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5.1 线段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5.1 线段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11 10:2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课题(学科和年级)]
《认识线段》 数学 二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纪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之所以在认识厘米和米之前先教学线段的认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长度和长度单位一般都需要用相应的线段来表示,线段是建立长度概念和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二,用刻度测量物体的长度本质上就是测量相应线段的长度,因而认识线段也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设计理念]:
线段对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有实际,学生难以理解,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毛线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通过找线段、折线段的活动,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第三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设计思路]: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前,抓住学生爱玩的特性,让学生玩毛线,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通过让学生数线段、折线段、画线段、连线段等活动引导生进行数学思考,加强对线段特征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多动、多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情绪高,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欢迎小朋友们来到40分钟的数学乐园,首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请大家先读一读,再猜一猜礼物是什么。(多媒体出示谜语)
2.小朋友们真聪明。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的成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游戏导入,自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兴趣,让他们从心理上走进这节课。
二、合作研究,探索新知
1、感受线段的“直”
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小根毛线,请同学们将毛线随意地摆在桌子上,我们来观察观察:这根毛线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看:发现这根随意放在桌上的毛线是弯曲的。)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弯的毛线变直吗?做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学生拉:学生双手捏住毛线的两头,观察它的形状。)
(2)学生汇报演示(像这样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就由弯曲的变成怎样?(板书:直的)
(3)观察思考:从哪儿到哪儿是直的?(学生说:从毛线的一头到另一头是直的。指名说说从哪儿到哪儿是直的。)
(4)课件演示:一段毛线上一点到另一点从弯曲到直的变化过程。大家看: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明确两手之间的这部分形状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线段。(板书:线段)
(5)组织比较: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学生比较发现:线段都是直直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毛线由弯曲到直的变化,告诉学生这直的一段就是线段,学生很容易形成对线段最初的感受就是直。通过“看、猜、拉、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识线段的直,这种体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是无比深刻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谈话:用手捏住线的两头拉直,这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 
(2)线段有几个端点呢?(板书:两个端点)
(3)老师又要请你们同坐合作了,请你们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哪里是两个端点呢?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线段“直”这个特征后继续选用毛线这个实物的两端引出线段的端点,同时穿插让学生动手拉线段、指端点的实践操作,再次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3、发现线段的特征
说一说:通过操作研究你们发现: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每条线段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图形。
(1)那,表示线段的图形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画。(师先画一条直的线,再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条短短的竖线)
启发:你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段的两个端点)
(2)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设计意图]设计“一说一认”的活动使学生对线段又有了从形象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确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也自然成为了自主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大家都知道线段的特征了,那你能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找身边的线段。  
谈话: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能找到很多线段呢,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学生拿着书上来指一指。)  
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虽然没有标出来,但线段的端点都是存在的)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 
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
教师引导总结:像直尺、课本、黑板这样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遵循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原则: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自己面前的书本来找实物中的线段,摸的实在,找的具体,再拓展到一些大的建筑中,虽然摸不到,但有前一段的铺垫,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线段。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
四、操作实践,尝试创造
(1)折线段
师:看来线段是时时围绕在我们周围,你看这样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打开,这样的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课件演示)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也能像这样折一折吗?(请每组中间的同学折) 
小组内交流,请左面的同学折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右边的同学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折完后在小组里比一比。
引导:在比较中让学生看到对角折的那一条是这两纸上最长的一条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折纸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既感受到创造一条线段的神奇,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感受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这样一个特点。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意图,把握操作和比较的重点,也有利于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步发现特性,并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2)数线段。  
谈话:这些图形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其实就是由线段围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
谈话:这几个图形就在书上第49页,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集体核对。
提问:谁来给大家数数看,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数,(教师指着其中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教师指着与这条线段相交的一条线段)那么这一条呢?总结:当两条线段相接时,它们相接的那一点就是它们的端点。  
提问: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那么由六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
(3)学生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画?(直尺)为什么?(线段是直的)如果没有直尺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请同学们拿出纸试着画一条线段。  
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指导。谈话: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能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画线段时,结合线段“直”这一特征,让学生知道直的物体的边可以用来画线段,也反过来通过画线段再次让学生感知、理解线段的“直”。在画线段时没有强制规定是先画线还是先画端点,只要画出这样一个图形即可,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4)连结两点三点四点画线段。  
出示两个点,(学生连)两点之间能连成几条线段?
再加一个点。(学生连)
师:3个点,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画出了3条线段?跟刚才相比,只多了一个点,就多连了几条线段?
再加一个点为四个点。(学生连)
师:4个点,每两点相连,一共画出了6条线段,跟刚才相比,多了一个点,又多连出了几条线段?
师:如果再加一个点,又会多连出几条线段呢?也就是能连出10条线段喽?是不是这样的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最后三道习题,依次出示两个点、三个点、四个点让学生连线段,将这三道题孤立地给学生做,很多学生对前两题没问题,可是,最后一题,正确率却很低。主要因为学生不能沟通三题之间的联系,将做前两题的方法有效地迁移到后一题来,采用有序的方法去正确连接。因此,我们通过在第一题两个点基础上不断加点的方式,将三道题整合起来,再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简单对话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伴随着点的增加,所能连的线段也在增加。在向学生渗透着有序、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的同时,还将课堂向课后延伸。
五、小结学习收获  
师:一条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从一条毛线里面,认识了谁?它有什么特点?你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解决?
[设计意图]与课的开头相呼应,并且在最后提问中又巩固了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直的 有两个端点
端点 端点
有长有短
教学反思:
线段对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有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
画线段是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环节我没有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画,如先画一条直的线段,再画上两个端点,或先画一个端点,再由这个端点引出一条线,最后画上另一个端点,或先画两个端点,再把两个端点连起来。而是老师讲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一种方法画,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差,为以后学习量线段的长带来了烦恼。