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09 20:4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6课 戊戌变法康有为(1858-1927)公车上书
背景和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过程: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1)在各地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是
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梁启超
(1873~1929年)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通议》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3)宣传思想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
—《变法通议》严复(1854-1921)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回国后发表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二、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①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② 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③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提高军队战斗力 2、内容慈禧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是如何对待维新变法的?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大权,戊戌变法失败。3、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戊戌政变 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被手握大权的顽固派镇压,光绪帝被囚禁,参与变法的维新人士遭逮捕杀害。此次变法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狱中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慷慨赴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想一想
谭嗣同的死值不值得?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2、维新派力量弱小,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3、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又没能发动群众。
。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教训: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教训: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BC3.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AC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