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六课 戊戌变法 练习题(Word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六课 戊戌变法 练习题(Word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1 09: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课 戊戌变法 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献身变法,临刑时激昂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仁人志士 是( )
A.左宗棠 B.谭嗣同 C.黄兴 D.宋教仁
2.拉开维新变法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创立《万国公报》 C.强学会成立 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3.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 ) A.鼓励私人兴办企业 B.训练新式军队
C.裁撤冗官 D.开办新式学堂
4.报刊是了解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号召变法图强,由严复等人主持并成为当时北 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知新报》 D.《万国公报》
5.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据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 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
A.序幕﹣《马关条约》 B.发展﹣严复等维新派宣传变法
C.高潮﹣光绪宣布变法 D.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6.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下列诗句抒发的思想情怀 和抱负与英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文天祥)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岳飞)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
D.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7.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 史。站在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里签订
B.公车上书在这里进行,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D.这里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
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
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9.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 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0.125 年前的这场战争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论,而是奋起, 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过自己的敌人学习。 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创办浏阳算学馆,为戊戌变法流血献身的湖南籍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熊希龄 D.梁启超
12.下列内容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图强的是( )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
13.《钏影楼回忆录》中记述到“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国事,为什么人 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 还有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这表明甲午战争失败( )
A.主要原因是读书人莫谈国事 B.由于对日本轻视和盲目自大
C.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D.推动读书人研究学问的热潮
14.北京大学教授房德邻在评价戊戌变法时指出:“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 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 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由此可见,作者认为戊戌变 法( )
A.实现了中国政治现代化 B.改变了中国政治体制
C.与中国历次革命均有关 D.有益于中国政治民主化
15.梁启超在回忆 19 世纪 80 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 齿士类”,而到了 19 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
于当时中国( )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16.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 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材 料表明了( )
A.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B.变法对社会影响极大
C.变法阻力主要来自裁减官员 D.变法加剧了阶级矛盾
17.“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四 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如图所示事件与材料所涉及的条约有密切联系的是( )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废墟
C.《五四运动》 D.《公车上书记》
18.颜炳里在《戊戍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到: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人权。这 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材料主要强 调了戊戌变法( )
A.是近代化探索的起步 B.仍然停留在学习器物层面
C.客观上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这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打破 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 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这些知识分子最有可能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北大学生
20.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二.材料题(共 3 小题)
21.有人把戊戌变法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觉醒由 1300 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 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 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宇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
《苏报》《华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的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 新宣传则较注意向底层社会展开……当北京发生政变后,江浙社会仍保持自己的独立立 场,尽力抵制当局的倒行逆施。
﹣﹣摘编自胡成《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的西学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的民主革命的 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炉,不受古 来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弦……黄遵宪的诗则能反映时事,反映社会而明显的区别于 传统的旧诗……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指出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公车上 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江(沪)浙地区在维新变法时期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和文风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戊戌变法被称为“大危亡下的时代强音”?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从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其它还有十几 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想当年印度、土耳其等大小 守旧之国,没有一个能保全自身的;而普鲁士有强国会,终于打败法国报了一箭之仇, 日本有保国会,终于完成维新变法。我们四万万中国人怎样才能有希望呢?
﹣﹣强学会宣言(1895 年 8 月,作者康有为) 材料二:1898 年 9 月 28 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一位临刑的男子大义凛然地 向监斩官高喊:“你过来,我有话说。”监斩官不敢理睬,示意刽子手立即行刑。这名男 子气壮山河地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倒在刽子手的 屠刀之下,时年 33 岁。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成立强学会的背景,并指出要使“四万万中国人有希望”, 康有为认为应该怎么办?
(2)材料二中的这名男子指的是谁?他属于哪一政治派别?
(3)材料二中的这名男子口中的“贼”指的是谁?他为什么会说“无力回天”?你认为 他“死得其所”吗?
2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不知道贵乎因 时制宜而已,即使孔子而生乎今日,其斯不拘泥古昔,而不为变通,有可知也。
﹣﹣﹣王韬:《变法中》,《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1 页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 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戊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 次尝试。
(1)材料一中的内容体现了什么观点?
(2)哪场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中国 历史上出现了制度变革的尝试,这个历史事件叫什么?
(3)请你列举两位在制度变革的尝试中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4)维新派的变法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你 列举一条维新人士实行的变法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B。2.A。3.D。4.B。5.A。6.D。7.B。8.C。9.B。10.C。
11.A。12.C。13.C。14.D。15.B。16.D。17.D。18.C。19.B。20.D。 二.材料题(共 3 小题)
21.
(1)①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原因: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③
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表现为:①上海创办多种报刊宣传变法思想;②江浙地区维新宣传注意向底层社 会展开;③当戊戌政变发生后,江浙地区保持独立立场,抵制倒行逆施。
(3)变化:戊戌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和西学书院开始讲授西方科学知识和传播民主政治;
文风开始提倡白话文写作并反映时事。
(4)戊戌变法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 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所以被称为“大危亡下的 时代强音”。
22.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实行维新变法。
(2)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 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可以有不同看法: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 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23.
(1)实行政治变革的主张。
(2)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3)康有为、梁启超等。
(4)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