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部分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要点回顾
知识点一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数量总数突破70亿。(增长快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注:人口密度图:
人口密度: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人口稠密地区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②人口稀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原始的热带雨林、B寒冷的极地、C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和D干旱的荒漠(自然条件比较恶劣)。
③除自然条件外,人口的分布还与社会经济条件及开发时间长短有关。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问题: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如:水资源紧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②社会压力大(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过重),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和瑞典。
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四)人口的增长与耕地资源的关系: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工业的发展占据了大量耕地,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
(五)人口大量增长与水资源危机之间的关系:①人口的增长,使得环境污染加剧,许多淡水资源遭到破坏;②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
(六)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城市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工作条件和待遇均较乡村好。
知识点二 世界的人种、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人种
人种划分依据:体质方面的特征,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三大人种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世界人种的分布
①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亚和东南亚),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②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及西部和北非地区。
③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美洲地区。
④拉丁美洲主要是混血人种。
拓展延伸:南美洲和北美洲也分布有一定数量黑色人种的原因:殖民扩张时期,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去的黑种人奴隶的后裔。
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
(二)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汉语,使用范最广的语言为英语(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等),拉丁美洲通行西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等国家),西亚和北非使用阿拉伯语。
拓展延伸: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历史悠久,殖民地面积广阔,全球使用英语的人分布面积广大。
(三)世界的宗教
基督教起源于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经典为《圣经》
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东部。经典为《古兰经》。麦加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泰国把佛教定为国教。
拓展展伸:三大宗教的典型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佛塔。
知识点三 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的主要形式:
(1)城市,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人口密集,居住地相对集中。
(2)乡村(村庄和集镇),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人口稀疏,居住地相对分散。
2.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受以上条件的影响:在大河支流与干流的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以及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比较密集;而在高山高原、荒漠、极地等地区聚落分布比较稀少。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特色等因环境而异
(1)寒冷地区的民居具有墙体厚、窗子小等特点,主要为了防寒保暖。
(2)湿热地区的居民一般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大、房顶尖,主要便于通风、散热、防雨。东南亚的高脚屋就是为了适应当地雨水多、气温高、潮湿的气候条件。
(3)西亚、北非地区多具有墙体厚、窗子小、房顶平等特点,主要为了适应降水少、风沙大、昼夜温差大的干旱气候条件。
(4)西双版纳的竹楼具有通风隔潮的作用;北京的古老四合院是适应北方冬季气候寒冷、风大特点的一种民居。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福建的土楼等。
重难点突破:如何正确处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①可以在原有聚落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相互穿插,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②可以在特别有价值的古老聚落以外选址,另建新聚落,保持古老建筑原有的风貌。
中考经典测试
(六)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增长表”(表1)和“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表”(表2),回答1~2题。
表1
年份
1830
1930
1960
1975
1987
1999
2011
人口(亿)
10
20
30
40
50
60
70
表2
大洲或地区
亚洲
非洲
欧洲
拉丁美洲
北美
大洋洲
人口(亿)
41.66
10.35
7.32
5.88
3.51
0.35
1.(2019·江苏南通)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每增加10亿人口,所经历时间最短的是( )
A.10亿→20亿 B.20亿→30亿 C.30亿→40亿 D.40亿→50亿
2.(2019·江苏南通)下列大洲,人口数(2010年)最多的是( )
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亚洲
读下图,完成3~4题。
3.(2018·山东滨州)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
A.I B.Ⅱ C.Ⅲ D.Ⅳ
4.(2018·山东滨州)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
A.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
B.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C.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④地区既属于Ⅱ类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下图是我国某地简图。据图回答5~6题。
5.(2019·山东烟台)在甲城区扩展的过程中,下列因素对其影响最小的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交通
6.(2019·山东烟台)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多尖顶屋,墙体高大,白墙青瓦。由此推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7.(2018·湖南益阳)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B.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
C.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北部 D.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英语
下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2019·河北保定)阿拉斯加位于五带中的( )
A.北温带和热带 B.北寒带和北温带 C.南温带和热带 D.南寒带和南温带
9.(2019·河北保定)阿拉斯加面积约172万km2,总人口72万(2011年),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大约为( )
A.0.42人/千米2 B.4.2人/千米2 C.42人/千米2 D.420人/千米2
10.(2019·河北保定)分析判断阿拉斯加的支柱产业之一是( )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渔业 D.纺织工业
读我国第二大岛屿“河流分布”、“人口密度”图,回答11~12题。
11.(2019·四川乐山)图中河流均注入海洋,可判断该岛屿的地势特征为( )
A.中部低四周高 B.南高北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东高西低
12.(2019·四川乐山)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与该岛屿人口分布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 )
A.经纬度位置 B.土壤 C.地形 D.植被分布
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13~14题。
13.(2018·江苏无锡)沿途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18·江苏无锡)途中探险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读图完成15~17题。
15.(2019·福建)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集中分布在( )
A.中部和南部 B.中部和北部 C.南部和北部 D.东部和西部
16.(2019·福建)影响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水源和土壤 B.气候、矿产和土壤
C.地形、水源和矿产 D.地形、水源和气候
17.(2019·福建)下列传统民居中,能反映山西省自然环境特点的是( )
A.冰屋 B.高架屋 C.窑洞 D.蒙古包
二、综合题
18.(2019·四川内江)a图所示的国家人口约450万人,国土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b图所示国家人口约1.27亿,国土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c图为世界主要板块分布略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a图和b图所示国家的半球位置、人口密度的差异,完成下表。
内容
东、西半球
人口密度大小
(2)a图和b图所示国家均为__________(选填“岛国”“内陆国”),气候均具有________(选填“海洋性”和“大陆性”)特征。
(3)a图所示的国家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_________,结合c图,推断b图中所示的国家是否多火山、地震,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019·湖南益阳节选)阅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了高峰论坛开幕式。应习近平主席邀请,有29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参加。
材料二 “一带一路”示意图。
(1)14日上午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都作了主题演讲。其中普京总统演讲使用的是_________语。从土耳其境内穿过的_____________海峡是亚欧的分界线。
(2)从图中可知,“海上新丝绸之路”不涉及的大洋是___________。“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我国南海,从六大板块来看,南海属于___________板块。
(3)肯尼亚(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总统肯雅塔是_______种人。肯尼亚迅速发展的经济部门是_______(填字母)。
A.花卉业和旅游业 B.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 C.采矿业 D.初级农产品出口
(4)如果你到荷兰旅游,将会游览或观赏到( )(填字母)。
A.白金汉 B.峡湾风光 C.奥林匹克遗址公园 D.风车
20.(2019·山东德州)读甲、乙两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①—⑧河流分别注入太平洋、______和北冰洋,形成_________状水系,由此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A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运河,作为大洲分界线的运河还有著名的_______运河。B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是__________(人种)的故乡。
(3)亚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与亚洲相比,非洲缺少温带、寒带气候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请从以下两种民居中任选一种,分析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高脚屋是东南亚原住居民的房屋,多为竹木材料,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B 5.B 6.D 7.B 8.B 9.A 10.C
11.C 12.C 13.D 14.A 15.A 16.D 17.C
二、综合题
18.(1)a图:西半球 小 b图:东半球 大
(2)岛国 海洋性
(3)是 该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19.(1)俄 土耳其
(2)北冰洋 太平洋
(3)黑 A
(4)D
20.(1)印度洋 放射 中部高、四周低
(2)苏伊士 巴拿马 黑种人
(3)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非洲纬度位置低,只有热带、亚热带气候
(4)茅草屋: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总体气候炎热干燥,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当地居民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且茅草屋有利于通风散热。
高脚屋:东南亚主要是热带季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潮湿多蚊虫,竹子是当地常见的植被,为当地民居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高脚屋有利于通风、防潮、散热。(气候类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