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训练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训练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11 12:27:38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化 学(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B.铝土矿制铝、硫磺制硫酸、海水制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C.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D.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
2.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在冶金厂和水泥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大量的烟尘,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振荡形成油水混合物
C.清晨,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柱
D.在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3.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也有科学道理。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A.胶体的电泳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4.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一定不能和酸反应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5.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离子组是
A.H+、Na+、NO、Cu2+ B.Ba2+、Mg2+、Cl?、SO
C.K+、Mg2+、NO、SO D.K+、Mg2+、OH?、NO
6.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无色溶液中:、、、
B.在含大量溶液中:、、、
C.在强碱性溶液中:、、、
D.在强酸性溶液中:、、、
7.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H2O22H2O +O2↑
B.Cl2+H2OHCl+HClO
C.SO2 + 2NaOH=Na2SO3 + H2O
D.C+4HNO3(浓)CO2↑+4NO2↑+2H2O
8.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Cl2→HClO B.KClO3→KCl C.HCO→CO D.Fe2+→Fe3+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共价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③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氢化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一定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一定不导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
10.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H4)2 Fe(SO4)2 溶解于水:(NH4)2 Fe(SO4)2 =NH4+ + Fe2 + + 2SO42-
B.NH3·H2O在水中的电离:NH3·H2O NH4++OH-
C.CH3COOH溶解于水:CH3COOH=CH3COO-+H+
D.NaHSO4在水中的电离:NaHSO4 = Na+ + HSO4-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和铁的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钙与硝酸反应:CO32-+2H+=H2O+CO2↑
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O2+OH—= HCO3—
12.二氧化硫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A.SO2+Na2CO3=Na2SO3+CO2 B.SO2+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2H2O+Cl2=H2SO4+2HCl
13.制备硅单质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SiO2+2CSi+2CO↑ ②Si+2Cl2SiCl4 ③SiCl4+2H2Si+4HCl
A.①③为置换反应
B.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②为化合反应
D.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还原
14.还原性I?>Fe2+>Br?。向含有I?、Fe2+、Br?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所得溶液离子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A.I?、Fe3+、Cl? B.Fe2+、Cl?、Br?
C.Fe2+、Fe3+、Cl? D.Fe2+、I?、Cl?
15.明兰做实验时不小心沾了一些KMnO4,皮肤上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H2C2O4+H+→CO2
↑+Mn2++____(未配平)。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Mn2+
B.1mol MnO在反应中失去5mol电子
C.该反应右横线上的产物是OH-
D.配平该反应后,H+的计量数是6
16.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
C.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52分)
17.按要求填空。
I.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熔融的氢氧化钠 ②蔗糖 ③纯净的盐酸 ④金属钠 ⑤硫酸 ⑥二氧化硫 ⑦硫粉 ⑧石膏(CaSO4·2 H2O) ⑨酒精溶液 ⑩液氨
(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
(3)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有_____。
(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有_____。
II.高纯度单晶硅可以按下列方法制备:
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的产物经过冷凝后得到的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的SiCl4(沸点57.6℃),提纯SiHCl3主要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
18.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硫酸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_______________。
(2)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
(3)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FeSO4溶液中加入用H2SO4酸化的H2O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兴趣小组用莫尔盐[化学式为(NH4)xFe(SO4)2·6H2O(Fe为+2价)]测定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过程如下:
①称取19.6g莫尔盐配成100 mL溶液。
②量取10.00 mL KMnO4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H2SO4进行酸化,向酸化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莫尔盐溶液,反应完全时消耗莫尔盐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H++Fe2++MnOFe3++Mn2++H2O(未配平)
(1)(NH4)xFe(SO4)2·6H2O中x=____,溶液中c(Fe2+)=___mol·L-1。
(2)第①步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有___。
(3)由第②步实验的反应可知还原性:Fe2+___(填“>”或“<”)Mn2+。
(4)计算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_____
20.实验室里迅速制备少量氯气可利用以下反应:KClO3+6HCl=KCl+3Cl2↑+
3H2O此反应不需要加热,常温下就可以迅速进行,而且对盐酸的浓度要求不高。
(1)用“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情况:KClO3+6HCl=KCl+3Cl2↑+3H2O
(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若生成4.48L Cl2,则所含氯原子数目为_______个(用NA表示)
(4)当有0.5mol HCl被氧化时,则有_____________mol KClO3被还原。
(5)浓盐酸在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21.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用此溶液分别做下列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_。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HI溶液,边滴加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化学(一)答 案
1.【答案】A
【解析】A.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与氮氧化物无关,故A错误;B.铝土矿是将氧化铝转化为铝、硫磺制硫酸是将硫单质转化为硫酸、海水制镁是将海水中的化合态的镁转化为单质镁,过程中都涉及化学变化,故B正确;C.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经济,故C正确;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氯化铁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故D正确。故选A。
2.【答案】B
【解析】A.烟尘是胶体,在外加电源作用下,有电泳的性质,与胶体性质有关,故A不选;B.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与胶体性质无关,故B选;C.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故C不选;D.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故D不选。答案为:B。
3.【答案】D
【解析】血液属于胶体,则血液应具备胶体的性质,在遇到电解质溶液、加热、电性相反的电解质的时候都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属于胶体的聚沉,因此合理选项是D。
4.【答案】A
【解析】A.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不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故A正确;B.酸性氧化物可能和酸反应,如二氧化硫与硝酸反应,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氟酸反应,故B错误;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故C错误;D.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答案选A。
5.【答案】C
【解析】A.Cu2+的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存在,A错误;B.Ba2+、SO会发生反应产生BaSO4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选项离子不能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Mg2+、OH?会发生沉淀反应形成Mg(OH)2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6.【答案】D
【解析】A.Al3+结合水电离出来的OH-,CO32-会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会相互促进水解,生成Al(OH)3和CO2,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B.NH4+和OH-会反应生成NH3·H2O,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在强碱性溶液中,有反应HCO3-+OH-=CO32-+H2O,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D.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离子之间不会反应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大量共存,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A.2H2O22H2O +O2↑存在化合价变化,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和-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不选;B.Cl2+H2OHCl+HClO中存在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不选;C.SO2+2NaOH=Na2SO3 + H2O中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选;D.C+4HNO3(浓) CO2↑+4NO2↑+2H2O存在化合价变化,碳元素由0价变为+4价,氮元素由+5价变为+4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选;答案选C。
8.【答案】D
【解析】A项、Cl2→HClO的过程中,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但氯气可与水通过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故A错误;B项、KClO3→KCl的过程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可以加入还原剂或发生分解反应实现,故B错误;C项、HCO→CO的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转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项、Fe2+→Fe3+的过程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氯气、双氧水等才能实现,故D正确。故选D。
9.【答案】D
【解析】①共价化合物中HCl等也是强电解质,①错误;②H2SO4也是电解质,但是不是离子化合物,②错误;③氢化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H,是离子化合物③错误;④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可以导电,而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不导电,④正确;综上只有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
10.【答案】B
【解析】A.(NH4)2Fe(SO4)2属于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中用“=”连接:(NH4)2Fe(SO4)2=2NH4++Fe2++2SO42-,A项错误;B.NH3·H2O是弱碱,在水中部分电离产生NH4+和OH-;B项正确;C.醋酸是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用可逆符号,不用等号C项错误;D.NaHSO4是强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应为:NaHSO4=Na++H++SO42-,D项错误;答案选B。
11.【答案】D
【解析】A.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B.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B错误;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C错误;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得碳酸氢盐,即CO2+OH-═HCO3-,故D正确;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 SO2+Na2CO3=Na2SO3+CO2证明了酸性H2SO3>H2CO3,A不符合题意;B.在SO2+2H2S=2H2O+3S↓中,SO2中的S由+4价变为反应后单质S的0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SO2表现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C.在SO2+2NaOH=Na2SO3+
H2O中SO2表现酸性氧化物的通性,C不符合题意;D.在SO2+2H2O+Cl2=H2SO4+
2HCl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SO2中的S由+4价变为反应后H2SO4中S的+6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SO2表现还原性,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
13.【答案】D
【解析】A.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①③为置换反应,A正确;B.反应①②③中均有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化合反应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②为化合反应,C正确;D.反应①③中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②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错误;答案选D。
14.【答案】B
【解析】还原性I?>Fe2+>Br?,向含有I?、Fe2+、Br?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A.当溶液中含有碘离子,就不会出现铁离子,故A错误;B.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当亚铁离子存在时,溴离子一定不会参与反应,氯气作氧化剂,对应产物是氯离子,故B正确;C.当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时,一定会存在溴离子,故C错误;D.当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时,一定会存在溴离子,故D错误;故选B。
15.【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4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及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A.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碳元素,所得生成物CO2是氧化产物,选项A错误;B.锰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数=得到电子的数目=5,即1mol MnO在反应中得到5mol电子,选项B错误;C.反应方程式左边有H+,则右边不能出现OH?,右横线上的产物是水,选项C错误; D.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来配平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
═10CO2↑+2Mn2++8H2O,H+的计量数是6,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6.【答案】B
【解析】A、②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故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B、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①中Cl2>Br2,②中KClO3>Cl2,③中KBrO3>KClO3,因此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KBrO3,B正确;C、②中只有5分子的HCl做还原剂,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C错误;D、③中还原剂是Cl2、Cl2变为KClO3化合价改变了5,1分子Cl2反应转移电子为10个,因此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D错误。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答案】I.(1)①⑤⑧ (2)②⑥⑩ (3)①③④ (4)⑤⑧
II.2C+ SiO2Si+2CO↑ 蒸馏
【解析】I.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熔融的氢氧化钠 ②蔗糖 ③纯净的盐酸 ④金属钠 ⑤硫酸 ⑥二氧化硫 ⑦硫粉 ⑧石膏(CaSO4·2H2O) ⑨酒精溶液 ⑩液氨;(1)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①熔融的氢氧化钠、、⑤硫酸、⑧石膏(CaSO4·2H2O),故答案为:①⑤⑧;(2)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上述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②蔗糖、⑥二氧化硫、⑩液氨,故答案为:②⑥⑩;(3)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有①熔融的氢氧化钠、③纯净的盐酸、④金属钠,故答案为:①③④;(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有⑤硫酸、⑧石膏(CaSO4·2H2O),故答案为:⑤⑧;II.根据流程图得粗硅制备的反应为:2C+ SiO2Si+2CO↑;根据题干信息,分离沸点不同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为蒸馏,故答案为:2C+SiO2Si+2CO↑;蒸馏。
18.【答案】(1)Mg2++2NH3·H2O=Mg(OH)2↓+2NH
(2)Ca2++HCO+OH?=CaCO3↓+H2O
(3)2H++SO+Ba2++2OH?=BaSO4↓+2H2O
(4)2Fe2++2H++H2O2=2Fe3++2H2O
【解析】(1)硫酸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一水合氨为弱碱,不能拆,故离子反应为:Mg2++2NH3·H2O=Mg(OH)2↓+2NH;(2)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两者按物质的量1∶1反应,故离子反应为:Ca2++HCO+OH?=CaCO3↓+H2O;(3)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氢离子巧合被完全中和,即氢氧化钡少量,故离子反应为:2H++SO+Ba2++2OH?=BaSO4↓+2H2O;(4)FeSO4溶液中加入用H2SO4酸化的H2O2溶液,二价铁离子被双氧水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离子反应为:2Fe2++2H++H2O2=2Fe3++2H2O。
19.【答案】(1)2 0.5
(2)100mL容量瓶,玻璃棒
(3)>
(4)n(Fe2+)=0.5 mol·L-1×20.00 mL×10-3L·mL-1=0.01 mol
根据配平后离子反应,可得关系式:5Fe2+~MnO
n(KMnO4)=0.01mol÷5=0.002mol
c(KMnO4)=0.002mol÷10 mL×103mL·L-1=0.2mol·L-1
【解析】(1)(NH4)xFe(SO4)2·6H2O中Fe的化合价为+2价,SO42-的化合价为-2价,NH4+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1)×x+(+2)+(-2)×2=0,解得x=2;溶液中n[(NH4)xFe(SO4)2·6H2O]== =
0.05mol,则c(Fe2+)=c[(NH4)xFe(SO4)2·6H2O]===0.5mol/L,故答案为:2,0.5。(2)配制100mL的莫尔盐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玻璃棒,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玻璃棒。(3)反应H++Fe2++MnOFe3++Mn2++H2O中,Fe2+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3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所以Fe2+是还原剂,MnO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得到还原产物,所以Mn2+是还原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还原性Fe2+>Mn2+,故答案为:>。(4)反应H++Fe2++MnOFe3++Mn2++H2O中,Fe2+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3价,失去1个电子,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得到5个电子,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式为8H++5Fe2++MnO=5Fe3++Mn2++4H2O,n(Fe2+)=0.5mol·L-1×20.00mL×10-3L·mL-1=
0.01mol,根据配平后离子反应,可得关系式:5Fe2+~MnO,n(KMnO4)=0.01 mol÷5=
0.002mol,c(KMnO4)=0.002 mol÷10 mL×103 mL·L-1=0.2mol·L-1,故答案为:n(Fe2+)=
0.5mol·L-1×20.00 mL×10-3L·mL-1=0.01mol,根据配平后离子反应,可得关系式:5Fe2+~MnO,n(KMnO4)=0.01 mol÷5=0.002mol,c(KMnO4)=0.002 mol÷10 mL×103 mL·L-1=0.2mol·L-1。
20.【答案】(1)
(2)KClO3
(3)0.4NA
(4)0.1
(5)②
【解析】(1)据归中规律,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KClO3中+5价氯得5电子变成0价,5HCl中-1价氯失5电子变成0价。“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2)KClO3中+5价氯得电子,KClO3是该反应的氧化剂;(3)标准状况下,4.48LCl2为0.2mol,含氯原子数目为0.4NA;(4)据电子转移可知,反应中每6mol HCl参加反应(其中5mol HCl被氧化),同时有1mol KClO3被还原。故当有0.5mol HCl被氧化时,则0.1mol KClO3被还原;(5)反应中每6mol HCl参加反应,其中5mol HCl作还原剂,被氧化成2.5mol Cl2,另外1mol HCl作酸,变成1mol KCl。故浓盐酸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和酸性,选②。
21.【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棕黄
(1)FeCl3+3NaOH==3NaCl+Fe(OH)3↓ 复分解反应
(2)红褐
(3)乙 胶体和溶液
(4)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
Fe(OH)3+3H+=Fe3++3H2O 2Fe3++2I-=I2+2Fe2+
【解析】因为红棕色Fe2O3为碱性氧化物,能和盐酸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反应后得到FeCl3溶液呈棕黄色。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棕黄。(1)FeCl3溶液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3NaCl+Fe(OH)3↓ ;答案:FeCl3+3NaOH=3NaCl+Fe(OH)3↓ ;复分解反应。(2)Fe(OH)3胶体的制法: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Fe(OH)3胶体;答案:红褐。(3)因为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所以乙中可以看到丁达尔效应,利用这一点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答案:乙;胶体和溶液;(4)①Fe(OH)3胶体中滴入一定量的稀HI溶液,胶体遇到电解质先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答案: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②继续加入稀HI溶液,沉淀会溶解,因为生成的Fe(OH)3沉淀会溶解于HI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H)3+3H+=Fe3++3H2O。答案:Fe(OH)3+3H+=Fe3++3H2O。③继续加入稀HI溶液后,溶液中的Fe3+还会和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溶解后溶液颜色加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2I-=I2+2Fe2+。答案:2Fe3++2I-=I2+2Fe2+。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化 学(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黑影……”在这段美文中包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
B.“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的成分相同
C.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2.5pM
D.月光通过薄雾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60、液氯是单质,HD和干冰是化合物,NO2是酸性氧化物
B.胆矾、铝热剂、漂白粉、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
C.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都包括化学变化
D.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溶液
B.将1L 2mol·L-1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C.纳米粒子的大小与胶体粒子相当,但纳米粒子的体系不一定是胶体
D.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得Fe(OH)3胶体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共价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③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氢化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一定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一定不导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
5.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6.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碱性溶液中:CO32﹣、K+、S2﹣、Na+
B.在碱性溶液中:NO3﹣、Mg2+、Na+、SO42﹣
C.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NH4+、HCO3﹣、C1﹣、K+
D.无色溶液中:Na+、Cu2+、Cl-、NO3-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CO+2H+=CO2↑+H2O
B.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Ba2++OH-+H++SO=BaSO4↓+H2O
C.向三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Fe3++3OH-=Fe(OH)3↓
D.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
8.某试样含有的阳离子为NH4+、Ag+、Ba2+、Cu2+、Fe2+中的若干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①CuS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②气体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Fe(OH)3是红褐色沉淀
A.沉淀A为BaSO4
B.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时发生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C.加入氨水-氯化铵溶液可使Fe3+沉淀完全,而Cu2+不形成沉淀
D.试样中一定含NH4+、Ba2+、Cu2+、Fe2+,一定不含Ag+
9.由二氧化硅制高纯硅的流程如下,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SiHCl3摩尔质量为135.5 g B.H2和HCl均可循环利用
C.SiO2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 D.①②③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B.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Ba2++SO=BaSO4↓
C.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OH?+CO2=HCO
D.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HCO+OH?=CaCO3↓+H2O
11.已知30mL浓度为0.5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50mL浓度为0.1mol·L?1的KRO4溶液完全反应转化为Na2SO4。则R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12.工业制备高铁酸钾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O+3Cl-+5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FeO中铁显+3价 B.ClO-发生还原反应
C.Fe(OH)3是氧化剂 D.ClO-失去电子
13.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 SO2就会放出2.5m3 CO2
D.若生成2.24L CO2,则转移0.8mol电子
14.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淀粉遇单质碘变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 >IO>I2
B.一定条件下,I?与IO反应可能生成I2
C.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 I2,消耗4mol NaHSO3
D.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
15.Cr2O毒性较强,常用NaHSO3处理工业废水中的Cr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 +Cr2O+3HSO=2Cr3++3SO+4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r2O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 B.Cr3+是氧化反应的产物
C.HSO发生还原反应 D.生成1mol Cr3+时转移6mol电子
16.已知KMnO4+HCl(浓)→KCl+Cl2↑+MnCl2+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Cl2>KMnO4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1︰8
C.该反应中盐酸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
D.当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氯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52分)
17.利用分类法研究化学物质可系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
Ⅰ.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MgO、Na2O、CO2、CuO
②HCl、H2O、H2SO4、HNO3
③NaOH、Na2CO3、KOH、Cu(OH)2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NaHCO3,该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写出Na2CO3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HCO与H+、OH-在溶液都不能大量共存,试用离子方程式说明:________。
Ⅱ.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液态HCl
③CaCO3固体 ④熔融KCl ⑤蔗糖 ⑥铜 ⑦CO2 ⑧H2SO4 ⑨KOH固体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以上物质中,溶于水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_。
18.(1)已知草酸(H2C2O4)可使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褪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请补全并配平该反应方程式:
_____H2C2O4+___KMnO4+___H2SO4 → ___K2SO4+____ MnSO4+___ CO2↑ + ___H2O
②在该反应还原产物为________(写化学式)
(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Na+、K+、Fe3+、CO、SO、Cl-,现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Fe3+遇KSCN溶液变红;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
_____;无法确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1)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2)某一反应体系中存在下列6种物质:NO、FeSO4、Fe(NO3)3、HNO3、Fe2(SO4)3和H2O。已知存在下列转化关系:HNO3→NO,请完成下列各题:
①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1mol氧化剂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____mol电子。
③当有0.1mol HNO3被还原,此时生成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是__________L。
④请把各物质填在下面空格处,需配平:___+□___= □____+□____+□___+□
20.某兴趣小组用莫尔盐[化学式为(NH4)xFe(SO4)2·6H2O(Fe为+2价)]测定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过程如下:
①称取19.6g莫尔盐配成100 mL溶液。
②量取10.00 mL KMnO4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H2SO4进行酸化,向酸化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莫尔盐溶液,反应完全时消耗莫尔盐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H++Fe2++MnOFe3++Mn2++H2O(未配平)
(1)(NH4)xFe(SO4)2·6H2O中x=____,溶液中c(Fe2+)=___mol·L-1。
(2)第①步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有___。
(3)由第②步实验的反应可知还原性:Fe2+___(填“>”或“<”)Mn2+。
(4)计算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_____
21.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橙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Cl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1)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在反应中浓盐酸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只有还原性 B.只有氧化性 C.还原性和酸性 D.氧化性和酸性
(3)若该反应产生2.24L(标准状况)Cl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4)当发生二氧化氯泄漏和爆炸事故,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字母)。
A.NaOH B.NaCl C.KCl D.Na2CO3
(5)某地生产的氧化钠井盐中含有少量的剧毒物质氰化钠(NaCN),用ClO2?可除去其中的氰化钠,从而得到纯净的食盐,同时产生两种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化学(二)答 案
1.【答案】D
【解析】A项、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故A错误;B项、孤烟是固体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与薄雾的成分不相同,故B错误;C项、薄雾是气溶胶,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2.5pM远大于胶体粒子的直径,故C错误;D项、薄雾是气溶胶,月光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A.HD只含氢元素,是单质;NO2和碱反应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胆矾是纯净物,铝热剂、漂白粉、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故B错误;C.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煤的气化是让煤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煤的液化是利用煤制取甲醇的反应,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中存在I-氧化为I2,故均为化学变化,故C正确;D.NaH2PO2是正盐,说明H3PO2属于一元酸;NaH2PO2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H2PO2-在水溶液中能水解,即H3PO2属于弱酸,故D错误;故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A项、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是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B项、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将1L 2mol·L?1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小于2NA,故B错误;C项、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与纳米级粒子的尺寸相当,纳米级粒子分散在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故C正确;D项、制备Fe(OH)3胶体时,将饱和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直到得到红褐色液体,不能直接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故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①共价化合物中HCl等也是强电解质,①错误;②H2SO4也是电解质,但是不是离子化合物,②错误;③氢化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H,是离子化合物③错误;④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可以导电,而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不导电,④正确;综上只有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
5.【答案】D
【解析】A.诗句描述的没有涉及到化学反应,故A错误;B.沙里淘金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故B错误;C.诗句中涉及的反应有: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爆竹爆炸过程中,火药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A
【解析】A.在碱性溶液中:OH-与CO32﹣、K+、S2﹣、Na+不能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在碱性溶液中:OH-与Mg2+生成白色沉淀,B错误;
C.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H+、HCO3﹣会发生反应转化为CO2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Cu2+的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
7.【答案】A
【解析】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CO+2H+=CO2↑+H2O,故A正确;B.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Ba2++2OH-+2H++SO=BaSO4↓+2H2O,故B错误;C.向三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Fe3++3NH3·H2O=Fe(OH)3↓+3
NH,故C错误;D.氧化铜与盐酸反应:CuO+2H+=H2O+Cu2+,D错误;答案:A。
8.【答案】D
【解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得到溶液A,没有难溶物,所以试样中不存在银离子,向溶液A中加入硫酸,得到白色沉淀A,说明试样中含有钡离,向滤液B中加入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和氨水-氯化铵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后沉淀下来,向溶液中加入硫化物,得到黑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二价铜离子,加入碱液并加热,出现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A. 沉淀A为BaSO4,A选项正确;
B.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时发生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B选项正确;C. 在pH为3左右时,铁离子即可完全沉淀,而铜离子在pH为4.4左右才开始沉淀,所以加入氨水-氯化铵溶液可调节pH,使Fe3+沉淀完全,而Cu2+不形成沉淀,C选项正确;D. 因为流程中加入了氯化铵,无法确定原溶液是否有铵根离子存在,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选D。
9.【答案】A
【解析】A.SiHCl3摩尔质量为135.5g/mol,故A错误;B.由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可知,H2和HCl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所以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H2和HCl,故B正确;C.SiO2是原子晶体,硬度大、熔点高,故C正确;D.反应①为SiO2+2CSi+2CO↑,反应②Si(粗)+3HClSiHCl3+H2,反应③SiHCl3+
H2Si(粗)+3HCl,三个方程式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A。
10.【答案】C
【解析】A.电子得失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
Cu2++2Ag,故A错误;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漏掉一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故B错误;C.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和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H?+CO2=HCO,故C正确;D.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2HCO+2OH?=CaCO3↓+CO+2H2O,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1.【答案】A
【解析】设R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价;S元素化合价从+4升高到+6价,R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到X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列等式:0.5mol/L×30×10?3L×2=0.1mol/L×50×10-3L×(7-X),得X=1;答案:A。
12.【答案】B
【解析】A.FeO中铁显+6价,故A错误;B.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中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Fe(OH)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正三价升高到正六价,失电子,是还原剂,故C错误;D.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中降低得电子,故D错误;正确答案:B。
13.【答案】D
【解析】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S+Na2CO3+4SO2═
3Na2S2O3+CO2,反应在S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2价,S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2价,以此来解答。A.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不选A;B.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中,Na2S为还原剂,SO2为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不选B;C.根据方程式2Na2S+Na2CO3+
4SO2═3Na2S2O3+CO2可知,每吸收4mol?SO2就会放出1mol CO2,则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 SO2就会放出2.5m3 CO2,不选C;D.温度压强未知,无法计算2.24L CO2的物质的量,无法知道转移多少电子,选D;答案:D。
14.【答案】C
【解析】A.由途径I可以知道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以知道氧化性I2IO,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 >IO>I2,故A正确;
B.根据氧化性IO>I2,所以一定条件下,I?与IO反应可能生成I2,故B正确;C.途径Ⅱ根据转化关系5HSOIOI210e-可以知道,生成1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消耗5mol NaHSO3,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D.由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 >IO>I2可知,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把I?氧化成生IO,所以得到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15.【答案】A
【解析】A.Cr2O中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表现为氧化性,故A正确;B.Cr2O中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r3+是还原反应的产物,故B错误;C.HSO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Cr2O中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所以生成1mol Cr3+时转移3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A。
16.【答案】D
【解析】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因此,氧化性:KMnO4>Cl2,故A错误;B.反应中的KMnO4只表现为氧化性,而HCl既表现为还原性又表现酸性,在参加反应的16molHCl中只有10mol表现为还原性,因此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2∶10=1∶5,故B错误;C.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盐酸体现了还原性和酸性,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生成1mol Cl2,转移2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D。
17.【答案】Ⅰ.(1)CO2 H2O Na2CO3
(2)不是
(3)CO+2H+==H2O+CO2↑
(4)HCO+H+==CO2↑+H2O、HCO+OH-==CO+H2O
Ⅱ.(1)④⑥
(2)①②③④⑧⑨ ⑤⑦
(3)①②④⑦⑧⑨
【解析】(1)①中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其他都是金属氧化物;②中H2O不是酸,其他都是酸;③中Na2CO3是盐,其他都是碱。答案:CO2 H2O Na2CO3;(2)化学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中元素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不是;(3)Na2CO3是可溶性盐,硫酸是强酸,离子反应均能拆,所以Na2CO3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H+==H2O+CO2↑;(4)
HCO是弱酸的酸式酸根,能与H+、OH-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HCO+OH-=CO+H2O。答案:HCO+H+=CO2↑+H2O、HCO+OH-=CO+H2O。Ⅱ.(1)能导电的物质是金属材料、半导体和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电解质,因此以上物质中熔融KCl、铜能导电,故答案:④⑥。(2)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以上物质中①NaCl、②液态HCl晶体、③CaCO3、④熔融KCl固体、⑧H2SO4、⑨KOH固体属于电解质;⑤蔗糖、⑦CO2属于非电解质;答案:①②③④⑧⑨;⑤⑦。(3)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才能到导电,以上物质中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④熔融KCl、⑦CO2、⑧H2SO4、⑨KOH固体溶于水后都能导电;答案:①②④⑦⑧⑨。
18.【答案】(1)5 2 3 1 2MnSO4 10 8 MnSO4
(2)Na+、CO、SO、Cl- Fe3+ K+
【解析】(1)①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C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4价,其转移电子总数为10,所以结合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5H2C2O4+2KMn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②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反应,高锰酸钾做氧化剂被还原,在该反应中+7价锰降价为+2价锰离子,所以还原产物为MnSO4;(2)待测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无三价铁离子,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含有钠离子,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为硫酸钡、碳酸钡混合物,则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向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后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通过已有事实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钾离子,所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O、SO、Cl-;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Fe3+;无法确定的离子是K+。
19.【答案】(1)Cl2 N2 2∶3
(2)HNO3 FeSO4 得到 3 2.24
4HNO3+3FeSO4=Fe(NO3)3+Fe2(SO4)3+NO↑+2H2O
【解析】(1)①在氧化还原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3作还原剂,N2是氧化产物;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NH4Cl是还原产物;故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NH3;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l2;N2。②若有8mol NH3参与反应,则2mol NH3被氧化,3mol Cl2被还原,因此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3。(2)①由于反应中存在转化关系:HNO3→NO,因此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NO3为氧化剂,NO为还原产物;因此铁元素一定是化合价升高,被氧化,FeSO4是还原剂,Fe(NO3)3和Fe2(SO4)3是氧化产物;故该反应的氧化剂是HNO3,还原剂是FeSO4;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HNO3;FeSO4。②根据HNO3→NO可知,+5价氮元素降低到+2价,得电子,硝酸做氧化剂,因此1mol HNO3参加反应得到3mol e?;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得到;3。③当有0.1mol HNO3被还原,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V=n×Vm=0.1×22.4=2.24 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24。④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并结合原子守恒,可以配平化学方程式:4HNO3+3FeSO4=Fe(NO3)3+Fe2(SO4)3+
NO↑+2H2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4HNO3+3FeSO4=Fe(NO3)3+Fe2(SO4)3+NO↑+
2H2O。
20.【答案】(1)2 0.5 (2)100mL容量瓶,玻璃棒
(3)>
(4)n(Fe2+)=0.5 mol·L-1×20.00 mL×10-3L·mL-1=0.01 mol
根据配平后离子反应,可得关系式:5Fe2+~MnO
n(KMnO4)=0.01 mol÷5=0.002 mol
c(KMnO4)=0.002 mol÷10 mL×103 mL·L-1=0.2 mol·L-1
【解析】(1)(NH4)xFe(SO4)2·6H2O中Fe的化合价为+2价,SO的化合价为-2价,NH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1)×x+(+2)+(-2)×2=0,解得x=2;溶液中n[(NH4)xFe(SO4)2·6H2O]===
0.05mol,则c(Fe2+)=c[(NH4)xFe(SO4)2·6H2O]===0.5mol/L,故答案为:2,0.5。(2)配制100mL的莫尔盐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玻璃棒,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玻璃棒。(3)反应H++Fe2++MnOFe3++Mn2++H2O中,Fe2+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3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所以Fe2+是还原剂,MnO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得到还原产物,所以Mn2+是还原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还原性Fe2+>Mn2+,故答案为:>。(4)反应H++Fe2++MnOFe3++Mn2++H2O中,Fe2+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3价,失去1个电子,MnO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得到5个电子,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式为8H++5Fe2++MnO=5Fe3++Mn2++4H2O,n(Fe2+)=0.5mol·L-1×20.00mL×10-3L·mL-1
=0.01mol,根据配平后离子反应,可得关系式:5Fe2+~MnO,n(KMnO4)=0.01 mol÷
5=0.002mol,c(KMnO4)=0.002 mol÷10 mL×103 mL·L-1=0.2mol·L-1,故答案为:n(Fe2+)
=0.5mol·L-1×20.00 mL×10-3L·mL-1=0.01mol,根据配平后离子反应,可得关系式:5Fe2+~MnO,n(KMnO4)=0.01 mol÷5=0.002mol,c(KMnO4)=0.002 mol÷10 mL×103 mL·L-1=0.2mol·L-1。
21.【答案】(1)Cl2
(2)C
(3)0.lmol
(4)D
(5)2ClO2+2NaCN=2CO2+N2+2NaCl
【解析】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橙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Cl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1)还原剂被氧化,得到的产物称为氧化产物,此反应氧化产物为Cl2,故答案为:Cl2;(2)浓盐酸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但氯元素化合价并没有全部升高,所以表现出来的性质既有还原性,也有酸性,故答案为:C;(3)2.24 L(标准状况)ClO2为0.1mol,氯元素化合价由KClO3中+5降低为+4,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答案为:0.1mol;(4)A.NaOH碱性过强,对身体有损害,故A不适宜;B.NaCl、C.KCl与氯气不反应,故B和C不适宜;D.Na2CO3溶液呈碱性,可以与氯气反应,故最适宜,故答案为:D;(5)根据题干信息,该反应为2ClO2+2NaCN=2CO2+N2+2NaCl,
故答案为:2ClO2+2NaCN=2CO2+N2+2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