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天然的纹理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或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3、提高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够用拓印方法表现出肌理。
教学难点:能够用拓印方法表现肌理并用拓印添画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树叶,莲藕,蜡笔,颜料等。
学生:课前收集的树叶、树皮、石头等,绘画纸,铅笔,蜡笔,水彩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布置大家收集的东西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都带了些什么呀?拿出来看看吧?
学生高兴地纷纷把带来的树叶、树皮,石头等拿出来。
师:小朋友们收集的还真不少,看,我也去收集了一些,有树叶,石头,莲藕……那我们拿出一片树叶看一看呢,上面有什么?
生:脉纹
师:真棒,树叶上有脉纹,石头上呢也有漂亮的花纹,这些都是天然的纹理。板书:天然的纹理。
二、新授阶段:
师:下面,小朋友们可以把收集的东西拿在手中摸一摸,可以四人一小组交换着摸。
学生认真地触摸着,感受着
师:怎么样?摸了以后是什么感受?
生1:我感觉到树叶正面是滑滑的,反面就是毛毛的感觉。
生2:我觉得反面凹凸不平。
师:小朋友们的感受和我一样,像树叶反面凹凸不平的,摸上去比较粗糙的感觉的,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肌理。板书:肌理
接着我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一下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师:小朋友们刚刚树叶上的肌理都是摸出来的,我们可以称为触觉肌理,再来看看我这块石头呢,这上面的肌理你能摸出来吗?(教师带着小石头给几个同学触摸感受一下)
生:摸不出来,但能看出来
师:太棒了,只能看出来,这样的我们就叫它视觉肌理。看,这些照片也是给我们带来了视觉肌理的感受。
生:学生很投入地看着,还猜着那是斑马上的肌理,那是孔雀上的等等
三,合作探究
教师用魔术方式引出拓印方法一。
师:小朋友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
师:那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学生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了
师: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片树叶)现在老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生1:红色的。
生2:绿色。
生3: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
教室里笑了起来,说:“哪儿有彩色的树叶”
师:当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行。
教师拿出大部分同学选择的绿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树叶放在纸下,用蜡笔拓印。
师:瞧,一片新的绿叶变出来了。
师:大家想知道怎样变吗?
2.师生共同探讨拓印方法一的过程。
师:其实老师是印出来的。这种方法叫做拓印。大家可以试一试。
(1)学生动手拓印。
结果:有的同学拓印成功,纹理清晰,有的却没有出现纹理。
师:有些小朋友拓印成功了,有的小朋友却没有印出来,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2)请拓印好的学生演示拓印过程。
生:把树叶反面向上放好,盖上纸,用手按好后,再用蜡笔平涂。
拓印成功要点:把树叶反面向上放好,盖上纸,用手按好后,再用蜡笔或者铅笔側平涂。
师:真棒,我们给他来点掌声。
师:大家除了用蜡笔拓印,还可以用什么拓印呢?学生小组共同探讨。
3.教师演示拓印的第二种方法
要点:用水粉颜料在拓印的东西上先涂上颜色,再拓印。
师:我们把一样东西拓印好以后啊,可以先看看你的这片树叶的形状,然后再根据这个形状给它装饰一下,变成另外一个形象。
4.教师采用拓印添画的方法进行创作演示。
5.学生练习创作
作业要求:采用自己喜欢的拓印方法,构图饱满,适当的采用拓印添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并给自己的作品主题取名。
教师巡视辅导,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表扬,感染全体学生不断创新。
四.作品展示
五.教师总结
今天大家都很棒,课后还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纹理的物品,把它变成美丽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