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与生物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学生已经对白天与黑夜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对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学生不会做出自己的解释,因而教学时突出了从学生知道的现象入手,通过多次查找资料、交流讨论,来探究昼夜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清晨,我们能按时起床,牵牛花会迎着朝阳开放,林中的小鸟会吱吱喳喳的欢叫。到了晚上,我们都休息了,萤火虫会提着小灯笼出来,猫头鹰和蝙蝠会出来找吃的,昙花也在这时开放。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的生活与昼夜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昼夜与生物。(板书课题)
你知道生物包括什么?(板书:动物、植物、人)
二、探究活动
A:探究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
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平时都是看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可是在18世纪有一位瑞典的植物学家林奈,他在花园里种了很多种花,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只要看看花园里的花就知道大约是什么时间了,真是有趣极了。那你猜猜他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1.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林奈的“花钟”。观察课本55页的“花钟图”。引导学生看图,利用花钟来判断时间。
2.那你觉得它的这种规律是受什么原因影响的呢?(板书:昼夜更替)
3.老师很喜欢这些绿色的植物。看,这是我在观察牵牛花时的一篇观察日记。
同学们,从这篇观察日记里你可以获取哪些科学信息?
4.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观察牵牛花的颜色变化,你发现什么没有?
谁知道原因?(请慢羊羊村长解释原因)
5.其实受昼夜更替的影响,很多植物生长都有规律性的变化,比如有些花白天开放,如:荷花等;有些花晚上开放(夜来香,昙花)接下来我们去看一段精彩的视频:昙花一现(播放课件)
6.师:你们也想不想也去观察一种植物?(想)如果让你去观察一种植物,你打算怎样去观察?(自己思考1分钟,小组内汇报交流。)
——课后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观察,注意做好记录。
7.“花钟”现在在世界许多国家城市和园林中风行,都是为了美化城市而人工装扮的。(观看图片)
8.有两位同学为了做花钟也进行了观察,这是他们观察的记录表。
师:这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造成的开花时间不一样?(天气)说明什么?可见,各种花的开放时间是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变化的,花钟也会不准确的。
B:探究昼夜更替对动物的影响
过渡:植物因为昼夜更替的规律会产生规律性的变化,那么动物也会因为昼夜更替而产生影响。
1.观看视频资料,谈感受。
2.产生规律的活动原因是什么?
C: 探究昼夜更替对人的影响。
师:实际上,人的很多有规律活动都是因为昼夜更替有规律产生的。你能回想一下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吗?
孩子们,你们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时期,因此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更需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
3.解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含义。
三、动手活动环节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昼夜的交替是有规律的,因此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昼夜更替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五、课外延伸:
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填写书57页的计划表。
板书设计:
昼夜 与 生物
植物
昼夜更替 人 规律性变化
其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