学上台分享操作方法。 2.回答问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录音工具进行录音。 2. 感受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亲子沟通”原来可以这样。
3.任务二:获取所需背景音乐 ( 途径:网上下载、CD翻录,每组至少有1位同学选择从CD翻录背景音乐) 提问:CD里面的音乐能否直接复制?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请从CD翻录背景音乐的同学上台分享方法。 3.选择一种方法获取所需背景音乐。从操作实践中总结回答老师的提问。 3.预设“错误”:部分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可能从CD中直接复制背景音乐。让学生获得更牢固的真知。
4.任务三:混音合成(注意原音和背景音乐文件格式)。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请同学上台分享操作过程遇到的困难(如两个声音文件格式不一致)及解决办法,并及时总结常见声音文件格式 4.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完成混音合成。 4.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借助多种渠道解决问题。
5.拓展任务: 利用网络探究如何消除录制的原音中的杂音 5.已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利用网络解决拓展任务 5.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分层教学,照顾学生差异。
交流赏析 体验美好 (8分钟) 1.展示小组作品。 1.每个小组推选一件优秀作品上交到教师机参与优秀作品评选活动。 学会分析与评价,学会欣赏他人,促进交流与学习。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3.根据作品评价标准,评选最佳作品,并进行投票评选。 2.欣赏其他小组的作品
3.学生之间交流,进行自评互评,发现优点和不足之处。
总结完善温故知新(2分钟) 1.回顾本课主要知识点。2.总结归纳加工处理声音作品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优秀作品将在家长会播放。4.选择有效方式与父母沟通,渴望父母理解的同时也应理解父母。 1.聆听,回忆本课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2.反思自己在守护“亲子关系”中的不足。 知识梳理、情感升华
八、附件
(一)作品评价表
作品评价指标 等级 总评
A B C
1.原音录制清晰,富有感情。
2.背景音乐搭配合理。
3.合成的声音文件播放流畅,富有感染力,能引起心理共鸣。
注:A =优秀 B =良好 C =有待提高
(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表
(在对应框内画√)
班级 姓名
评价项目 模仿操作 独立操作 熟练应用
实践过程 学会用录音笔和录音软件录制声音
学会从网上下载和从CD中提取音乐
学会用WaveCN混音合成
合作探究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 独立完成 请教他人 帮助他人
活动成果 高级音效剪辑师 □一级音效剪辑师 初级音效剪辑师 □实习音效剪辑师
(注意:只能挑选一个级别,多选无效)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如:1.哪些环节学起来比较困难? 2.与父母怎样有效沟通?等)
活动成果:
1.高级音效剪辑师:在本节课之前已学会加工处理声音文件,且成功完成任务。
2.一级音效剪辑师: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加工处理声音文件的方法,且成功完成任务。
3.初级音效剪辑师: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加工处理声音文件的方法,但未能完成任务。
4.实习音效剪辑师:还未能掌握声音加工处理的方法。
九、板书设计
爸妈,我想对您说
——声音的获取与加工
步骤一:录制原音(录音工具:录音笔,TotalRecorder录音软件)
步骤二:获取背景音乐( 方法:网上下载、CD提取)
注意:CD里面的音乐不能直接复制
步骤三:混音合成
常见声音文件格式及特点:.wav; .mp3;
十、教学反思
(一)创设合适的“情境”,从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心理共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合适的教学情境能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后续学习”的重要作用。所以,“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才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在本设计中,我抓住初二学生“渴望被理解,缺少与父母有效沟通方式,亲子关系紧张”等“初二综合症”特点,以“爸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引起了学生的心理共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巧设任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总结出加工处理声音作品的基本步骤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章节学完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设计作品,他们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即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学生所欠缺但应着重培养的能力。因此我在本设计中,用了具有层次感,大小适当饿3个基本任务和1个拓展任务,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引导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总结加工处理声音作品的基本步骤,建构自己的知识链。
(三)理解共情,时时鼓励,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善于尊重和理解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时鼓励。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体验到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究。本节课老师的角色既是学生“学习导师”也是他们“心灵导师”,做他们“心路的守护者”。
十一、教案基本信息表
作者姓名 邓静 电子信箱 454020046@qq.com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东深二路南22号) 邮编 523717
教案名称 爸妈,我想对您说——声音的获取与加工 手机 13424899629
适用教材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获取与加工》 课时 1课时(45分钟)
1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