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
1.《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
A.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选自《天朝的崩溃》)书中所写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美德联军 D.德奥联军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
①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③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④内部争权夺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以下是某博物馆的一段讲解词,与之相关人物是( )
在海滩先后建了三个销烟池,池前面设涵洞,后面通水渠,撒盐成卤,然后将开箱过秤后的鸦片踢入卤中,泡浸半天;再将烧透的整块石灰抛下,直至鸦片全部化尽,最后海水退潮时,打开涵洞,随浪冲出大海。在海滩先后建了三个销烟池,池前面设涵洞,后面通水渠,撒盐成卤,然后将开箱过秤后的鸦片踢入卤中,泡浸半天;再将烧透的整块石灰抛下,直至鸦片全部化尽,最后海水退潮时,打开涵洞,随浪冲出大海。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6.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A.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7.下面哪一个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协议》 D.《北京条约》
8.“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固化为一片灰烬。”放“这把火”的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9.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各项内容,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包括库页岛)
④清政府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0.关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关税一再降低,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条约》签订 B.《南京条约》签订 C.《辛丑条约》签订 D.《瑷珲条约》签订
11.历史事件的发生一般都有其决定性因素。下列四位同学对“假如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论题的讨论,体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决定性因素的是( )
A.甲说: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禁烟运动无关
B.乙说:英国仍然会发动鸦片战争,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丙说: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为英国的鸦片贸易没有受到损失
D.丁说:英国仍然会发动鸦片战争,因为林则徐禁烟使英国利益受到了重大损失
12.“北京的清朝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采取行动,发布了更加严格的鸦片贸易的禁令,派了一位坚定的中国官员为特命钦差大臣到广州落实这项法令。在人民的支持下,钦差大臣查封了曾经允许过英美商人的鸦片贸易经营场所,并收缴了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当众销毁。”这段材料中的钦差大臣是
A.李鸿章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魏源
13.下图为冯印澄在新华社刊发的名为《魂牵梦绕》的漫画。漫画中两座哭泣的铜像离开家最有可能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的是
A.洪秀全 B.洪仁? C.杨秀清 D.萧朝贵
15.一部以打击跨国贩毒集团为主题的电视剧《破冰行动》正在热播,它体现了当今缉毒警察不畏艰难险阻,坚决打击毒贩的牺牲精神。早在180年前,虎门也上演了一场“破冰行动”,这一行动的主角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陈化成
16.中国在鸦片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指挥不当 B.不予抵抗 C.政治腐败 D.武器低劣
17.1851年,在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制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领导农民起义军奋起反抗与斗争的农民领袖是( )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萧朝贵
二、简答题
18.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带给你哪些启示?
19.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场战争?
(2)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这场战争中,西方列强通过哪一条约获得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
(3)1895年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什么?
(4)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什么?
(5)通过以上学习,你有何感想?
20.张华参加“开心辞典”的答题活动,他要回答的题目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个?(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强占中国领土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21.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开始了,那么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被迫开放的港口有哪五个,说出其中两个。
三、综合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材料四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以上均选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于哪一政权的哪一纲领?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一组织通过的政治纲领?其中的“平均地权”被孙中山阐发为“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2)材料三中的决定出自于哪一会议?这次会议后发动的秋收起义的最后结果如何?
(3)材料四中的政策出现于哪个历史时期?
(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请说说中国各个时期各个阶层在革命斗争中为什么都涉及到了土地、农民和农村问题?
23.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史料一般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下列三段史料,均属于一手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材料一出自哪一部文献,并概括其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3)据材料三说出李大钊在中国宣传的先进思想,请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4)运用史料的前提是判断史料真伪,一手史料具有权威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使中国的经济好像已经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我们及身而见的第二次大转型是……它几乎是完全出于西人东来之后,对我们着着相逼的挑战------尤其是军事挑战。这一挑战揭开了近代中国国国耻国难和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序幕,于是又哪个可耻的鸦片战争和随它接踵而来的中英《南京条约》(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签订)……
——唐德刚《晚晴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我国历史上两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分别开始于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最初20年里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推动第二次社会转型的重大事件。并说明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A 2.A 3.A 4.D 5.A
6.C 7.C 8.B 9.B 10.B
11.B 12.B 13.B 14.A 15.A
16.C 17.C
18.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19.(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3)《马关条约》
(4)《辛丑条约》
(5)落后就要挨打,增强综合国力,振兴中华;只有国力强大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等。
20.沙俄
21.《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说出其中二个即可。
22.(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中国同盟会;民生主义
(2)八七会议;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抗日战争时期
(4)提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发生在中国的任何一次革命和改革,只有真正解决了土地、农民和农村问题,才能获得成功。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史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3.(1)《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君主专制;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3)马克思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
(4)第一手资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因其客观真实而可信。
24.(1)小农经济高度发达;列强入侵;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
(2)商鞅变法,鸦片战争。
(3)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