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同步测试(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7.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同步测试(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10 15: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7.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依次应该是(将以下步骤排序)(  ) ①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加碘液后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②实验植物在暗处置一昼夜?? ③观察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 ④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把叶片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再移到光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⑤①②???????????????????????D.?②⑤④①③
2.对气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B.?气体交换的“窗口” C.?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围成的空腔??????????????????????D.?白天闭合,晚上张开
3.“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 ②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时 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2~3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夜 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⑥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A.?③①②⑥⑤④??????????????????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D.?②④③⑤⑥①
4.叶片由哪三部分组成的( ?)
A.?表皮、叶肉和叶脉?????????B.?表皮、叶脉和气孔?????????C.?表皮、叶肉和气孔?????????D.?叶肉、叶脉和气孔
5.叶片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  )
A.?保卫细胞??????????????????B.?无色素的表皮细胞??????????????????C.?栅栏组织细胞??????????????????D.?海绵组织细胞
6.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的部位是(?? )
A.?任何细胞???????????????????????????B.?绿色部分???????????????????????????C.?茎和叶???????????????????????????D.?根、茎、叶
7.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 D.?叶片经脱落、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
8.如图为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实验的某一装置,该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褪去叶片中的绿色???????????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9.如图为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实验的某一装置,该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褪去叶片中的绿色???????????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10.在同一块地里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是(? )
A.?光?????????????????????????????????????B.?水分?????????????????????????????????????C.?无机盐?????????????????????????????????????D.?空气
二、填空题
11.? ________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________”.
12.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__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3.植物叶片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4.叶片之所以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因为它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如图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1]所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组织.
(2)若此叶片处于白天,植物的________作用增强,水分会通过叶片中的[________]散失,从而带动了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________运输.
15.有时植物的茎会深入到地下让同学们很难分清是根还是茎,如果是茎,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解答题
16.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内填写番号).
(1)要想观察到如图所示结构应先制作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进行观察.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________]________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 [________]________里面的________运输而来.
(3)叶片正面比背面颜色深,主要是因为图中标号②所示部分含有较多的________,里面含有绿色的________.
(4)图中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结构为________.
四、综合题
17.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________2→3________4________→5(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2)图2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__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
(3)图6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图7小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5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还可以证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8.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资料,完成问题.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豆芽合成了叶绿素的原因).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的问题,请做出假设:________?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甲、乙两个容器中.甲放在________?下培养.把乙放在________?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变绿,乙中的黄豆芽不变绿. 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实验步骤:(1)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现象分析: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因此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依次应该是:②⑤④①③,选项D符合要求.故选: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只是白天的蒸腾作用比晚上要强一些,所以气孔是白天、晚上都张开的,只是张开的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只有当中午光线很强,气温很高时,气孔会关闭,防止水分过度散失.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孔的功能以及开闭原理,气孔是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根据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一般步骤可知: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2~3,属于暗处理;①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属于部分遮光;②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时,属于光照;⑥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属于摘下叶片;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属于酒精脱色;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夜,属于漂洗加碘,最后观察颜色,因此“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③①②⑥⑤④. 故选:A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2)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A正确; B、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气孔是表皮上的结构.B错误; C、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气孔是表皮上的结构.C错误; D、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气孔是表皮上的结构.D错误; 故选:A 【分析】如图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肉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要再含有叶绿体的活细胞中进行.而在叶片中保卫细胞、栅栏组织细胞、海绵组织细胞均含有叶绿体,故可进行光合作用;表皮细胞无色素不含叶绿体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叶绿素等,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6.【答案】D
【解析】【解答】 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的部位是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的,故选 【分析】 考查光合作用的场所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A正确; B、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C正确; D、将叶片部分遮光,阳光下照射2﹣3小时,取叶片脱色,特定化学试剂检测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原因是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不遮光部分被染成蓝色,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D错误. 故选:D. 【分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据此解答.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食物实验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图示中的装置是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将叶片中的叶绿素脱去,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故选:C 【分析】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为了去除叶片的绿色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常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食物实验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图示中的装置是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将叶片中的叶绿素脱去,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故选:C 【分析】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为了去除叶片的绿色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常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如在同一块地里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有光的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条件是光.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叶绿素的形成条件,可以从植物所处的环境来考虑.
二、填空题
11.【答案】叶绿体;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解: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即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故答案为:叶绿体;能量转换器 【分析】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2.【答案】淀粉;光
【解析】【解答】解:实验前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内已经没有淀粉.叶片遮光的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酒后不变蓝色;叶片不遮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酒后变蓝色.所以,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可以说明: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3.【答案】表皮;叶肉;叶脉
【解析】【解答】解: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其中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 故答案为:表皮;叶肉;叶脉 【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如图:
14.【答案】(1)叶脉;输导 (2)蒸腾;5;向上
【解析】【解答】解:(1)图中的1是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自下而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筛管由上到下运输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向上运输,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被灼伤. 故答案为:(1)叶脉;输导;(2)蒸腾;5;向上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和表皮,表皮起保护作用;叶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脉起输导和支持作用.图甲中的1是叶脉,2是上表皮,3是叶肉,4下表皮,5是气孔.
15.【答案】节;节间 
【解析】【解答】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的本质特征.节与节之间的距离叫节间,不同种植物或同一种植物茎的不同部位,节间长短会有差异. 故答案为:节;节间;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茎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三、解答题
16.【答案】(1)临时切片;显微镜 (2)⑥;气孔;③;叶脉;导管 (3)叶绿体;叶绿素 (4)叶脉
【解析】【解答】(1)要想观察到如图所示结构应先制作临时切片,然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2)⑥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是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③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其中同样包括导管和筛管两种管道,形成叶片内的运输通道,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3)叶片正面比背面颜色深,主要是因为图中标号②所示部分为栅栏组织,叶肉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同时该部分叶肉细胞里面也含有较多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叶绿素.(4)图中其输导和支持作用的结构为③叶脉. 故答案为:(1)临时切片;显微镜;(2)⑥气孔;③叶脉;导管(3)叶绿体;叶绿素(4)叶脉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叶脉三部分.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③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四、综合题
17.【答案】(1)3;7;6 (2)对照实验;(有无)光照 (3)碘液;酒精;溶解叶绿素 (4)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淀粉;光
【解析】【解答】解:(1)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3)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4)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1)3;7;6;(2)对照实验;(有无)光照;(3)碘液;酒精;溶解叶绿素;(4)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淀粉;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2)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8.【答案】(1) 阳光  (2)阳光 (3)阳光;阴暗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在所有的实验中都有变量,在本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光的有无.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1)黄豆芽被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因而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阳光能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生吗? (2)做出的假设是依据问题做出的,假设的做出又与我们对结果的基本预测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黄豆芽是在遮光的条件下形成的,豆苗是在有光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做出的假设应是:阳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3)设计实验方案: 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甲放在有阳光下培养.把乙放在阴暗处培养. (4)根据经验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变为绿色,乙仍为黄色,不变绿.因而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能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生. (5)结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在所有的实验中都有变量,在本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光的有无. 故答案为: (1)阳光; (2)阳光; (3)阳光;阴暗;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要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据此解答.本题以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的知识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还考查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