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13课 东汉的兴亡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一、新课引入
1.光武中兴?二、新课材料:“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王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王莽建立新朝后,仿照周朝制度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但是改革不顾客观现实,加剧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绿林、赤眉军起义 汉光武帝刘秀,汉景帝后裔。新莽末年,刘秀与其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加入绿林军,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之后又经过长达十数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了各地的割据政权,使中国大地再次归于统一,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时间人物都城公元25年刘秀洛阳光武帝东汉建立“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huì ”,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冯衍列传》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 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①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探究:回顾“文景之治”,说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表现是什么?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共同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共同原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
提倡节俭;获得民心;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等。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算一算:这些东汉的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这种现象又隐藏着什么问题呢?皇帝年幼,由太后掌权太后家的男子辅政外戚控制朝政,专横跋扈皇帝长大,联合宦官灭外戚宦官专权皇帝驾崩,幼子即位皇帝早逝幼主继位外戚专权皇帝长大诛杀外戚宦官得宠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局面。材料研读: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入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跋扈将军 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3.黄巾起义背景:
政治:东汉外戚宦官专政导致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天灾: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人民无法忍受黑暗统治,出现反抗情绪。材料一:张角创立太平道,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
材料二:《后汉书·黄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时 间:
领导人:
特 点:
结 果:
影 响:公元184年张角被镇压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使其一蹶不振。有组织有准备小结东汉建立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1234 1.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 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②人民生活贫困③时局动荡不安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AA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