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16课 三国鼎立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一、新课引入
1.官渡之战二、新课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并招揽各种人才。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官渡之战?①时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②过程: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③影响: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1)借汉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注重招揽人才(政治)
(2)奖励农耕,实行屯田(经济)
(3)官渡之战战胜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军事)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考虑)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以少胜多曹操失败曹操VS孙刘联军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孙权(182年-252年)曹操失败的原因:曹军不习水战,采取错误的战术
曹操自恃兵强,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采取了正确的战术
根本原因:统一条件尚未成熟3.三国鼎立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魏蜀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吴国船只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舰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小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经济发展1234 1. 中国古代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东汉末年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 )
A.魏、蜀、西晋 B.魏、蜀、吴
C.吴、东晋、梁 D.宋、齐、梁
CB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