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1.5 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1分)
1.用金属框拉出一个肥皂泡,小珂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于是,他做了几个不同形状的金属框,逐一进行拉肥皂泡实验,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和形状的变化情况。就“小珂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2.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①号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②号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10个月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至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
A.?该实验的结果通过统计蚂蚁的存活率来进行
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②号,实验组是①号
C.?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对其生长有害
D.?实验表明,妈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的生长
3.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 C 含量,小明根据维生素 C 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可知维生素 C 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黄瓜汁 芹菜汁 青椒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 毫升) 14 滴 15 滴 8 滴 11 滴
A.?黄瓜?????????????????????????????????????B.?芹菜?????????????????????????????????????C.?青椒?????????????????????????????????????D.?白菜
4.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做了若干组实验(对照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单一变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物质 ﹣5℃、潮湿 25℃、潮湿 ﹣5℃、干燥 25℃、干燥
馒? 头 ①不发霉 ②发霉 ③不发霉 ④不发霉
玻璃板 ⑤不发霉 ⑥不发霉 ⑦不发霉 ⑧不发霉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仅由③的结果可推断低温和干燥不利于霉菌的生长
B.?①和②对照实验控制的单一变量是温度
C.?②和④对照实验的结果说明霉菌生长需要水
D.?②和⑥对照实验的结果说明霉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5.学习科学需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明确实验原理及并能对结论进行科学推理.我们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________.
6.如图,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铅笔在水中的折断现象,对此我们应有的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
A.?马上把铅笔拿起来,看是否真的断了??????????????????B.?倒掉水看看铅笔是否还会折断
C.?马上去问家长或老师???????????????????????????????????????????D.?马上上网查询答案
7.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只能从实验中获得事实和证据???????????????B.?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C.?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D.?在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8.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大小相同的锥形瓶甲、乙、丙三个,按如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处理方式 号 瓶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请据表分析:处理中包含了多少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 )
A.?2组,温度、空气????????????????????????????????????????????????B.?2组,温度、消毒棉球
C.?2组,温度、细菌????????????????????????????????????????????????D.?3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
9.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这一实验对照组中,自变量是水分
B.?设置丙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乙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于水
C.?通过甲乙的对照,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
D.?通过乙丙的对照,说明这些微生物为自养生物
10.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000米
第二组 海拔3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000米 d组海拔3000米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 A.a<b??c<d????B.a=b??c=d?????C.a>c??b>d?????D.a>b??c>d.
二、填空题(共4题;共14分)
11.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1)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2)由此请你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________?
12.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________、多________、多________,准备随时运用________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13.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__。
A .风是怎样形成的B .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C .为什么会打雷
D .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E .小鸡是如何出生的F .水为什么会结冰
G .小明的理想是什么H .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14.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年龄不同,开花的季节和时间也不一样。冬小麦秋季播种萌发,第二年夏初开花和结果,对这类植物来说,秋末冬初的低温就成为开花必需的条件;美洲烟草在夏季日照时间长,植株高达 3m—5m 也不能开花,但生长在冬季温室中,日照时间短,植株高不到 1m 即可开花。
(1)无论花的形态怎样,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
(2)从短文中可以得知,影响开花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和________。
(3)播种的“小麦种子”是由________发育而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16分)
15.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
A.与水的温度有关 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 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她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10? ℃的水 缓慢溶解
②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80? ℃的水 较快溶解
③ 5 克粉末状冰糖 100 毫升、80? ℃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________(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_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 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________,观察两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
16.下列是一组同学的身高、体重和脚印的长度,请你根据下表,完成下列探究。
表一
调查号码 姓名 脚印长度(cm) 身高(cm) 体重(kg)
1 施嘉琦 23 165 60
2 曹宇航 25 175 65
3 孙定康 25 172 65
4 斯振强 24 173 62
5 张嘉璇 25 170 66
(1)针对表一数据,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对此提出一个假设: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
(4)收集实验数据(见表二),并根据此表整理出所需数据,填入下表:
调查号码 姓名 身高(cm) 脚印长度(cm) 二者比值 平均值
1 施嘉琦 165 23 7.17 7.01
2 曹宇航 175 25 7
3 孙定康 172 25 6.88
4 斯振强 173 24 7.21
5 张嘉璇 170 25 6.8
根据表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7.一天晚饭后,小明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明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小明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⑴提出问题:________?
⑵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⑶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⑷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⑸小明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布料;
18.近年某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探究镉的危害,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多大的危害呢?
实验过程如下:
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表:
组别 镉浓度(mg/mL) 生理盐水用量 24h死亡率
A 0 10 0
B 0.015 10 2
C 0.030 10 3
D 0.045 10 6
(1)实验结论: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________.说明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2)该同学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3)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主要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出现________.
(5)“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于是该同学用“镉大米”喂鸡,但镉通过食物链最终不断在人体内________,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C 4.A 5.②③ 6. B 7.A 8.C 9. D
10.(1)海拔高度(变量)(2)b组?(3)平均值(4)D
二、填空题
11. (1)冰块逐渐熔化,玻璃杯外壁出现水珠,冰块浮在水面等
(2)冰熔化需具备什么条件或玻璃杯外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或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等(合理即可)
12. 思考;观察;实验;科学知识
13. ACEFH
14. (1)雄蕊和雌蕊(2)日照时间(3)子房
三、实验探究题
15. (1)A(2)冰糖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3)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的水 100ml,同时向烧杯各加入 5g 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其中一杯用玻璃棒搅拌
16. (1)脚印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2)脚印长度与身高有关系
(3)将自己班上的所有同学的身高、脚印长度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归纳
(4)身高约为脚印长度的 7 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 抹布的吸水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等量;棉
18.(1)升高2)形成对照实验;不同浓度镉的生理盐水(3)相同(4)偶然性(5)积累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