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月份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A. 海拔较低 B. 受夏季风影响较大C. 森林覆盖率高 D. 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图中②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图中①地主要农作物与耕作熟制最有可能为()
A. 小麦、油菜? 一年一熟 B. 水稻、甘蔗?? 两年三熟C. 小麦、棉花两年三熟 D. 水稻、花生?? 一年两熟
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是
A. 水源条件 B. 光照条件 C. 地形条件 D. 科技条件
下面两幅图为我国某地的气候和地形图,图中王村距某大城市最近,仅5千米。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 ? ? ?
/
/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地形区中的()
A. 东南丘陵 B. 华北平原 C. 辽东丘陵 D. 珠江三角洲
该地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布局是()
①在甲地大力发展苹果种植 ②在乙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
③在丙地发展淡水养殖 ??? ④在丁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示意图”,完成22?23题./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南部沿海地区
造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北温度的差异 B. 东西温度的差异C. 东西干湿的差异 D. 南北干湿的差异
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 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业B. 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C. 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D.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渔业
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河孕育了我国著名的“塞上江南”B. 乙河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C. 丙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D. 丁河谷地是我国重要的河谷农业区
下面是我国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其农作物名称与图的编号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B. 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 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D. 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 ①大豆、②棉花 B. ①甘蔗、②油菜C. ①油菜、②大豆 D. ①棉花、②甘蔗
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中穿过秦岭的年等降水量线是
A. 50mm线 B. 200mm线 C. 400mm线 D. 800mm线
图2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是图1中的
A. ①地区 B. ②地区 C. ③地区 D. ④地区
图1中②地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
A. 中温带、干旱区 B. 暖温带、半湿润区C. 亚热带、湿润区 D. 暖温带、半干旱区
图1中③地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 一年一熟 B. 两年三熟 C. 一年两熟 D. 一年三熟
下图所示是某三个地区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这三个地区是①东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黄土高原.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 甲--②?乙--③丙 --① B. 甲--①?乙--②?丙--③C. 甲--①?乙--③?丙--② D. 甲--②乙 --①丙 --③
农作物在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在海南岛一年三熟,导致这种作物生长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降水?? ?? B. 土壤 C. 热量 D. 地形
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海口的经纬度约为()。
A. 110°W,20°N B. 110°E,20°N C. 110°E,20°S D. 110°W,20°S
图中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共有()。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广州、武汉两城市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两城市比较,年降水量更多的城市是().
A. 广州? 武汉 B. 武汉?? 广州 C. 广州? 广州 D. 武汉?? 武汉
武汉所在地形区是(),该地形区耕地类型主要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旱地 B. 华北平原?? 水田C.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田 D. 华北平原?? 旱地
武汉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经济作物是()。
A. 小麦???? 柑橘、油菜花生 B. 小麦?? 苹果、油菜、甘蔗C. 水稻??? 柑橘、油菜、甜菜 D. 水稻?? 柑橘、油菜、甘蔗
二、综合题
读“中国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
(1)A线大致通过________(山脉)——(河流)一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大体一致。
(2)B线以西,农业部门以________业为主。
(3)C地区耕地类型为________(旱地或水田),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
(4)C、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地。
(5)C、D两地中,汉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E区域的河流以________(内或外)流河为主。
I:读我国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农业生产差异明显,界线大致与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该线以西以_______业为主。?
(2)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________业为主,C地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_。
(3)D处是我国的__________牧区,E处是我国的__________林区。
II、读中国局部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条铁路线交汇处的城市是___________。(2)图中①-④四条铁路线中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是___________线;沿途能看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风光的是 ___________线。(均填序号和名称)?(3)下列由秦皇岛运往海口的农产品,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___。
A苹果?? B甘蔗? ? C椰子? D水稻?(4)甲地的作物熟制是 ______。?A一年一熟? ???? B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C一年两熟 ? ? ? ?D一年三熟?(5)乙地的主要农产品是 ______。?A玉米、水稻、大豆 ? B小麦、玉米、棉花?C水稻、油菜、水产?? D水稻、甘蔗、甜菜
读图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图2“我国四大牧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1中,①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②地区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_。
(2)图1中,②处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④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造成①④⑤三地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大致以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呈现出“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图2中A是_________牧区(填名称),C、D两个牧区共同的优良畜种是_________(该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 ?
/
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月份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A. 海拔较低 B. 受夏季风影响较大C. 森林覆盖率高 D. 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图中②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图中①地主要农作物与耕作熟制最有可能为()
A. 小麦、油菜? 一年一熟 B. 水稻、甘蔗?? 两年三熟C. 小麦、棉花两年三熟 D. 水稻、花生?? 一年两熟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读图可知,1月份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受秦岭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依据图示可知,②地位于秦岭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图中①地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暖温带,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棉花等,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是
A. 水源条件 B. 光照条件 C. 地形条件 D. 科技条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干旱是本地区的自然特征,所以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就是水源。故选A。
下面两幅图为我国某地的气候和地形图,图中王村距某大城市最近,仅5千米。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 ? ? ?
/
/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地形区中的()
A. 东南丘陵 B. 华北平原 C. 辽东丘陵 D. 珠江三角洲
该地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布局是()
①在甲地大力发展苹果种植 ②在乙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
③在丙地发展淡水养殖 ??? ④在丁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我国气候的内容,结合地图,理解记忆即可解答。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该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辽东丘陵和华北平原都是温带季风气候,珠江三角洲和东南丘陵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等高线地形图可判断该地为丘陵。综上所述该地可能位于东南丘陵,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读图可知,图中气候资料图显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地不能大力发展苹果(温带水果)种植,应种植亚热带果树,故①错误;乙地位于平原处,便于运输,可以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故②正确;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且位于平原地区,湖泊水量丰富,适合发展淡水养殖,故③正确;丁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合种植水稻,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和④错误。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示意图”,完成22?23题./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南部沿海地区
【答案】C
【解析】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故选:C.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本题考查我国经济作物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造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北温度的差异 B. 东西温度的差异C. 东西干湿的差异 D. 南北干湿的差异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农业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难度一般。影响我国东部耕作区和西部牧业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量的东西差异。东部地区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宜种植业的发展;西部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 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业B. 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C. 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D.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渔业
【答案】D
【解析】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故A错误;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适宜发展畜牧业,故B错误;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C错误; 东部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海洋渔业,故D正确。 故选:D。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理解解答即可。
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河孕育了我国著名的“塞上江南”B. 乙河中下游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C. 丙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D. 丁河谷地是我国重要的河谷农业区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分布及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中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甲河为黄河,乙河为长江,丙河为珠江,丁河为雅鲁藏布江。【解答】甲河(黄河)流域的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地区引黄河水灌溉,形成了我国著名的“塞上江南”,A说法正确。乙河(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B说法正确。丙河(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的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故C说法不正确。丁河(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候高寒,不利于农业生产,而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形成了我国重要的河谷农业区,D说法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下面是我国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其农作物名称与图的编号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B. 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 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D. 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差异。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割,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的华北平原;水稻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油菜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对照四幅图分析、比较可以得出,①是甜菜,②是冬小麦,③是水稻,④是油菜。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 ①大豆、②棉花 B. ①甘蔗、②油菜C. ①油菜、②大豆 D. ①棉花、②甘蔗
【答案】D
【解析】我国①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糖料作物中,②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故选:D。中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有些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通常被称为热带作物.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中穿过秦岭的年等降水量线是
A. 50mm线 B. 200mm线 C. 400mm线 D. 800mm线
图2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是图1中的
A. ①地区 B. ②地区 C. ③地区 D. ④地区
图1中②地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
A. 中温带、干旱区 B. 暖温带、半湿润区C. 亚热带、湿润区 D. 暖温带、半干旱区
图1中③地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A. 一年一熟 B. 两年三熟 C. 一年两熟 D. 一年三熟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秦岭和东部的淮河构成我国地理上重要的一条分界线,该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一月0°C等温线、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等。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分布,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解答】从图可以看出,人们在田里插秧,是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
【分析】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上重要的一条分界线,该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一月0°C等温线、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等。②地位于秦岭以北,温度带是暖温带,干湿地区是半湿润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
【分析】本题考查农作物熟制,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作物熟制是解题的关键。【解答】从图可以看出,③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位于太行山以东,是华北平原,该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所示是某三个地区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这三个地区是①东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黄土高原.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 甲--②?乙--③丙 --① B. 甲--①?乙--②?丙--③C. 甲--①?乙--③?丙--② D. 甲--②乙 --①丙 --③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农作物分布及熟制,难度中等。①东北平原大部分位于中温带,积温最低,作物生长期短,农作物一年一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积温最高,农作物一年两熟;③黄土高原位于暖温带,农作物以小麦、谷子为主,农作物两年三熟。综上所述,正确组合是甲--②、乙--③、丙--①。故选A。
农作物在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在海南岛一年三熟,导致这种作物生长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降水?? ?? B. 土壤 C. 热量 D. 地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耕作制度的地区差异。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端,属于热带,热量充足,作物熟制是一年三熟;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份,属于中温带,热量不充足,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因此形成海南和黑龙江作物熟制不同的主要条件是热量差异,C对,ABD错。故选C。
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海口的经纬度约为()。
A. 110°W,20°N B. 110°E,20°N C. 110°E,20°S D. 110°W,20°S
图中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共有()。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广州、武汉两城市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两城市比较,年降水量更多的城市是().
A. 广州? 武汉 B. 武汉?? 广州 C. 广州? 广州 D. 武汉?? 武汉
武汉所在地形区是(),该地形区耕地类型主要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旱地 B. 华北平原?? 水田C.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田 D. 华北平原?? 旱地
武汉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经济作物是()。
A. 小麦???? 柑橘、油菜花生 B. 小麦?? 苹果、油菜、甘蔗C. 水稻??? 柑橘、油菜、甜菜 D. 水稻?? 柑橘、油菜、甘蔗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断,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经纬度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根据“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可知,海口的经纬度约为(110°E,20°N)。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省区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读图可知,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共4个省区。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
【分析】本题考查广州、武汉气候差异,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气候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读图可知,广州纬度低于武汉,武汉冬季气温更低,夏季两地普遍高温,因此武汉气温年较差较大;广州和武汉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州纬度低,年降水量更多。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
【分析】本题考查武汉所在的地形区和耕地类型,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武汉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读图可知,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
【分析】本题考查武汉的主要作物,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武汉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读图可知。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柑橘、油菜、甘蔗。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读“中国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
(1)A线大致通过________(山脉)——(河流)一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大体一致。
(2)B线以西,农业部门以________业为主。
(3)C地区耕地类型为________(旱地或水田),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
(4)C、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地。
(5)C、D两地中,汉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E区域的河流以________(内或外)流河为主。
【答案】(1)秦岭 ?淮河 ?0
(2)畜牧
(3)水田 ?水稻
(4)D ?C
(5)C ?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农业生产概况、气候特点、民族和河流分布。
(1)由图中线路可知,图中A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体一致。
(2)由图中线路可知,图中B是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该线以西的西北地区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
(3)由图中线路可知,图中C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4)由图可知,图中C是我国南方地区,D是我国青藏地区,在我国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中,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所以气温比南方地区低,而我国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于青藏地区。
(5)由图可知,图中C是我国南方地区,D是我国青藏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以汉族为主,青藏地区是我国藏族同胞的聚集地;由图可知,图中E为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由于距海远,降水少,所以河流多以内流河为主。
I:读我国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农业生产差异明显,界线大致与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该线以西以_______业为主。?
(2)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________业为主,C地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_。
(3)D处是我国的__________牧区,E处是我国的__________林区。
II、读中国局部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条铁路线交汇处的城市是___________。(2)图中①-④四条铁路线中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是___________线;沿途能看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风光的是 ___________线。(均填序号和名称)?(3)下列由秦皇岛运往海口的农产品,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___。
A苹果?? B甘蔗? ? C椰子? D水稻?(4)甲地的作物熟制是 ______。?A一年一熟? ???? B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C一年两熟 ? ? ? ?D一年三熟?(5)乙地的主要农产品是 ______。?A玉米、水稻、大豆 ? B小麦、玉米、棉花?C水稻、油菜、水产?? D水稻、甘蔗、甜菜
【答案】I、
(1)400 ?畜牧?
(2)种植 ?旱地?
(3)新疆 ?西南
II、
(1)北京??
(2)①京广 ?④京包 ? ?
(3)A???
(4)B
(5)C
【解析】I、本题考查农业分布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农业生产差异明显,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该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该线以东以种植业为主,?
(2)读图可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北C地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以南地区的耕地类型是水田。
(3)依据位置,读图可知,D处是我国的新疆牧区,其优良牲畜品种是伊犁马和细毛羊,E处是我国的西南林区,它和东北林区、东南林区合称为我国的三大林区。
II、本题考查我国局部地区的铁路线和农业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依据铁路线的分布,读图可知,图中四条铁路线交汇处的城市是北京,它是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和京哈线的铁路枢纽。(2)读图可知,图中①-④四条铁路线中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是①京广线,起点是北京,终点是香港的九龙;沿途能看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风光的是④京包线,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3)秦皇岛位于河北省,属于北方地区,农产品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苹果,B甘蔗、C椰子和D水稻都属于南方地区的农产品,故由秦皇岛运往海口的农产品,可能性最大的是A苹果。故选A。
(4)依据位置,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华北地区,其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东北地区是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一年两熟 ? ? ? ;海南岛是一年三熟。故选B。?(5)依据位置,读图可知,乙地是南方地区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主要农产品是水稻、油菜、水产;玉米、大豆和甜菜是北方地区的农产品。综上所述,故C符合题意。故选C。
读图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图2“我国四大牧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1中,①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②地区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_。
(2)图1中,②处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④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造成①④⑤三地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大致以_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呈现出“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图2中A是_________牧区(填名称),C、D两个牧区共同的优良畜种是_________(该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 ?
【答案】(1)小麦 ?油菜? ??
(2)水田 ?草地 ?水分差异(降水不同,距海远近差异导致降水不同)? ??
(3)400 ?内蒙古 ?牦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牧区的分布、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原因。
(1)由图1可知,图中①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图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
(2)由图1可知,图中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④地位于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地区,耕地类型以草地为主,⑤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难以利用土地。从②到④再到⑤,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越来越不明显,降水越来越少,由于降水越来越少,所以从①到④再到⑤土地利用类型从水田变为草地再变为难以利用土地。
(3)由图2可知,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大致以400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呈现出“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由图2可知,A为我国内蒙古牧区,C为青海牧区,D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共同的优良畜种是牦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