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六年级上册,30-32页)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过程
与方法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会物质变化的奇妙,学会以科学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世界。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
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课前
准备
1.托演示材料:分别装有酚酞溶液、口碱溶液、白醋的三个烧杯;
2.分组材料:口碱、白醋;固定好了易拉罐底的三角架、蜡烛、小刀、火柴、食盐、水等;
3.教学课件、记录单。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过程
一、导入
(一)魔术引入
1.教师讲述: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
(教师演示)
师:给点掌声吧!谢谢!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揭秘这个魔术好不好?
[酚酞遇碱变红,又遇酸成无色,这种神奇的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新授
(一)学生探究蜡烛的变化
1讲述: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举起手中的粉笔,)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学生思考回答。
今天我们就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2.提问:如果想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3.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4.师介绍材料,师范实验。(教师逐一讲述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5.教师强调:这些物体在做之前是什么样的?在我们进行过这些活动之后又是什么样的?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及时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上。
6.组长领取材料,组织组员进行科学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及时解决学生活动中遇到的难题。
7.学生汇报:
(1)切割蜡烛,蜡烛变成了小的蜡块(教师提示:把蜡烛切割成了小蜡块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不是只是形态发生改变?)
板书: 切割
蜡烛 蜡块
(2)加热蜡块变成蜡油,冷却又变成固体。
板书: 加热 冷却
蜡烛 蜡油(液体) 蜡烛(固体)
(3)点燃蜡烛,看到火焰。
板书: 点燃
蜡烛 光、热、碳
8.讲述: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法让蜡烛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如果我们现在把蜡烛的变化进行分类,你会吗?
师:没关系。我们继续探究,一定会发现物质变化的这个秘密。
(二)学生进行系列物质变化的科学活动
1.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许多丰富的材料,让你们亲自去感受物体的变化,请看屏幕,这是我们将要进行的科学活动。(教师逐一讲述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2.教师强调:这些物体在做之前是什么样的?在我们进行过这些活动之后又是什么样的?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及时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上。
3.组长领取材料,组织组员进行科学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及时解决学生活动中遇到的难题。
4.学生汇报:
(1)往口碱中倒入白醋:口碱产生了气泡;(产生气泡)
(2)(4)把食盐放进水中:食盐变成微小的颗粒,形状发生了变化;(形状变化)
(3)点燃火柴:火柴变成了碳;(发光、发热)
5.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通过三个现象,你发现了什么?哪些变化很相似?一类是性状发生了变化、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如何判断有新物质产生了?(颜色变化、产生光和热、有气泡等)。
三、巩固与应用
1.教师逐一出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判断。
2.面粉加工成馒头是什么变化?
四、小结与拓展
小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如 往石灰水中吹气、口碱中倒入白醋、把鸡蛋壳放进白醋中,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把食盐放进水中、加热蜡烛。
教师(总结板书):物质的变化,一类是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讲述:老师刚上课的时候表演的魔术,也是物质的变化。(魔术揭秘)
作业
设计
讲述:物质的变化还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课后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家长或老师等方式,继续探究枫叶由绿变红是什么变化?
[课虽结束,但探究并未结束。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探究热情不减,并为后续探究提供方向。]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