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走进池塘 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走进池塘 湘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10 12: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进池塘》教案
授课人:




1.知识与技能:
1) 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
2) 食物链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 了解生物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2) 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初步体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教材
分析
本节内容是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它在本册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在教学的同时,作了教材的二次开发,添加了食物网的概念和分解者的作用,这样让本节课更加完整和充实。
重点难点
食物链的形成和作用。
食物链的特点和写法。
各种生物在食物链的地位和作用。
教法

学法
教法:1 游戏激趣 2 情境创设 3 任务驱动
学法:1 自主探究 2 小组合作 3 班级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作用
导入
1)课堂引入
2)揭示课题
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并提出问题
观看动画,思考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课讲解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和写法
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地位和作用
阐述“被吃关系”的内涵就是:能量的传递,为后面教学铺垫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
阐述能量循环的作用
思考食物链的特点和练习食物链写法
了解各种生物在生态环境所处地位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合作探究
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提供展示材料
分组、指导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总结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展示交流
学生分组展示成果
组织、记录、总结
展示
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
总结延伸
课堂小结
组织、记录、总结
汇报本节课的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1)教学时,防止纠缠于“画面中到底有哪些生物”的问题。解决办:教师指定学生找相关的生物
2)生活在一定地段或生境内、相互作用着的动植物种群的总体。生物群落中全部植物的总体称为植物群落,全部动物总体为动物群落。群落就是种群的集合体,它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类群。生物群落概念的产生与强调同一地段内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其基本特征为:(1)群落中各种生物彼此依赖、相互作用;(2)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3)群落中的成员在生态学上的重要性互相不同,故有优势种与从属种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