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6.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如果把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分别是(? )
A.?叶肉细胞和叶绿体?????????B.?叶绿体和叶肉细胞?????????C.?叶肉细胞和叶绿素?????????D.?保卫细胞和叶绿体
2.将金鱼藻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中,用漏斗罩住金鱼藻,并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当气体充满1/2试管时,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该气体,小木条复燃。该气体是在下列哪种过程中产生的?(???)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3.养鱼时在鱼缸的底部种上水草主要是为了(?? )
A.?使鱼缸好看???????????B.?增加鱼缸内的生物数量???????????C.?增加鱼缸内的氧???????????D.?增加鱼缸内的养料
4.韭黄的叶片不呈现绿色,这是因为:(??? )
A.?韭黄的生长过程没有光照,不能形成叶绿素?????????B.?韭黄的生长过程中水分不足C.?韭黄的叶肉细胞没有叶绿体????????????????????????????????D.?韭黄的生长过程中肥料不足
5.下列哪个装置能有效的使叶片中的绿色褪去( )
A.???????????????B.???????????????C.???????????????D.?
6.“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②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时???????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2~ 3 d????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夜???????????????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⑥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A.?③①②⑥⑤④??????????????????B.?④③②⑤①⑥???????????????????C.?②③④⑤①⑥??????????????????D.?②④③⑤⑥①
7.一般情况下,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要深些,这是因为(??? )
A.靠近叶的上表皮栅栏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B.靠近叶的下表皮海绵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C.靠近叶的上表皮栅栏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少D.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
8.“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A.?整个叶片都变蓝???????????????B.?见光的部分???????????????C.?只是时片的边缘变蓝???????????????D.?被遮光的部分
9.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C.?便于用碘液检验??????????????????????????????????????????????????D.?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二、填空题
10.下面是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示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 照射3~4小时。(3)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4)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色。(5)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这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6)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________?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________。
11.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因为能进行________?作用;其反应式是:?反应式中的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
12.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①选盆栽的银边天竺葵放在黑夜处一昼夜。 ②如图再将不透明的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 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不透明的纸。④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在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⑤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的变化是________?。(1)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3)本实验组成了________?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通过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4)隔水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
1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经过处理后,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成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________,它是一种有机物。
三、实验探究题
14.七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以下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________
(2)上述图②操作有误,请改正:________?
(3)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________ ;步骤⑥中,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4)进行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________ 。
(5)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6)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 (请答出两条)________ 。
15.校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将一盆栽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后,选择了两片邻近的叶子甲、乙,甲用黑纸包住,乙不包,然后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摘下甲、乙,除去叶绿素并漂洗后,加碘液,再漂洗。请你分析: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
(2)加碘液后,甲的颜色________,乙的颜色________。
(3)此实验验证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
四、综合题
16.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 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________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________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所以,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故答案为:A【分析】光合作用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所以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条件:光,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2.【答案】B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该装置应放在阳光下,氧气有助燃的性质,能够使带余烬的卫生香复燃,因此可用带余烬的卫生香检测是否有氧气产生,若卫生香复燃,则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点评】此题为基础题,只要熟练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可解答此题。
3.【答案】C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因此在鱼缸的底部种上水草能增加鱼缸中氧气的含量,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其长时间的存活。故答案为:C【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韭黄之所以呈现黄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故答案为:A【分析】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据此答题。
5.【答案】B
【解析】【解答】菠菜叶中的叶绿素是绿色的色素,它是有机物,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加热能使酒精迅速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故答案为:B【分析】解此题考查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对酒精脱色操作.解答要点:一是弄清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的原因;二是弄清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
6.【答案】A
【解析】【解答】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是: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以上;2、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3、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4、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5、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6、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观察。故中顺序是:③①②⑥⑤④。故答案为:A【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④清水漂洗;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上表皮靠近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此外上表皮接受阳光照射多,叶绿素形成多。而表皮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其中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有叶绿体,有利于阳光的透入。故答案为:A【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而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
8.【答案】B
【解析】【解答】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因此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所以,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酒精变成绿色,见光的部分变蓝。故答案为:B【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9.【答案】D
【解析】【解答】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故答案为:D【分析】“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①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②选叶遮光:有光和无光形成对照.③光照处理:让植物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④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直到变成黄白色.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隔水的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酒精脱色后清水漂洗,及滴加碘液后漂洗是为了排除酒精和碘液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⑤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淀粉遇淀粉变蓝):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清水冲洗碘液,观察现象.⑦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呈深蓝色.
二、填空题
10.【答案】绿色?;黄白色;淀粉;蓝色??;光
【解析】【解答】(4)叶绿素不溶于水但是溶于酒精,隔水加热后,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了,叶片变成了黄白色。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滴加碘液就是为了验证淀粉的存在。未遮光部分由于有光照,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而遮光部分由于没有光照,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生成,遇碘液不变蓝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分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明白实验原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懂得怎样设置对照实验和设计实验变量,能在正确的操作程序中总结实验规律,验证实验原理,具备视图作答能力。
11.【答案】光合??;二氧化碳;光;氧气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A是二氧化碳,B是光,C是氧气。【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12.【答案】绿色??;黄白色??;B区域变成蓝色、A、C区域不变蓝;将天竺葵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溶解叶片内的叶绿素;2;A和B;B和C;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所以加热时要隔水加热
【解析】【解答】实验步骤与方法: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防止影响实验);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制造淀粉);③④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白色色.⑤清水漂洗,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1)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2)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 黄白色,这是因为叶片中的 叶绿素 溶解到酒精中去了.(3)加碘液后,发现A、C两处均不变蓝,原因是:A处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不变蓝C处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不变蓝B处遇碘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本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 A和B,其变量是叶绿体,A为对照组,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另一组是B和C,其变量是 光照,C为对照组,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4)隔水加热 需要“隔水”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故答案为:绿色???黄白色?? B区域变成蓝色,A、C区域不变蓝(1)将天竺葵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2)溶解叶片内的叶绿素(3)2?? A与B?? C与B????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4)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所以加热时要隔水加热.【分析】此题综合考查绿叶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和实验设计对照原则、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13.【答案】淀粉
【解析】【解答】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故答案为:淀粉【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淀粉)中的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
14.【答案】(1)⑦→①→③→②→④→⑤→⑥(2)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3)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淀粉(5)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6)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间作套种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是⑦暗处理一昼夜→①设置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③取下叶片→②酒精脱色→④清水冲洗液→⑤滴加碘→⑥观察叶色变化.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⑦→①→③→②→④→⑤→⑥.(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所以图②操作有误,改正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3)A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有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B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二氧化碳.? 步骤⑥中,a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A叶片的b能吸收到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B叶片的b,由于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进行步骤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6)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间作套种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5.【答案】(1)让天竺葵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走耗尽(2)不变色;变成了蓝色(3)阳光
【解析】【解答】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3)观察现象:叶片甲遮光,遇碘不变蓝;叶片乙见光,遇碘变蓝;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 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故答案为:(1)让天竺葵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走耗尽;(2)不变色;变成了蓝色;(3)阳光【分析】“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①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②选叶遮光:有光和无光形成对照.③光照处理:让植物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④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直到变成黄白色.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隔水的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酒精脱色后清水漂洗,及滴加碘液后漂洗是为了排除酒精和碘液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⑤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淀粉遇淀粉变蓝):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清水冲洗碘液,观察现象.⑦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呈深蓝色.
四、综合题
16.【答案】(1)土壤质量明显减少(从具体质量的数值予以比较等类似答案也可)(2)绿色植物能释放供动物维持生命的气体(植物能产生氧气等类似答案均给分)(3)蓝;酒精呈绿色,叶片呈黄白色
【解析】【解答】(1)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如果他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应该为木桶里土壤的质量明显减少。(2)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是:A钟罩内没有绿色植物,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有绿色植物,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这说明绿色植物能够为小鼠的呼吸提供氧气。(3)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常用淀粉的这个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在检测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时也用到碘液;图丙所示的实验是脱去叶片内的叶绿素,方法是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实验结束后,因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所以酒精变成了绿色,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变成了黄白色。故答案为:(1)木桶里土壤的质量明显减少(2)绿色植物能释放供动物维持生命的气体(3)蓝;酒精呈绿色,叶片呈黄白色【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中有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