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分子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存在状态。
3.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行和物质的可分性。
4.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分子的概念及其特性。
2.解释物质变化的某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空气中都含有什么?
2.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空气由这些物质组成,那么这些物质又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
板书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
二、探究活动: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2;2-3。
2-2香水是由许多我们看不见地小微粒构成的,这些小粒子具有香水地性质。
2-3现象:没有接触时,就产生有白烟。
假设:是组成浓盐酸的分子、组成浓氨水地分子在空气中接触,生成了较大地颗粒,就是我们所看见地白色烟雾。
讨论实验2-2: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3: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三、讲解: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还有其他微粒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性质不会改变,即一种分子没有变成另一种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性质发生改变,即由一种分子变为另外的分子。
3.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之为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五、既然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那么这种粒子本身有哪些特性呢?我们通过一系列地实验观察和总结一下。
完成2-4;2-5;认真观察、记录,填写。注意文字解释表达的准确性。
2-4:无色酚酞遇见氨水后,无色酚酞变红色。(拓展:指示剂,化学中使用地一种试剂,重要是酚酞、石蕊。这些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会有颜色地变化。酚酞遇碱性变红色,遇中性和酸性物质不变化。石蕊遇碱性变蓝色,遇酸性变红色,遇中性不变色,仍为紫色。)
2-5:酚酞溶液一段时间后变红,说明里面有氨水进入。但由于我们没有甲氨水,所以,一定是浓氨水的组成分子进入到了酚酞溶液中。说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地特征。
2-6:空气地注射器更容易推压。能推压,说明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水不易推压,说明水之间地空隙很小。不易压缩。
【板书设计】
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1.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的特点: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有空隙;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其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与物质地关系: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