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华北事变
2.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叶挺独立团夺取汀泗桥③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④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④②
3.下列人物属于在日本侵略面前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是( )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杨靖宇??????????④佟麟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道: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 柳条湖事件 B. 九一八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七七事变
5.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④发展生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最重要的启示是()
A.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B.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C. 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权 D. 革命的重心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7.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长征开始 C. 遵义会议 D. 长征结束
8.“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以下对这一“传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B.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D.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9.王华同学喜欢利用成语来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认为这种形式既形象生动,又符合史实。他的下列评价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中共一大——开天辟地,焕然一新C. 抗日战争——众志成城,旗开得胜D. 中共七大——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10.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晤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
A. 遵义 B. 瑞金 C. 吴起镇 D. 会宁
11.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是( )
A. 抢夺地盘和政权 B. 巩固广东国民政府C. 消灭吴佩孚军阀势力 D. 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12.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C. 宁汉合流 D. 东北易帜
13.八年级(1)班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五四运动”“黄埔军校创建”“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板报的主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国民革命的洪流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4.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武昌起义 D. 孟良固战役
15.20世纪,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请说出第二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A. / B. / C. / D. /
16.国民党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美军援助 B.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C. 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日军改变侵华方针
17.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法,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哪种战法 ( )
/?????????????????????
A. 地道战 B. 地雷战 C. 夜袭战 D. 麻雀战
18.下表为某战役主要战绩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该战役是( )
指挥者
战役时间
死伤俘日伪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战斗次数
彭德怀
3个半月
40000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1800多次
A. 贺胜桥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上甘岭战役
19..以下是某校编排的历史剧《红旗飘扬》中的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
A.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B. 星星之火——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C.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D. 红军长征——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0.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
A.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B.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 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4分)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4分)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22.(15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回顾历史,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 ——摘编自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驻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向德国政府报告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 ——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一叙述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与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分别占有怎样的地位?(6分)(2)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二,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实质。(5分)(3)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2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摘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 ? ?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示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5分)
(2)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4分)
(3)据材料三,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6分)24.(15分)2017年是中华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 (1)图一反映的事件与日本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著名领导人是谁?(4分) (2)图二反映的事件与图一反映的事件相比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战时的陪都”在哪里?(4分) (3)重庆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列举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促进中外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在重庆可借助的主要国际力量。(4分) (4)“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谈谈你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华北事变
【答案】A
2.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叶挺独立团夺取汀泗桥③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④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④②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27年,叶挺独立团夺取汀泗桥;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胜利;1935年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故选C。
3.下列人物属于在日本侵略面前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是( )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杨靖宇????④佟麟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4.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道: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 柳条湖事件 B. 九一八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七七事变
【答案】D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最重要的启示是()
A.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B.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C. 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权 D. 革命的重心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启示。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将武装斗争的重心放在攻打如南昌、长沙等这种大城市,那里集结了国民党重兵防守,当然会失败。它的教训告诉我党,要将重心转移农村,走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此,中华大地上农村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如著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D。7.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长征开始 C. 遵义会议 D. 长征结束
【答案】C
【解析】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城,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C。
8.“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以下对这一“传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B.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D.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答案】C
9.王华同学喜欢利用成语来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认为这种形式既形象生动,又符合史实。他的下列评价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中共一大——开天辟地,焕然一新C. 抗日战争——众志成城,旗开得胜D. 中共七大——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本题属于理解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而中共七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为中国指明了光明的前途。据此分析可知D项不符合史实。ABC项符合史实。故选D。10.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晤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
A. 遵义 B. 瑞金 C. 吴起镇 D. 会宁
【答案】C
【解析】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红军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故选C。
11.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是( )
A. 抢夺地盘和政权 B. 巩固广东国民政府C. 消灭吴佩孚军阀势力 D. 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答案】D
12.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C. 宁汉合流 D. 东北易帜
【答案】D
【解析】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故选D。 13.八年级(1)班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五四运动”“黄埔军校创建”“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板报的主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国民革命的洪流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国民党兴起相关知识。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创建称黄埔军校。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这几件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时期。综合分析,A符合题意。故选A。学&科网
14.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武昌起义 D. 孟良固战役
【答案】A
【解析】题干内容“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可是对南昌起义的描述。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选A。
15.20世纪,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请说出第二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A. / B. / C. / D. /
【答案】B15.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④发展生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措施。为了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措施和政策。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是后来的土地政策。故选C。
16.国民党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美军援助 B.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C. 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日军改变侵华方针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国民党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所以ABD不正确,故选C。
17.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法,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哪种战法 ( )
/?????????????????????
A. 地道战 B. 地雷战 C. 夜袭战 D. 麻雀战
【答案】B
18.下表为某战役主要战绩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该战役是( )
指挥者
战役时间
死伤俘日伪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战斗次数
彭德怀
3个半月
40000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1800多次
A. 贺胜桥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上甘岭战役
【答案】C
【解析】仔细观察表格内容可知,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等人的率领下,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参战部队有105个团,共计20多万人,被称为“百团大战”。八路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故选C。19.以下是某校编排的历史剧《红旗飘扬》中的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
A.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B. 星星之火——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C.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D. 红军长征——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南昌起义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ACD三项表述均正确。中共七大确立为毛泽东的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故B表述错误。故选B。
20.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
A.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B.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 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答案】C
二、材料解析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学校:黄埔军校。成果: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22.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回顾历史,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 ——摘编自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驻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向德国政府报告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 ——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一叙述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与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分别占有怎样的地位?(2)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二,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实质。(3)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变.地位: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2)遇难者人数:30万人以上;被害者身份:普通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实质: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医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 (3)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摘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材料二: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 ? ?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示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
(2)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3)据材料三,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答案】(1)背景: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等。南京大屠杀。
(2)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
(3)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24.2017年是中华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 (1)图一反映的事件与日本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著名领导人是谁? (2)图二反映的事件与图一反映的事件相比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战时的陪都”在哪里? (3)重庆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列举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促进中外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在重庆可借助的主要国际力量。 (4)“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九一八事变;杨靖宇。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重庆。(3)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和世界知名人士等。(4)认识: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给予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