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06第06单元 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06第06单元 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1 10:5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北冥(míng) 鲦(tiáo)鱼 大庇(pì) 骈(pián)死
B.鲲(kūn)鹏 濠(háo)梁 怒号(háo) 学(xiào)学半
C.迁徙(xǐ) 槽(cáo)枥 嘉肴(ráo) 不外见(xiàn)
D.挂罥(juàn) 叱(chì)牛 塘坳(ào) 抟(chuán)扶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江郊 碾冰辙 天之仓仓 谋闭不兴
B.倚仗 愿天寒 讲信修睦 盗窃乱贼
C.俄顷 口称敕 选贤举能 外户不闭
D.奴隶 充炭直 请循其本 唇焦口噪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水击(拍打) 循其本(追溯) 尽其材(竭尽)
B.修睦(修养) 怒而飞(奋发) 食马者(通“饲”,喂)
C.志怪(记载) 学学半(学习) 何所营(需求)
D.自强(勉励) 男有分(职分) 惜不得(爱惜)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北冥有鱼》文中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息之时,诗人白居易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因共同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水击三千里, 。(《北冥有鱼》)
(2) ,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
(3) ,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4)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诗歌中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2)安求其能千里也( )
(3)才美不外见( )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C.虽有千里之能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8.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9.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的?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白水素女
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出居:单独居住。②愍(mǐn):同情、可怜。③权:暂且,姑且。
1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端)以 为 异 物 取 以 归 贮 瓮 中 畜 之 十 数 日
1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13.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
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
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
③后任至令长云。
④于是乡人以女妻之。
14.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子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时,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中,A项,天之仓仓——天之苍苍。C项,选贤举能——选贤与能。D项,唇焦口噪——唇焦口燥。
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B项,修:培养。C项,学:教。D项,惜:舍。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C项,理解有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杜甫。
5.(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手把文书口称敕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6.(1)辱: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
(2)安:怎么
(3)见:通“现”,显现、表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辱: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
7.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句子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项,用/按照。B项,代词,指千里马/难道,表反问语气。D项,表转折/表修饰。
8.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A项,理解分析错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
9.首先提出全文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从反面对论点进行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主旨,并与开头的论点照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本文首先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从反面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点明主旨,并与开头的论点照应。
10.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中的重点词语为:欲:想要。安:怎么。
11.(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12.D
【解析】A项,“不履非法”是不做非法之事。“触犯了法律”错。B项,“规为娶妇,未得”,不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是打算为他娶妻,只是没有成功。C项,原文是“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而非“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13.②①④③
【解析】本题考查给语句排序。首先要通读所给的四个句子,疏通句意。然后结合句子中的“于是”“后”等提示性词语,不难排出顺序应为:②①④③。
14.这类故事的模型一般是:身份卑微或境遇悲惨的主人公,具有优秀的品质,然后得到贵人帮助,最终改变了命运。
【解析】本题为探究题,考查此类民间故事的故事模型。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等。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化,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参考译文】
  晋朝时,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很小父母就去世了,好心的邻居收养了他。谢端忠厚老实,勤劳节俭,不做非法的事,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不想再给邻居添麻烦,就自己在山坡边搭建了一间小屋子,独立生活了。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所以他一直没有娶妻子。邻居们很关心他,帮他说了几次媒,都没有成功。谢端仍然每天晚睡早起,努力耕作,不舍昼夜。
  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一只特别大的田螺,像三升壶那么大。以为是非常特别的东西,把它带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用水养了十几天。谢端照例每天早上去地里劳动晚上回来,回家却见到灶上有香喷喷的米饭,橱子里有美味可口的鱼肉蔬菜,茶壶里有烧开的热水。他想,一定是哪个好心的邻居帮他烧火煮饭。
  没想到,连续好几天回来都是这样,谢端就到邻居家去道谢。邻居说:“不是我做的,何必谢我呢。”谢端听了心头很纳闷,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鸡叫时,谢端就出去了,很早就偷偷回来,悄悄靠近篱笆墙偷偷看着自己屋里的一切,他看到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缓缓走出,移步到了灶前,就开始烧火做菜煮饭。谢端就走到灶下问她说:“你是从哪里来的?来为我做饭?”姑娘大吃一惊,想回到水缸中,却被谢端挡住了去路。于是回答说:“我是天上的白水素女。天帝可怜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派白水素女下凡暂且帮助你看家做饭,想让你在十年内富裕起来,成家立业,娶个好妻子,那时我再回到天上去复命。可是你无故偷看,我的身份已经暴露,就算你保证不讲出去,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我必须回到天庭去。虽然我走以后,你的日子会艰苦一些,但你只要勤于劳作,好好打鱼,生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我把田螺壳留给你,你可以用它贮藏粮食,能使米生息不尽,壳里的稻谷都不会用完。”谢端请求她留下来,她最终也没有答应。正说话时,只见屋外狂风大作,接着下起了大雨,白水素女飘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