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且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互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
授教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形)提问:这是个什么图形?(长方形);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大家再回忆一下什么叫周长?(课件出示周长的概念)
3.什么叫桌面的周长?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桌面的周长概念之后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桌面周长的边线。你们想知道桌面的周长是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使用“学乐师生’APP录像录音拍照收集关于本课的资料,分享给全班同学。
4.请同学估算一下桌面的周长大约是多少?
5.到底谁估算的比较接近呢?现在老师让你们自己动手去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来检验自己的估算是否接近;不过测量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的要求:①先看清楚屏幕的问题上:(课件出示下面问题):
(一)要求课桌面的周长要先量出什么边。
(二)有几种计算课桌面周长的方法?记录下来。
(三)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②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以前后两桌为小组,4个人选择其中的一张桌子来测量、计算。
6.小组测量、交流、汇报。
7.学生汇报并板书:
① 50+39+50+39=178(厘米)
② 50×2+39×2=178(厘米)
③ (50+39) ×2=178(厘米)
8.提问:(50+39) ×2=178(厘米),为什么要×2 ?小组讨论。
9.(课件演示讨论结果)
10.提问:如果用文字表达上面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11.(课件出示)全体朗读两遍,比较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
①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长+宽
②长方形的周长= 长×2 + 宽×2
③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12.提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结论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宽+长+宽= 长×2 + 宽×2= (长+宽)×2,大家对知识点掌握都比较好,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努力。
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7cm
15 cm
2.我校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30+15=45米。对吗?请说明理由。
30cm
15cm (
3.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10米,宽6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是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10米
6米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①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长+宽
②长方形的周长= 长×2 + 宽×2
③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