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化 学(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实验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鼻子闻 B.嘴巴吹
C.耳朵听 D.眼睛看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1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 g
D.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6.02×1023个分子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B.在 0℃和 101kPa(标准状况)的条件下,1mol 任何物质所占的体积约为 22.4L
C.如果1L水中含有1mol NaOH,那么这种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mol/L
D.我们通常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4.下列图示的三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A.过滤、蒸发、分液 B.蒸馏、过滤、分液
C.过滤、蒸馏、分液 D.分液、蒸馏、过滤
5.下列各种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水和苯 B.水和乙醇 C.碘和酒精 D.乙醇和汽油
6.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mL 1mol·L?1氯化铝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A.150mL 1mol·L-1氯化钠溶液 B.75mL 2mol·L-1氯化铵溶液
C.150mL 3mol·L-1氯化钾溶液 D.75mL 1mol·L-1氯化钡溶液
7.实验室里需用到480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以下配制溶液的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g硫酸铜,加入500mL的水
B.称取8.0g硫酸铜,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D.称取12.5g胆矾,加入500mL水
8.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目比为1∶1 B.原子数目比为16∶15
C.体积比为4∶5 D.密度比为4∶5
9.用98%浓硫酸配制500mL 2mol/L稀硫酸,下列操作使所配制浓度偏高的是
A.量取浓硫酸时俯视量筒的刻度线
B.定容时仰视500mL容量瓶的刻度线
C.量取硫酸后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D.摇匀后滴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
10.用萃取法从碘水中分离出碘,所用萃取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①不和碘水发生化学反应 ②能溶于水 ③应是极性溶剂 ④不溶于水 ⑤应是非极性溶剂.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SO4(NaOH)
稀盐酸
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NaCl(Na2CO3)
Ca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CO2(HCl)
饱和Na2CO3溶液
先通过饱和Na2CO3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FeSO4溶液(CuSO4)
过量铁粉
过滤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接近称量质量时,轻振手腕,加够药品
B.溶解时,用量筒控制所加蒸馏水的量
C.移液时,玻璃棒插在刻度线上,防止液体洒出
D.接近刻度线1~2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13.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C.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A
14.某溶液经分析,其中只含有Na+、K+、Ca2+、Cl-、NO,已知其中Na+、K+、Ca2+、NO的浓度均为0.1 mol·L-1,则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mol·L-1 B.0.3mol·L-1 C.0.2mol·L-1 D.0.4mol·L-1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 1mol·L-1的NaOH溶液中含有NA个氧原子
B.常温常压下,14gCO和N2混合气所含质子总数为7NA
C.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D.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个
16.把500mL 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为五等分,取一份加入含a mol氢氧化钠的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HCl的盐酸恰好反应至不再产生CO2,则该混合溶液中c(Na+)为
A.()mol·L?1 B.(2b-a)mol·L?1
C.(5b-)mol·L?1 D.(10b-5a)mol·L?1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52分)
17.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将A、B、C、D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1)用四氯化碳碘水中提取碘_____;
(2)除去粗盐中的泥沙_____;
(3)与海水晒盐原理相似的是_____;
(4)分离CCl4(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物_____.
18.老卤中主要含KCl和少量MgCl2、CaCl2、MgSO4等,需要分离提纯得到KCl.
(1)实验室采用沉淀法测定老卤中MgSO4的质量分数。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10g老卤溶于水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搅拌反应;②将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③将沉淀连同滤纸取出放入仪器A中灼烧至恒重(滤纸完全转化成CO2和水,沉淀不分解)④冷却后称量所得沉淀质量为0.466g。
判断洗涤是否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仪器A名称是________;样品中Mg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现有几种试剂:①盐酸;②K2CO3;③Na2CO3;④NaOH;⑤KOH;⑥Ba(OH)2;⑦BaCl2;为有效除去老卤中的杂质,加入的试剂及顺序合理的是_________.
A.⑦③④ B.⑤②⑦ C.⑦⑤② D.⑥②
过滤除去沉淀后还需要加入的试剂为______ (填序号),然后进行蒸发结晶。
19.(1)12.4g Na2X含有0.4mol Na+,Na2X的摩尔质量为_____,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相同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态氢化物H2X的质量是等体积NH3的2倍.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3)气态化合物A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OxFy,已知同温同压下10mLA受热完全分解生成15mL O2和10mL F2,则A的化学式为_____。
(4)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某浓硫酸,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5)a个X原子的总质量为b 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_____。
20.某化学实验室需要0.5mol·L-1硫酸溶液450 mL。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450 mL、0.5 mol·L-1的稀硫酸。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保留1位小数),现有
①10 mL ②25 mL ③50 mL ④100 mL四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________(填代号)。
(3)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量取 ②计算 ③稀释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填序号)。
(5)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代号,下同),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________。
①洗涤量取浓硫酸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硫酸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硫酸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1. 标准状况下,22.4L HCl气体溶于50mL水再配成250mL溶液,求:
(1)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2)若将此溶液再稀释成1L溶液,则稀释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的多少_____;配制该浓度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_____。
(3)将(2)的溶液取出250mL与足量Zn反应可以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化学(一)答 案
1.【答案】C
【解析】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凑到瓶口用鼻子闻,操作错误,故A错误;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误;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人要远离,故C正确;量取液体时,仰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读数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A. 质量单位是克等,1mol H2O的质量为18 g,故A错误;B.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等,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1,故B错误;C. 3.01×1023个SO2分子是0.5mol,质量为0.5mol×64g·mol-1=32 g,故C正确;D. 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如氯化钠固体不含分子,故D错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A正确;在 0℃和 101kPa(标准状况)的条件下,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 22.4L,故B错误;如果 1L 溶液中含有 1mol NaOH,那么这种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 1mol/L,故C错误;我们通常把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故D错误。
4.【答案】C
【解析】由图中第一个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为分离固液混合物,该操作为过滤;由图中第二个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为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该操作为蒸馏;由图中第三个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为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该操作为萃取分液;故三种实验操作从左到右依次是过滤、蒸馏、萃取分液,故选C。
5.【答案】A
【解析】A.水和苯不互溶,混合后分层,则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A选;B.水与酒精混溶,应利用蒸馏法分离,选项B不选;C.碘易溶于酒精,不分层,应利用蒸馏分离,选项C不选;D.乙醇和汽油互溶,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D不选;答案选A。
6.【答案】C
【解析】50mL 1 mol·L?1氯化铝溶液中c(Cl?)=3×1mol/L=3mol/L,则A.150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中c(Cl?)=1×1mol/L=1mol/L,故A不符合;B.75mL 2 mol·L?1氯化铵溶液中c(Cl?)=1×2mol/L=2mol/L,故B不符合;C.150mL 3 mol·L?1氯化钾溶液中c(Cl?)=1×3mol/L=3mol/L,故C符合;D.75mL 1 mol·L?1氯化钡溶液中c(Cl?)=2×
1mol/L=2mol/L,故D不符合。
7.【答案】B
【解析】需要480mL溶液,需用500 mL的容量瓶,配置500mL溶液,配制500mL 0.100 mol·L?1的CuSO4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c×V=0.5L×0.100mol/L=
0.0500mol,需要溶质的质量为:m(CuSO4)=0.05mol×160g/mol=8.0g,或m(CuSO4·
5H2O)=0.05mol×250g/mol=12.5g,配成500mL溶液,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故选B。
8.【答案】D
【解析】A.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相同质量的SO2和SO3的分子数目之比为m/64∶m/80=5∶4,故A错误;B.二氧化硫中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硫的3倍,三氧化硫中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三氧化硫的4倍,则相同质量的SO2和SO3相比较原子数之比为:5×3∶4×4=15∶16,故B错误;C.同温同压下,Vm相同,相同质量的两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5∶4,故C错误; D.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64∶80=4∶5,故D正确;故答案选D。
9.【答案】C
【解析】A、量取浓硫酸时俯视量筒的刻度线,量取的浓硫酸偏小,则浓度偏低,故A错误;B、定容时仰视500mL?容量瓶的刻度线,定容时加入过多的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C、量取硫酸后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所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则所配稀硫酸的浓度偏高,故C正确;D、摇匀后滴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又加入过多的水,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利用碘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来进行提取,须注意: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符合条件的是:①不和碘水发生化学反应④不溶于水⑤应是非极性溶剂,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NaOH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2SO4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故A错误;B.Na2CO3能与CaC1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CaC12无法除去,成为新的杂质,故B错误;C.饱和Na2CO3溶液能与CO2和HCl反应,CO2和HCl均能被饱和Na2CO3溶液吸收,导致被提纯的CO2气体的量减少或全部吸收,故C错误;D.过量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FeSO4并析出Cu,过滤后除去Cu和过量的Fe,得到FeSO4溶液,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2.【答案】C
【解析】A.称量固体时,当接近称量质量时,应用左手拿药匙,右手轻轻振动左手手腕,加够药品,图示操作正确,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为防止溶解和洗涤时所用蒸馏水的体积超过容量瓶容积,溶解时应用量筒控制所加蒸馏水的量,图示操作正确,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示移液操作中,玻璃棒插在刻度线以上,应插在刻度线以下,C项错误,符合题意;D.定容时,当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图示正确,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13.【答案】B
【解析】A.标况下水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1.06g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而1mol碳酸钠中含2mol钠离子,故0.01mol碳酸钠中含0.02mol钠离子即0.02NA个,故B正确;C.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NA个二氧化碳分子即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大于22.4L,故C错误;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故选B。
14.【答案】B
【解析】由于溶液是电中性的,所以忽略水的电离可知c(Na+)+c(K+)+2c(Ca2+)=c(Cl-)+c(NO),因此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0.1mol/L+0.1mol/L×2-0.1mol/L=0.3mol/L,答案选B。
15.【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中除了氢氧化钠,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的氧原子的个数多于0.1NA个,选项A错误;B.由于CO和N2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故14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而CO和N2的质子数均为14,故混合气体中所含质子总数为:0.5mol×14=7NA,选项B正确;C.NA个一氧化碳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28g,0.5 mol甲烷的质量为8g,则两者的质量比为7∶2,选项C错误;D.氦气是单原子构成的,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应该是0.5NA,选项D错误。
16.【答案】D
【解析】设100ml溶液中含有NH4HCO3 xmol,Na2CO3 ymol,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加入NaOH,反应为:
NH4HCO3+2NaOH═NH3·H2O+Na2CO3+H2O,
1 2
x amol
解得:x=0.5amol;故:NH4HCO3为0.5amol;
加入含b mol HCl的盐酸的反应为:
NH4HCO3+HCl═NH4Cl+CO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1 1 1 2
0.5amol n(HCl) y b-n(HCl)
解得:n(HCl)=0.5amol,y=0.5(b-0.5amol);n(Na+)=2n(Na2CO3)=(b-0.5a)mol,
c(Na+)=(b-0.5a)mol/0.1L=(10b-5a)mol·L-1;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答案】(1)C
(2)B
(3)D
(4)A
【解析】(1)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用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即可提取碘水中的碘,选用C装置;(2)泥沙不溶于水,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用过滤的方法,选B装置;(3)海水晒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与海水晒盐原理相似的是D装置;(4) CCl4、甲苯是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分离CCl4(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物用蒸馏法,选A装置。
18.【答案】(1)取最后一次洗涤流出液,加入足量硝酸后,滴加AgNO3溶液,没有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 坩埚 2.4%
(2)C D ①
【解析】(1)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就是看沉淀的表面是否含有Cl-,其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流出液,加入足量硝酸后,滴加AgNO3溶液,没有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灼烧固体物质一般放在坩埚中进行,所以仪器A的名称为坩埚;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n(MgSO4)=n(BaSO4)=m/M=0.466g÷233g/mol=0.002mol,m(MgSO4)=nM=0.002mol×120g/mol=0.24g,则样品中MgSO4的质量分数为0.24g/
10g×100%=2.4%,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流出液,加入足量硝酸后,滴加AgNO3溶液,没有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坩埚;2.4%。(2)为有效除去老卤中的MgCl2、CaCl2、MgSO4等,可以加入过量KOH(去除镁离子):Mg2++2OH?=Mg(OH)2
↓;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SO+Ba2+=BaSO4↓;加入过量K2CO3(去除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Ca2++CO=CaCO3,碳酸钾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或直接加入过量的Ba(OH)2(去除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再加入加入过量K2CO3(去除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故加入的试剂及顺序合理的是⑦⑤②或⑥②,所以选C、D;过滤除去沉淀后还需要加入的试剂为盐酸,加适量盐酸,可以少引入杂质,并且盐酸与过量的KOH溶液和过量的K2CO3溶液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O+2H+═H2O+CO2↑,从而除掉过量的OH?、CO,故答案为:C、D;①。
19.【答案】(1)62g/mol 16
(2)32
(3)O3F2
(4)18.4mol/L
(5)b/aNA
【解析】(1)含有0.4mol Na+的Na2X的物质的量是0.2mol,Na2X的摩尔质量是62g/mol,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2-23×2=16。(2)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M(H2X)=34 g/mol,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1×2=32。(3)根据原子守恒
2OxFy=xO2+yF2
2 x y
10 15 10
X=3,y=2 OxFy的化学式是O3F2;(4)根据,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某浓硫酸,18.4mol/L;(5),a个X原子的总质量为b g ,则,所以M= b/aNA。
20.【答案】(1)AD 玻璃棒、胶头滴管
(2)13.6 ②
(3)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或玻璃棒)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⑧ ⑤ ⑥ ⑦
(5)①②③④⑥⑦ ①②⑦
【解析】(1)A为平底烧瓶、D为分液漏斗,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不会用到烧瓶和分液漏斗,答案选AD;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还缺少玻璃棒和胶头滴管;(2)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浓度为mol·L-1=18.4 mol·L-1;实验室没有450 mL的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 mL 0.5 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0.013 6 L=13.6 mL;(3)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或玻璃棒)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5)①错误,原因:量筒不应洗涤,会引起浓度偏高;②错误,原因:温度偏高热胀冷缩,所以在定容时水加少了,导致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③错误,原因:应该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加入浓硫酸中,这样会喷溅,有危险性;④错误,原因:水加多了,导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⑥错误,原因:定容之后就不能加入水了;⑦错误,原因:应该视线与刻度线相平,俯视会导致加水偏少,浓度偏高。故操作中错误的是①②③④⑥⑦;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①②⑦。
21.【答案】(1)4mol/L
(2)1mol/L 量筒、烧杯、玻璃棒、100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3)2.8L
【解析】(1)n(HCl)=,4mol/L;(2) ,则4mol/L×0.25L=c(稀)×1L,c(稀)= 1mol/L;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配制该浓度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100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3)250mL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是1mol/L×0.25L=0.25mol,设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xmol
Zn + 2HCl =ZnCl2 + H2
2 1
0.25mol x mol
; x=0.125mol
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0.125mol×22.4L/mol=2.8L。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化 学(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B.2mol CO和1mol CO2中含氧元素质量相同
C.等质量的O2和O3所含氧原子数相等
D.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含有相同氧原子数
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a所示装置配制100mL0.100mol·L-1稀盐酸
B.用图b所示装置蒸干NaCl溶液制备NaCl固体
C.用图c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用图d所示装置分离苯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3.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荣获了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1
B.青蒿素中C、H、O的质量之比为15∶22∶5
C.1mol青蒿素的体积约为22.4 L
D.1mol青蒿素中含11mol H2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1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22.4L四氯化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5NA
C.28g乙烯(C2H4)气体中所含的氢原子数为4 NA
D.1.8g的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
5.除去粗盐中的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除去Mg2+的主要反应:Mg2++2OH?=Mg(OH)2↓
B.试剂①一定不是Na2CO3溶液
C.检验SO是否除净: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滤液加稀盐酸时只发生反应:H++OH?=H2O
6.某溶液中只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NO、和M离子,经测定、NO、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1∶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A. B. C. D.
7.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O2三种气体,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
A.当它们的体积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H2)>ρ(N2)>ρ(O2)
B.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
C.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V(O2)D.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N2)>m(O2)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mol He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B.2.4g Mg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2.4L
C.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9.将下列溶液分别稀释到100 mL,稀释后的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15mL 1mol·L?1的AlCl3 B.50mL 1mol·L?1的KCl
C.20mL 2mol·L?1的NH4Cl D.10mL 2mol·L?1的CaCl2
10.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s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与N2的摩尔质量相等
C.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N4与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等质量的N4与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1∶1
11.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原子个数之比为1∶1 B.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体积之比为11∶16 D.分子数之比为1∶1
12.如图所示,分别向密闭容器内可移动活塞的两边充入空气(已知空气体积占整个容器容积的1/4)、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态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之比可能为
A.2∶7 B.5∶4 C.4∶5 D.2∶1
13.将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的稀H2SO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为2a%,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则c1和c2的数值关系是
A.c2=c1 B.c2<c1 C.c2>2c1 D.无法确定
14.下列除杂所用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
A
CO(O2)
铜网
通过灼热铜丝网
B
BaSO4(BaCO3)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HCl)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D
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碘
/
加热
15.某同学参阅了“84消毒液”说明中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NaClO 25%、密度为1.19g·cm-3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只需要三种仪器即可完成
B.所配得的NaClO消毒液在空气中经光照、久置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烘干才可用于溶液的配制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2.80 g
16.有Al2(SO4)3和K2SO4的混合溶液200m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足量氨水,使Al3+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BaCl2溶液,使SO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a mol NH3·H2O、b mol BaCl2.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K+)为
A.(20b﹣10a)mol·L?1 B. mol·L?1
C.(10b﹣5a)mol·L?1 D. mol·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下列A、B、C、D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将A、B、C、D 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1)用四氯化碳碘水中提取碘_____;
(2)除去粗盐中的泥沙_____;
(3)与海水晒盐原理相似的是_____;
(4)分离CCl4(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物_____。
18.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的值)
(1)0.5mol SO中的质子数为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__含有9.6克SO的(NH4)2SO4固体中,含氢原子数为_________。
(2)含氢原子为0.2×6.02×1024个的NH4HCO3,其质量是___________,其中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3)在200mL 3mol/L的K2SO4的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为________,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4)含0.6NA个氧原子的SO2中,S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
(5)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 L,质量为12 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19.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2+、SO和较多的Cu2+及少量的Na+。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请根据流程图,在方框和括号内填写物质名称(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或操作方法,完成回收硫酸亚铁和铜的简单实验方案。
(1)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所需要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玻璃棒、烧杯。
(2)试剂⑤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溶液⑧中含有SO:取少量的溶液⑧于试管中,先加入____再加入__________,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⑧中含有SO。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质量分数为36.2%的盐酸(密度为1.16g·cm?3)配置1.0mol·L?1的稀盐酸。现实验室需要这种稀盐酸220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置稀盐酸时,应选用容积为___________mL的容量瓶。
(2)经计算需要___________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__________。
A.2mL B.10mL C.22mL D.20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待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线相切。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是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
(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用刚刚洗涤洁净还有少水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其配制的稀盐酸浓度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___________。
21.(1)在标准状况下,某气体A的密度是1.25g·L-1,则它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若该气体为C2H4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其相对于氢气的密度是______。若该气体是单质,同质量的A与氧气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温度为T时的溶解度为S 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d g·cm-3,则该饱和溶液中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3)现实验室要用质量分数为40%的浓氢氧化钠(密度为1.2 g·mL-1)来配制浓度为0.6 mol·L-1的稀氢氧化钠100 mL,问需要这种浓碱的体积是______ mL。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化学(二)答 案
1.【答案】D
【解析】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故A正确;B.2mol CO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1mol CO2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以含氧元素质量相同,故B正确;C.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故C正确;D.CO中含有1个氧原子,CO2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A.浓盐酸应稀释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不能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错误; C.纯碱为粉末固体且可溶于水,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固、液分离,则不能利用图中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故C错误;D.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分离,苯的密度比水小,有机层应在上层,故D错误。
3.【答案】A
【解析】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1,故A正确;B.青蒿素中C、H、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2∶5,故B错误;C.青蒿素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故C错误,D.青蒿素中不含H2,故D错误;本题选A。
4.【答案】C
【解析】A.1个CH3+中含有电子数6+3-1=8,1 mo1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8NA,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22.4L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B错误;C.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氢原子数为故C正确;D.1个NH中含有电子数7+4-1=10,1.8g的N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故D错误。
5.【答案】D
【解析】A. 粗盐中的杂质离子为Ca2+、Mg2+和SO,可分别用过量的Na2CO3、NaOH、BaCl2溶液将其转化为沉淀,选项A正确;B. 多余的Ba2+可用Na2CO3去除,故Na2CO3溶液需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选项B正确;C. 为防止某些沉淀溶解于盐酸,则加入稀盐酸前应进行过滤。检验SO时,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选项C正确;D. 多余的CO、OH-可用稀盐酸去除,选项D错误。答案选D。
6.【答案】B
【解析】假设Fe3+、NO、K+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5mol、1mol、1mol,Fe3+、K+离子所带总电荷为2mol×3+1mol×1=7mol,NO离子所带总电荷为5mol×1=5mol<7mol,故M为阴离子,设离子为Mn-,则7mol=5mol+1mol×n,解得n=2,故选B;答案:B
7.【答案】C
【解析】A.当温度和压强相同时,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根据摩尔质量知,三种气体的密度大小顺序是ρ(H2)<ρ(N2)<ρ(O2),故A错误;B.根据PV=nRT=RT得PM=RT=ρRT,当温度和密度相同时,气体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大小顺序是p(H2)>p(N2)>p(O2),故B错误;C.根据PV=nRT=RT得V=,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这三种气体体积大小顺序是:V(O2)<V(N2)<V(H2),故C正确;D.根据PV=nRT=RT得m=,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气体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三种气体的质量大小顺序是m(H2)<m(N2)<m(O2),故D错误;答案选C。
8.【答案】C
【解析】A. He气的分子是单原子分子,所以在常温常压下,1mol He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A错误;B. B.2.4gMg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2.4g M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为0.1mol,但未标明是标况下,故B错误;C. H2、I2化合生成HI的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C正确;D. 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其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9.【答案】B
【解析】A.15mL 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L×3×
0.015L=0.045mol;B.50 mL 1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L×1×
0.05L=0.05mol;C.20 mL 2mol·L?1的NH4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L×1×
0.02L=0.04mol;D.10 mL 2mol·L?1的C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L×1×
0.01L=0.02mol;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B:0.05mol,稀释过程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B,答案选B。
10.【答案】D
【解析】A. N4属于单质,故A错误;B. N4的摩尔质量为56g/mol,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并不相等,故B错误;C. 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N4与N2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2∶1,故C错误;D. 等质量的N4与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1∶1,故D正确;答案:D。
11.【答案】C
【解析】A. 等质量的SO2和CO2,物质的量比为11∶16,原子个数之比为11×3∶16×3=11∶16,故A错误;B. 等质量的SO2和CO2,设质量均为m,物质的量之比为∶=11∶16,故B错误;C.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则体积之比为11∶16,故C正确;D.物质的量比等于分子数比,则等质量的SO2和CO2的分子数之比为11∶16,故D错误。
12.【答案】C
【解析】令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前,左右两室的体积之比为1∶3,反应前右室的物质的量为3mol,反应后,活塞处于中央,两室体积相等,则两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后右室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发生反应2H2+O22H2O,设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若氢气过量,则:x?2y=1,x+y=3,解得x∶y=7∶2;若氧气过量,则:y?0.5x=1,x+y=3,解得x∶y=4∶5,故选C。
13.【答案】C
【解析】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1,则c1= =。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a%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2,则c2= =。所以c1∶c2=10aρ1∶20aρ2=ρ1∶2ρ2,即c2=。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所以ρ2>ρ1,所以c2>2c1。答案选C。
14.【答案】C
【解析】A.铜与氧气反应而除去,CO不反应,A正确;B. BaCO3能与盐酸反应而溶解,BaSO4不溶,过滤可除去杂质,操作合理,B正确;C.CO2和HCl都与Na2CO3溶液反应,无法除去HCl而剩余CO2,C错误;D.加热碘易升华而除去碘单质,D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B
【解析】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需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仪器,超过三种,A错误;B. NaClO易水解成HClO,HClO见光易分解,最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ClO的浓度减小,B正确;C.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必烘干就可用于溶液的配制,且容量瓶不能用烘箱烘干,若进行烘干,会导致容量瓶体积发生变化,C错误;D. 应选取5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取出480mL即可,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500mL×1.19g·cm?3×25%=148.75g,应该用托盘天平称量148.8g次氯酸钠,故D错误。
16.【答案】A
【解析】第一份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NH3·H3O=Al(OH)3↓+3NH,第二份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BaSO4↓。由反应消耗a mol NH3·H2O可知,原溶液中n(Al3+)=mol,由消耗b mol BaCl2可知,n(SO)=2b mol,原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n(K+)+3n(Al3+)=2n(SO),溶液中n(K+)=2n(SO)-3n(Al3+)=
4b-3×=4b-2a,则c(K+)==(20b﹣10a)mol·L?1,故选A。
17.【答案】(1)C (2)B (3)D (4)A
【解析】(1)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用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即可提取碘水中的碘,选用C装置;(2)泥沙不溶于水,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用过滤的方法,选B装置;(3)海水晒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与海水晒盐原理相似的是D装置;(4)
CCl4、甲苯是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分离CCl4(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物用蒸馏法,选A装置。
18.【答案】(1)24NA 25NA 0.8NA
(2)31.6g 1.2mol
(3)0.6mol 6mol/L
(4)0.3mol 9.6g
(5)1∶3 40g/mol
【解析】(1)1个SO中含有50个电子,48个质子,所以0.5mol SO中的质子数为0.5×48×NA=24NA;电子数为0.5×50×NA=25NA;9.6克SO的物质的量为9.6g÷96g/mol=0.1mol,所以(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1个(NH4)2SO4中含有8个氢原子,所以含氢原子数为0.1×8×NA=0.8NA,故答案为:24NA,25NA,0.8NA。
(2)1个NH4HCO3中含有5个氢原子,含氢原子为0.2×6.02×1024个的NH4HCO3的物质的量为0.2×6.02×1024÷6.02×1023÷5=0.4mol,质量是0.4mol×79g/mol=31.6g,1个NH4HCO3中含有3个氧原子,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3=1.2mol,故答案为:31.6g,1.2mol。(4)200mL 3mol/L的K2SO4的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为0.2L×3mol/L=0.6mol,1个K2SO4中含有2个钾离子,所以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时硫酸钾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所以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3mol/L=6mol/L,故答案为:1.2mol,0.6mol,6mol/L。(5)1个SO2中含有2个氧原子,含0.6NA个氧原子的SO2的物质的量是0.6NA÷NA÷2=0.3mol,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6mol,质量为0.6mol×16g/mol=9.6g,故答案为:0.3mol,9.6g。(6)设CO为x mol,CO2为y mol,则x+y=6.72/22.4=0.3,28x+44y=12,解得x=0.075,y=0.225,此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比是0.075∶0.225=1:3,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12g/(0.225mol+0.075mol)=40g/mol,故答案为:1∶3,40g/mol。
19.【答案】(1)过滤 漏斗
(2)H2SO4 Fe+2H+=Fe2++H2↑
(3足量稀盐酸 少量BaCl2溶液 Ba2++SO=BaSO4↓
【解析】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2+、SO和较多的Cu2+及少量的Na+,先加过量铁①,过滤②,得到④溶液为FeSO4,③为Cu和多余的铁,再向③中加过量稀硫酸⑤,过滤⑥得到的⑦为Cu,⑧为FeSO4,则(1)操作②的名称为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玻璃棒、烧杯;(2)试剂⑤的化学式为H2S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3)SO的检验:先加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沉淀,证明含有S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BaSO4↓。
20.【答案】(1)250mL
(2)21.7 C
(3)③①④②
(4)偏低 偏低
【解析】(1)因配制溶液的体积为220mL,容量瓶的规格中没有220mL,所以只能选250mL;(2)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设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则有V×11.5mol·L-1=0.25L×1mol·L-1,则V≈21.7mL,应该选取的量筒的规格比量取的体积要大,且靠近,应选C;(3)操作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故顺序:③①④②;(4)若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浓盐酸浓度减少,所量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21.【答案】(1)28g/mol 14 8∶7
(2)1000Sd/[(100+S)M]
(3)5
(4)B
【解析】(1)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标况下1mol气体为22.4L,则气体A的摩尔质量M=ρVm=1.25g/L×22.4L/mol=28g/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乙烯在同温同压下相对于H2的密度=28÷2=14。气体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又因为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分子数成正比,所以同质量的单质A与氧气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32∶28=8∶7;(2)取该饱和溶液(100+S)g,则溶液中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为Sg,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则根据可知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mol/L;
(3)用浓NaOH溶液配制稀溶液过程中NaOH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浓×V浓=c稀×V稀。40%的浓NaOH溶液中c(NaOH)=mol/L=12mol/L,所以0.6mol/L×100mL=12mol/L×V浓,解得V浓=5mL,即需要这种浓碱的体积是5.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