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昼夜的形成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昼夜的形成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10 12:0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昼夜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昼夜的形成》是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太阳、地球的运动打下铺垫。该教材共2个活动,编排思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活动1: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教材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几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一一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二部分活动2:用模拟实验来检验每一种假设。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可以用地球仪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对每一个假设进行小组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四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设计理念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以互动为平台,以自主为核心”,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用查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尊重不同的意见的存在,并能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与选择。
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知道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学习重点
用查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

学习难点
体验地球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教学准备
1.学生用:地球仪(贴上小人儿)、手电筒(或蜡烛)、实验记录表。
2.教师用: 地球仪(或大的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三个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
行为
期望学生行为
自主学习阶段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大家能够大胆的猜想出昼夜形成的原因。但是,你们的猜想是否具有科学性呢?你们想不想亲自验证一下呢?
生:…
师: 今天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继续探究:昼夜的形成。板书: 15 昼夜的形成 (生齐读)
二、自主交流,复习旧知。
1、师播放有关昼夜形成的视频资料。
2、提出问题: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自转的周期是怎样的?
(2)说一说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以谈话的形式拉开本节科学课探究活动的序幕,营造轻松氛围,拉进与学生的心里距离
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积极发言,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阶段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设计实验方案
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方案。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分工,选出实验员、记录员、材料员等。每一个成员必须尽职尽责,完成实验的每一步。
2、小组汇报,展示各组的实验方案。
3、各组快速整理方案
(二)进行实验操作
1、各小组按照本组的实验方案开始实验

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达成共识,填写报告单
2、小组汇报,补充交流
3、总结
准备材料。
总结实验步骤
出示合作要求,提供报告单
学生自选材料自己设实验方案,

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认真填写报告
拓展延伸,深化问题。

师:通过模拟实验,我们亲自验证了“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科学性。同时,也发现了在地球自转过程中造成了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出现了不同的时间。也就是看到太阳的时间也不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结合刚才的试验说一说谁先看到日出呢?
出示: 谁先看到日出
在同一天里,是北京的小朋友还是乌鲁木齐的小朋友谁先看到日出?请同学们先在地球仪上找出这两个地区,确定它们的地理位置关系,再进行预测
学生回答;
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看一看53页到54页的内容,想一想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学生交流。
五、 课堂总结,鼓励评价。
大家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棒。同学们,有关地球的奥秘还有许多,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勇于探索,利用现代的高科技去解决那些不解的自然奥秘!下课。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设计

15 昼夜的形成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日(约24小时)
原因:地球自转
白天:朝向太阳

黑夜:背向太阳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