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 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
A.绽开(dìng) 吮吸(shǔn) 栖息(qī) 忧心忡忡(cōng)
B.剽悍(piāo) 嗔视(zhēn) 秕谷(bì) 浑身解数(jiě)
C.谰语(lán) 迸射(bèng) 挑衅(xìn) 吹毛求疵(cī)
D.告罄(qìn) 镂空(lǒu) 椽子(chuán) 销声匿迹(n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最多的一组是 ( )?
A.谩骂 蔓延 幔帐 罗曼蒂克 顺蔓摸瓜
B.阖家 磕头 嗑瓜子 溘然长逝 一丘之貉?
C.内讧? 杠杆? 女红? 力能扛鼎? 股肱之臣
D.噗嗤? 濮水 蹼泳? 璞玉浑金? 匍匐前进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稠蜜 斑澜 寒暄 惴惴不安 风度篇篇
B.迟盾 压抑 拨弄 咆丁解牛 巾国英雄
C.步阀 先驱 霹雳 名幅其实 曲指可数
D.急躁 爆炸 亵渎 獐头鼠目 振聋发聩
4.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流芳百世(流传) 差池(意外的事) 望眼欲穿(形容殷切盼望 )
B.招摇过市(炫耀张扬) 囿于(沦陷) 解甲归田(脱去铠甲)
C.牝马 (公马) 闷葫芦(不爱说话) 了无生意(生机、活力)
D.走投无路(抛、扔) 求神拜佛(要求) 心力交瘁(会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这一次主题班会,使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C.在精准扶贫问题上,党支部积极采纳和听取了广大党员的意见。
D.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乃是评判一个优秀员工的首要条件。
6.下列的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 ( )
A.紧握在地下 封闭起来 截断电流 优美柔顺
B.清脆的响声 亲密的伴侣 交通模式 勇敢地作战
C.记录并跟踪 情趣相投 聪明才智 铜枝铁干
D.滞留在土中 相距甚远 恢复原状 功率匹配
7.下列句子的缩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
缩句:波义耳走去。
B.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
缩句:我散步。
C.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灯照耀着天安门广场。
D.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
缩句:我涌起愉悦之情。
8.下列选项中的人物都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 ( )
A.苏轼 苏辙 杜甫 B.王安石 欧阳修 李白
C.韩愈 柳宗元 曾巩 D.韩愈 柳永 欧阳修
9.表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0.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这时,一股紫红色的火苗,也在他空白的脑子里缓缓地亮起来。
②监工在罗汉大爷脖子上抽了一藤条。
③石头砸破了他的双手,他的下巴在石头上碰的血肉模糊。
④监工拄着藤条原地不动,罗汉大爷搬着石头,胆战心惊地从他眼前走过。
⑤大爷被打得六神无主,像孩子一样糊糊涂涂地哭起来。
⑥大爷一个前爬,抱着大石头,跪倒在地上。
A.①②④⑥③⑤ B.④②⑥③⑤① C.⑤②①③④⑥ D.④②①③⑥⑤
二、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30分)
11.《荷花淀》 作者 ,原名 。 派的创始人。
12.《相信未来》作者 ,原名 。 诗派的代表诗人。
13.《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 , 国著名小说家。
14.《老人与海》作者 , 国的著名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以本文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15.《马说》作者 ,是 之首。被苏轼称赞为“文起八代之衰”,文体是 文。
16.《清兵卫与葫芦》作者 , (国籍)著名小说家。
17.《金岳霖先生》作者 。金岳霖先生是 大学的教授。本文的作者的代表作品 (写出一个即可)。
18.《品质》作者 , 国作家。
19.老舍,原名 ,字 ,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 ”。
20.《故都的秋》作者 ,字 ,主要代表作品 (自传式的小说)。
21.钱钟书,字 ,代表作长篇小说 。其妻子为 创作了与他的小说并称为姊妹篇的小说为 。
(二)通假字(5分)
22.小惠未偏 “ ”通“ ”解释
23.孰视之 “ ”通“ ”解释
2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解释 ?
2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解释
26.共其乏困 “ ”通“ ”,解释
(三)古诗默写(5分)
27. ,心有灵犀一点通。
28. ,乱红飞过秋千去。
2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30.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31. ,事定犹须待阖棺。
三、阅读(4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2-34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
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32.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B.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简述与评价。
C.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群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极广。
D.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
3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
B.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兴邦”。
C.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和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
D.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3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
B.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
C.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
D.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
(二)名人传记(15分)
读张爱玲
贾平凹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布儿如戏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班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翠翠、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里的一连串地漂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招听,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得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的有曹霑的才情,又有现今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又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与许多人来谈张的作品,都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不指所描叙的内容,而是那种才气如云,以为她是很古的人,当知道张现在还活着,还和我们同在一个时候,这多少让我们感到形秽和丧气。《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3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2分)
诡谲( ) 形秽( )
36.第一段中说:“细细密密的碎布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
这两句中加线的词在文章中分别指什么? (4分)
“戏台上的旦角”:
“崔莺莺”:
37.第一段中“单是正经的角儿,……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句中“翠翠、白素贞、七仙女、崔莺莺”分别是哪些作品中的人物? (写两个即可,2分)
38.文章第一段中作者认为张爱玲的散文作品有什么具体特点?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每项不超过4个字)。 (3分)
(1)思想:
(2)文体:
(3)语言:
39.文章哪一语句与第三段中“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意思相同?(2分)
40.“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张爱玲小说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长处是:
短处是:
(三)散文佚事(16分)
一个寂寞的黄梅人
读过那么多中外作家的经典作品,后来读到汪曾祺老先生的《谈风格》,汪氏直言其风格受到废名的影响。汪曾祺先生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以前只是感觉到汪曾祺先生作品深受南朝《世说新语》的影响,现在突然出来废名这么个人来,我先是吃惊和好奇,接着便是满怀惭愧。原来废名是上个世纪初叶中国文坛的旷世怪才,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长篇小说《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我从书城买回一本废名的作品,才发现废名竟是我的湖北同乡,是黄梅人。
读过废名的短篇小说《柚子》、《半年》、《枣》、《桃园》、《竹林的故事》、《菱荡》、《阿妹》,感觉文本确是怪怪的 ,其作品写的几乎都是乡下的小人物的生活趣事,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的鲜明主旨和思想深度。和汪曾祺的小说一样,废名的小说写得都像散文;与汪氏不同的是,废名的散文又写得像小说。读到汪氏的《受戒》、《詹大胖子》中的汉语文字,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母语的缱绻之爱,感觉语言被净化了,字里行间诗象疏朗清逸。废名的字句带给我们的却是浓得化不开的莫名的情愫。当我们奔波在现当代作家的文本之中,深感审美疲劳的时候,读到废名的一段段文字,犹如一个孕妇吃到了心仪的酸李,那种愉悦感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
废名写他熟虑的生活,写生活的欢乐和辛苦、寂寞和沉郁,在这些人物的生活场景里,他灌满自然而然的诗绪。《柚子》里的柚子、《桃园》里的王老大和阿毛、《半年》中的新婚妻子芹等人物,个个写得形象鲜明, ,没有一丝粉饰。文中的人物哀乐,一草一萼,天然妥帖,真似走进了意蕴其中、韵流弦外之妙境。这种“天然”既不同于我们感受到的日常现实生活里的事实碎片,也别于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他文中的世界是从他心中自然流淌出的别有洞天的秘密,《菱荡》中的人物与天籁之间简直到了相呼应的境地,整个篇章就似天青色的树叶一样纯静天然。
我们阅读经验中的故事逻辑在废名的小说中是缺席的,所以,我们读完他的一篇小说,视野的尽头都没有“故事”的影子。无怪乎当时的评论文章说他的小说:“读者从本书所得的印象,有时像读一首诗,有时像看一幅画,很少觉得是在讲‘故事’。”读他的《桥》时,读者还可以走进作品里,而读到《莫须有先生传》时,就明显感到文字的佶屈聱牙,表现形式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是那么的 ,生涩得难于前行,耐着性子读完一段,有些不知所云了。如此看来,废名确实是寂寞的,他的文本究竟想说什么或者欲把他的读者引入到哪里去呢?我虽然困惑,但那奇特的字句之间生长的意境却是久久难忘。我因着阅读的惰性,逼近他的文本已感到太困难了,他的“ ”(鲁迅评语)难道真像是一座“孤绝的海岛”?
停留在合肥,一种想去看看废名的愿望疯狂地催促着我。驱车几百公里,终于来到湖北黄梅他的孤独的坟墓前,没有绿荫匝地的诗意,没有喈喈的鸟叫,也没有晚风悠扬的浅吟或低怨,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就像走进“林茂无鸟声”的虚空里,有的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的闲静和伤感。
你生前寂寞,死后也寂寞,但我们还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你的生命之水在汩汩地流淌。你为了学术上的分歧和朋友熊十力论争得扭打在一处,第二天,又和熊十力坐在昨天扭打的老地方继续辩论;你在北大跟你的学生上课,直指鲁迅作品之间的优劣……这些可贵的学风令现代人汗颜。你在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潜心儒释道研究,你的小说里充满着静寂的意境,这种特殊的小说美学特征是你留给后人的一座富矿。
你把冯文炳这个真名废了,废了名字就叫“废名”,你的名字却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你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将是我们永远崇敬的。你留下来的文字是鲜活的汉文化元素,是留给岁月的珍贵遗言。在历史的无限的河流里,你永远也不会寂寞的。
41.在选文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写四字格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顾影自怜 栩栩如生 不同寻常 隐晦深奥
B.不同寻常 顾影自怜 栩栩如生 隐晦深奥
C.不同寻常 栩栩如生 隐晦深奥 顾影自怜
D.顾影自怜 不同寻常 隐晦深奥 栩栩如生
4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2分)
A.本文从废名的文学创作、生活习惯、个性爱好等方面入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性格特征鲜明的作家的形象,给人生动亲切、如在眼前的感觉。
B.废名的小说写得像散文,不注重故事性,没有鲜明的主旨和深刻的思想。有评论文章说,读他的小说“有时像读一首诗,有时像看一幅画”。
C.废名是上个世纪初中国文坛的旷世怪才,他的“怪”表现在小说的取材、写法、语言等不同于他人,他的小说有自己独到的视角。
D.因为废名的小说的文字佶屈聱牙,表现形式和文中人物的思想隐晦深奥,所以,读者很难走进他的作品中去。
E.作者以废名的作品为切入点,来解读其艺术创作的特点,触摸并刻画其独立的人格,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个性作家。
43.本文主要写的是废名,而作者却在前两段用较多笔墨写汪曾祺,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4分)
44.废名的创作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 (4分)
45.文章的标题是“一个寂寞的黄梅人”,而文章最后却说“你永远也不会寂寞”,这样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4分)
四、写作(50分)
△从下列两个材料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
材料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美国的《生活》杂志把“大学”视为近一千年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延续整个世界文明的场所,也培养了大量全面了解这个世界的智者”。曾有人说,18世纪的大学,是重温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但丁的风采的地方,是一个培养知识渊博、性格完美的绅士的地方;19世纪的大学是创造现代科学、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地方,是一个聚集了热情的年轻人,对世界进行讨论的地方;20世纪的大学,是人们批判地继承一些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观念的地方……那么,对今天我们这些离大学之门仅一步之遥的高三学子而言,“大学”又意味着什么?“大学”又能给予我们什么?一个娱人娱己的游乐场?一份体面且收入可观的工作?一张寄自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单?还是……
请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谈谈你的思考认识,题目自拟。
材料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 汉语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B
B
C
C
A
B
二、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30分)
11.《荷花淀》作者 孙犁 原名 孙树勋 。 白洋淀 派的创始人。
12.《相信未来》作者 食指 原名 郭路生 。 朦胧派 诗派的代表诗人。
13.《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 马克吐温 , 美 国著名小说家。
14.《老人与海》作者 海明威 , 美 国的著名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又以本文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15.《马说》作者 韩愈 ,是 唐宋八大家 之首。被苏轼称赞为“文起八代之衰”,文体是 议论 文。
16.《清兵卫与葫芦》作者 志贺直哉 , 日本 (国籍)著名小说家。
17.《金岳霖先生》作者 汪曾祺 。金岳霖先生是 西南 大学的教授。本文的作者的代表作品 《受戒》《大淖记事》 (写出一个即可)。
18.《品质》作者 高尔斯华绥 , 英 国作家。
19.老舍,原名 舒庆春 ,字 舍 予 ,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杰
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的艺术家 ”。
20.《故都的秋》作者 郁达夫 ,字 达夫 ,主要代表作品 《沉沦》 (自传式的小说)。
21.钱钟书,字 默存 ,代表作长篇小说 《围城》其妻子为 杨绛 创作了与他的小说
并称为姊妹篇的小说为 《洗澡》 。
(二)通假字(5分)
22.小惠未偏 ( 偏通“遍”,遍布)
23.孰视之 ( 孰通“熟”,仔细)
2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说通“脱”,解脱)
2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 畔”,边岸)
26.共其乏困 (共通“供”,提供)
(三)古诗默写(5分)
2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0.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31.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三、阅读(4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32. B 33. B 34. D
(二)名人传记(15分)
35. 诡谲( jué) 形秽( huì )
36.“戏台上的旦角”:指女人的散文 “崔莺莺”:指的是张爱玲的散文
37. 翠翠《边城》 白素贞《白蛇传》 七仙女《天仙配》 崔莺莺《西厢记》
38.(1)独特、奇特 (2) 文体不纯 (3) 风趣刻薄
39.“横挑鼻子竖挑眼”,“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答对一点即可)
40. 长处是:“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
短处是:“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
(三)散文佚事(16分)
41. C 42. C E
43.①汪曾祺是大家熟悉的作家,文章第一段写汪曾祺是为了引出废名。
②第二段写汪曾祺,使之与废名做比较,突出废名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44.题材上:关注乡下的小人物的趣事。
写法上:小说写的像散文,散文又写的像小说。
风格上:灌满自然而然的诗意,纯净天然。
语言、内容上:字句奇特,一直佶屈聱牙,隐晦深奥。
45.不矛盾。说废名“寂寞”,是因为废名的创作从内容到思想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人格上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废名的创作在其生前理解者甚少,其死后墓地也寂静荒凉;说废名“不会寂寞”是因为废名的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废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将会永远得到人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